凈利潤 | 淨利潤公式

凈利潤用手机看条目扫一扫,手机看条目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凈利潤(NetProfit)目錄1凈利潤2凈利潤的取決因素3凈利潤與現金流量的關係3.1凈利潤與現金流量的差異4參考文獻[編輯]凈利潤  凈利潤(收益)是指在利潤總額中按規定交納了所得稅以後公司的利潤留存,一般也稱為稅後利潤或凈收入。

  凈利潤的計算公式為:  凈利潤=利潤總額×(1-所得稅率)  凈利潤是一個企業經營的最終成果,凈利潤多,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好;凈利潤少,企業的經營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個企業經營效益的主要指標。

  凈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費用  其中,所得稅費用是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要求確認的應從當期利潤總額中扣除的當期所得稅費用和遞延所得稅費用。

[1][編輯]凈利潤的取決因素  凈利潤的多寡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利潤總額,其二就是所得稅率。

  企業的所得稅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稅率愈高,凈利潤就愈少。

我國現在有兩種所得稅率,一是一般企業25%的所得稅率,即利潤額中的25%要作為稅收上交國家財政;另外就是對三資企業和部分高科技企業採用的優惠稅率,所得稅率為15%。

當企業的經營條件相當時,所得稅率較低企業的經營效益就要好一些。

  舉例說明:  如一家電器商店,一年的營業收入為4000萬元,總計賣出了2萬台家電,每台家用電器的平均進價為1500元,員工一年的工資100萬元,房屋租賃等開支為400萬元,營業稅率為3%,則這家電器商店一年的總成本為:總成本=家用電器的總進價+員工工資+房屋租賃費用=1500×2+100+400=3500(萬元)營業稅=營業額×營業稅率=4000×3%=120(萬元)  則這家電器商店的利潤總額為:利潤總額=營業收入-成本-營業稅=4000-3500-120=380(萬元)  當所得稅率為25%時,其凈利潤為:凈利潤=利潤總額×(1-所得稅率)=380×(1-25%)=285(萬元)  當所得稅率為15%時,其凈利潤為:380×(1-15%)=323(萬元)  很明顯,當所得稅率低時,企業的盈利就大。

對於同一家公司,其稅後利潤在享受15%的所得稅率時就比25%的所得稅率時要高13.3%。

[編輯]凈利潤與現金流量的關係  1、凈利潤(收益)是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基礎。

未來現金流量的估計是通過現金預算的編製進行的,現金預算是保證現金收支管理的重要工具。

其中凈損益調整法是現金預算編製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是以預計損益表中按權責發生制原則確定的凈利潤作為現金編製的出發點,通過逐筆調整處理各項影響損益和現金餘額的會計事項,把本期的凈利潤調整為現金凈流量的方法。

  2、現金流量與凈利潤的差異,可揭示凈利潤品質的好壞。

所謂凈利潤品質,是指對企業凈利潤與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程度予以反映的一個概念。

一般而言,凈利潤與現金流量之間的伴隨關係越強,表明企業的凈利潤品質越好;即凈利潤與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數量上,時間分佈)越小,說明凈利潤的收現能力越強。

凈利潤品質越好,企業的流動性和財務適應性就越強。

  綜上所述,凈利潤是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基礎,而現金流量與凈利潤的差異程度又可揭示凈利潤的品質好壞。

隨著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和資本市場的不斷完善,企業經營活動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將不斷增加。

這些都會促使企業管理當局、與企業有利益關係的外部集團和個人,日益關註企業現金流量信息及創收現金的能力。

現金流量及相關問題的研究,也將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

[編輯]凈利潤與現金流量的差異  凈利潤(收益)是以權責發生製為基礎分期確認,依據於費用同收入的配比和因果關係而形成的。

而現金流量是反映企業現金的實際進出。

凈利潤與現金流量的差異不僅體現在數量上,而且在對企業財務狀況評價時所具有的作用也不相同。

  在企業的整個存續期間,其凈利潤和現金流量在金額上是完全相同的,但在某一個會計期間,在金額上完全相同則是一種巧合。

這兩者之間之所以會有差別,是因為採用不同會計概念和時間推移而造成的。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資本性支出。

資本性支出在付款時是一種現金流出,但日後以折舊形式在其估計的使用年限內作為利潤的沖銷。

因此,在任何一個會計期間,如果資本性支出超過折舊,超過數額就是現金流量低於凈利潤的數額;反之,則相反。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