有「地理優勢」的買家進場,暗示股價將出現行情?『 3 個地緣 ... | 股票 公司派

公司派對於公司的狀況瞭若指掌. 資訊量最多、也相對精準;. 再來是自然人的大戶. 這種我也稱為「市場主力」. 如果擅用數個分點操作股票. 有可能 ...跳至主要內容(圖片來源:Peter投資去) 籌碼大致上可以分為「法人派」、「公司派」及「市場派」再說得更清楚,就是:外資、投信、自營商、公司內部人、自然人(大戶、散戶)  法人資源多、公司最清楚內部狀況每個派別都有各自的優、劣勢:法人派擁有的資源及金錢最多或相對多;公司派對於公司的狀況瞭若指掌資訊量最多、也相對精準; 再來是自然人的大戶這種我也稱為「市場主力」如果擅用數個分點操作股票有可能達到把籌碼隱藏的效果這是法人比較沒辦法做到的事情;最後則是自然人的散戶如果資金挪用方便,沒有流動性風險是一個優勢的話那這應該是散戶最大的唯一優勢了… 在籌碼教室系列中,已經收錄了法人篇這集要來談談有關於「公司派的籌碼」(相關文章我會放在本文最下方)  公司內部人一定最了解內部狀況,操作股票手法也最高深莫測…公司內部人一定是對公司狀況最了解的人但公司派操作股票的手法,通常也最高深莫測他們可能會用到的手法包括「結合市場主力出貨」或是「美化財務報表」…等雖然如此,其實還是有可以找到疑似公司派主力操作的方法 公司若即將發生大事,先知道的一定是這3種人先想想,如果公司即將發生大事第一個知道的人一定會是公司高層、內部員工再不然具有地理優勢的當地居民 由此可以假設,如果位在公司附近的「分點」突然出現「不尋常的舉動」像是突然急買(賣)或大量連買(賣)都能合理懷疑,公司可能將有事情發生  「地緣券商」是什麼?具地理位置優勢的買盤位在公司附近的分點,是我們常講的「地緣券商」因為具有地理位置優勢的買盤不能代表一定就是公司派的籌碼所以我們一般都會再加入以下要素來增加「可信度」: 1.公司若位在分點越少的地區地緣券商越有可能是公司派這個條件存在的理由很簡單試想,北部地區的券商分點眾多,分布也密集公司旁邊當然也會有很多分點此時就算地緣券商買進,也很難說是公司派的籌碼可以參考的價值比較低  但如果公司是位在方圓百里只有1、2家分點的地區這1、2家地緣券商是公司內部人的機率就很高畢竟一般投資人,應該是不會特地跑到這些券商稀少的地區開戶下單 所以分點與公司如果在券商少的地區,可信度較高  2.分點距離公司多近才能稱得上是「地緣券商」?符合第一個條件以後,再來就是定義公司與券商的「距離」到底分點要距離公司多近,才能算是「地緣券商」? 其實這一點也會因為每個地區而有所不同所以我把這個部分依序由分點最稀少到最密集分成3段: 1.最稀少:週邊分點券商最少的地區與公司的距離就不會設定的太過嚴苛只要是公司附近的第一家或第二家分點就可以先列入「地緣券商」的候選名單(這類情況通常是位於工業區的公司) 2.相對稀少:公司附近有超過20間分點且不過於密集這個狀況,距離的要素「最具參考意義」分點與公司要在3公里以內,而且越近越好 3.最多:公司附近的分點如果超過20間甚至多達百間「地緣券商」的參考性比上面2者還低所以對於距離的要求也最嚴格分點與公司的距離要在1公里之內 ※以上不管是分點數量多或少,都要撇除掉「外資分點」外資分點就是【台灣摩根士丹利】、【瑞士信貸】這類  3.地緣券商也要符合「主力要素」才有意義地緣券商買進,也要符合主力的要素才有意義,主力要素有3項:1.主力買超量大,最好大於區間成交量的1成2.主力連日買超,至少2天(含)以上3. 股價有漲,才是重點 以上3個要素,第三點先澄清一下因為地緣券商的買盤如果真的是公司派所為那有可能是在進行提前布局股價不一定會馬上上漲所以在這邊以第一、二點為主 (如果忘記主力定義的話,可以先回到籌碼教室第2集–主力是什麼 來回顧一下) 總之,地緣券商不但要符合「地理位置優勢」也要具備「主力要素」,這樣的買盤才有意義  如何挑選到「地緣券商正在積極買進」的股票?其實要直接從選股來找到「地緣券商可能是公司派」、「同時又符合主力要素」的股票有難度畢竟看了上述的地緣條件後,大家應該也不難發現這些很難制式化並做成選股濾網 所以我會建議先找到主力介入的股票接著做個別分析時,再利用籌碼K線的「主力地圖」簡單快速檢視一下有沒有符合「地緣」要素 等於是把地緣的條件單純作為籌碼分析上的輔助而不是先找出「地緣券商」後才看有沒有符合主力條件這會相當辛苦且沒效率又浪費時間… 簡單來說,步驟就是:Step1.找到符合主力要素的股票Step2.利用主力地圖或其它工具才確認是否符合地緣要素  結語公司派在所有主力中是最具影響力的畢竟他們掌握公司「最多」的資訊也具有「最真實」的營運狀況 而前面也有提到,為什麼他們的手法高深莫測主要是因為公司派如果要動作不用像市場派主力,通常都須要先買股票才能做到這也導致在我們僅有的買賣分點資訊上難以取得公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