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P vs HDMI 誰才是遊戲玩家最佳選擇? – WONGCW 網誌 | 螢幕線差別

在目前市面上顯示器接口中,VGA和DVI已經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Type-C還算是小眾,而DP(DisplayPort)與HDMI則成為了主流產品的標配,目前的主流級顯卡也是以這兩個輸出接口為主,而新的問題也隨之誕生了:當這兩個接口都可以使用的時候,選擇哪個會更好?對於大部分普通的消費者來說,顯示器能跟主機正常連接就行,隨便哪個接口都無所謂,反正能正常使用,但是對於DIY玩家來說,這個問題就顯得非常重要,但是跟顯卡和顯示器的性能參數相比,這又是一個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

尤其是在配備了FreeS、HDR、高分辨率(4K以上)、高刷(144Hz以上)等特性高端顯示器中,這兩種接口連接同一設備通常都會存在差異,如果不能選擇最佳的連接方式,可能會出現各種兼容性問題,導致無法發揮顯卡和顯示器的最佳表現。

而要知道如何作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我們首先得重新認識一下DP與HDMI兩種接口。

 DP和HDMI的發展歷史從發展歷史來看,HDMI算是前輩,首個標準早在2002年已經問世,目前最新的標準協議版本是HDMI2.1,而DP接口算是後來者,首個標准出現在2006年,目前最新的標準協議版本是DP2.0,這兩款接口是視頻傳輸接口全面進入數字時代的標誌,之前的DVI接口接口雖然也採用數字信號進行傳輸,但是不能承載音頻和數據流而雷電和USB3.*協議的Type-C接口中,它們傳輸視頻信號也是是通過DP協議通道進行數字畫面傳輸的,嚴格來說也算是DP協議的一種特殊接口形式。

雷電2支持DisplayPort1.2,而雷電3和遵循USB3.1規範的全功能Type-C則支持到最新的DP3.0協議,但是兩者在帶寬上有區別(雷電為40GB/s、USB3.1為10GB/s),單純考慮視頻傳輸能力的也存在一定差異,這個我們之後有機會再聊。

經過多年的發展,雖然DP接口和HDMI接口的基本形態幾乎沒有任何改變,但不同協議版本的接口在傳輸能力上卻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我們在考慮著兩者哪個更適合的情況下,也必須考慮到具體的版本。

DP和HDMI標準都是向後兼容的,你在十年購買的HDMI1.0線材現在仍可以與最新的RTX30系列顯卡搭配使用。

但是由於顯示器、線材和顯卡之間進行連接的木桶效應,最大顯示分能力上限只能是兩者之間較低的那一方。

這樣連接這可能意味著支持144Hz和HDR的4K遊戲顯示器搭配RTX3080,最終只能以4K和24Hz的模式下運行,完全無法釋放兩個硬件的真實能力。

這個例子可能比較極端,但是卻直接反映了選HDMI還是選DP的關鍵:能否完美髮揮硬件的性能表現。

下面圖是歷代DP接口和HDMI的相關信息,要避免上述提到的這種尷尬狀況,可以在這個表格中快速找到所支持的顯示模式。

這兩種接口在每一代接口中最重要的參數就是傳輸速率和數據速率。

在早期的DP和HDMI標註中,數字信號大多使用8b/10b的比特率編碼進行傳輸。

在8b/10b編碼模式下,意味著每8位數據在實際傳輸中需要10位的傳輸帶寬,而這些多出來的冗餘用來確保信號的完整性,這意味著他們只有80%的理論帶寬可以用來傳輸數據。

而在最新的協議下,DP2.0採用128b/132b進行傳輸,編碼效率效率提升到97%,而HDMI2.1則採用16b/18b進行傳輸,編碼效率為88.9%,雖然HDMI上還配備輔助通道來傳輸其他數據,但是對數據速率的影響並不大,加上同代的DP接口一般都擁有更高的傳輸速率,所以最新一代DP接口相對HDMI的擁有更高的數據速率,要理解這一點,我們需要更好地l理解傳輸帶寬的意義。

 數據傳輸帶寬的意義所有採用數字傳方式(包括DP,HDMI和DVI接口)進行傳輸的視頻數據都需要一定的數據帶帶寬,顯示屏上的每個像素都擁有紅色,綠色和藍色(RGB)這三個數據點,或者使用亮度,藍色色度差和紅色色度差(YCbCr/YPbPr)三個數據點的形式進行數據傳輸。

而在輸出端,無論顯卡內部進行什麼運算,最後生成的數據都會轉換為用於顯示的信號,這些現實信號一般包含一個16位的RGBA信息(其中A是alpha意為透明度信息)。

目前最常見的標准採用的是24位顏色,這種模式下每個像素點的紅色,綠色和藍色分量數據分別佔用8位數據,這個也是我們電腦顯示數據中位深度數據的來源。

而在HDR和高色深顯示器中,為了顯示更豐富的顏色數據,每種顏色的數據佔用提高到10位數據,這意味著每個像素點採用30位顏色可以帶來更出色的顯示效果。

而在部分頂級專業顯示器中,位深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