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股民的超級武器:智慧觸價單MIT,30 萬也能「鎖漲停 ... | 股票觸價單

觸價單使用時機有了MIT 功能後不僅現沖賣被鎖起來的機率大幅降低更重要的是以後不用再花很多時間, 一直盯著快漲停or 跌停的股票心臟蹦○ ...交易者的試煉平凡股民的超級武器:智慧觸價單MIT,30萬也能「鎖漲停」5/14/2020 感覺每天都被時間拖著跑,應該再去渡個假~*前陣子朋友介紹開了幾個手續費夠低、服務也不錯的新帳號人生有很多事情就是這麼奇怪我從很久很久以前就想要擁有很多個,手續費是大戶水準,也能隨時找到營業員(或他的助理)的帳號但一開始因為在金融業工作只能開98戶後來幾次,本來有約要開竟然都因故,沒開成於是,我就一直用不太好用的系統交易了很多年有點佩服自己面對很難打單的系統,也能一個月成交一億說的也怪​可能剛好「實力」到了吧以往一直追求的東西現在會自己上門來找你現在我有好幾個帳號可以互相當備援囉還可以在下單前先找找哪一家「有」「券」​今天這篇文章的主題,要跟投資朋友介紹券商下單系統裡,可以幫到我們「大忙」的「智慧觸價單MIT,MarketIfTouched」功能繼續看下去...,​​​►► 更多理財秘訣,都收錄在作者的著作​觸價單,意味著當​「成交價」觸及或穿越某個您指定價格時系統會自動幫您送出委託通常設定為「市價」送單當然,您也可以依指定價格送單最大的功能是「執行停損」但其實,只要您搞懂它的原理停損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MIT,可以讓我們的交易策略變成3D、變得更加「創意無限」其實我從很久以前就知道券商有這種東西不過以前呢,一方面是還不夠普及沒有到大部分的券商都有而且可能吧,我潛意識中,有點享受那種「手動下單」到底能不能搶到的刺激感所以一直沒有認真研究這種東西​開啟封印讓觸價單幫您做這些事​直到一兩週前蒙兆豐電商部的朋友來拜訪我在我面前示範了這個功能人就是這樣ㄇㄟ​沒看過就懶的學、懶的用親眼看過一次後因為學習成本大幅降低所以就另外花了些時間甚至用真錢做了幾次實驗來搞懂這些功能​請注意,在系統預設裡觸價單功能是被封印的請您:1.打開閃電下單2.按視窗右上角功能設定3. 將最後一個框框啟動閃電觸價打勾勾如此,平常的閃電下單視窗左右,會分別多出兩欄MIT委託欄(委買紅、委賣藍)與MIT刪單(灰色)欄位至於如何掛出MIT虛單呢?當初第一次弄,我也搞了一下如果要買,請在左側MIT紅色欄位裡,找目標價,點擊左鍵兩次如果要賣請在右側MIT藍色欄位裡,找目標價,點擊左鍵兩次請注意MIT送單,並不會跳出確認視窗按了就成立了所以第一次試,請找0050這種價格不會跳很大的股票先掛1張測試如果成功了視窗會變成這樣:​表示我現沖賣了一張6561是方雖然帳上有獲利但我夏天習慣洗兩次澡怕洗到一半,他不乖給我漲停所以順手反向掛了一張326元(漲停)買進的MIT ​如果股價一路往下那麼這張MIT漲停買進,就會永遠是虛單​不會觸發、亦不會送進交易所但如果,股價又突然上拉當成交價觸及326元那一刻您的電腦,會自動幫您送一張市價買進的委託單送單速度與是否會成交取決您自己PC的穩定度​所以囉!​Don’tputallyoureggsinonebasket投資跟下單也是一樣如果部位比較大的時候我不會全部倚賴主電腦而是會分散靠不同電腦,甚至是吃自己4G網路的筆電來執行觸價單使用時機有了MIT功能後不僅現沖賣被鎖起來的機率大幅降低更重要的是以後不用再花很多時間,一直盯著快漲停or跌停的股票心臟蹦●蹦跳而能把精力釋放出來操作更有產值的交易但您可別誤會,以為MIT只能拿來停損(整天停損,那也太弱)​回到觸價單的本質:〝當成交價觸及或穿越某個價格時,幫您自動送出市價委託〞​​這個最基本的原理只要用得好,可以幫我們變出很多花招最簡單,也是我最近最常用的兩招​就是「鎖漲停」啦!如果您看到一檔股票一路向上感覺好像快漲停了以往都不知道,這種錢如何才能領出來以後其實可以很簡單先不用急著買而是善用MIT的智慧功能掛漲停虛單買進您便有機會,在鎖起來的前一刻搶到幾張享受隔日開高的好處​​觸價單注意事項上文提到XQ版本的觸價單執行成果取決於自身PC而且因為是下市價單執行結果也可能不完全如您的想像(但反正我都是分小筆多標的下單,我只想自動快速成交啦)​除了停損、找強勢股掛虛單搶漲停以外(這需要交割)我更喜歡的一招,是看有哪些股票已經漲高高、甚至鎖起來 來伺機伏擊​您知道嗎?有了MIT後,我們還可以執行很酷的一招​​沒錯我有點機車專找已經漲停的股票掛漲停下一檔的券賣虛單來狙擊​當大戶本來想鎖漲停卻發現苗頭不對,今天鎖不起來的時候因為現在大部分的股票都可以當沖他們可能也會反過來​出清今天買到的股票因為太多人想賣結果就是多殺多、股價短時間內大幅下跌還記得,我剛講過的那個策略嗎​?​My5/14對帳單因為我預先掛好漲停打開的那一瞬間市價券賣所以理想上,應該可以成交在漲停板的前兩檔但我跟各位報告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