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7月30日自由時報 | 自費門診意思

衛生署及醫院都有設自費門診的念頭,是因為有些人想要有更好的醫療服務品質,例如看診時間更長,醫師問更多,檢查更詳細,解釋更清楚。

但這些在目前健保 ...原載7月30日自由時報討論自費門診,見樹不見林                        王英明(前台灣家庭醫學會理事)  衛生署最近擬開放醫院自費門診,引起了各方討論。

但無論贊成或反對,其實大家都未能看到其中癥結。

只要此癥結無解,層出不窮的問題還是會繼續發生。

衛生署及醫院都有設自費門診的念頭,是因為有些人想要有更好的醫療服務品質,例如看診時間更長,醫師問更多,檢查更詳細,解釋更清楚。

但這些在目前健保制度下,是很難做得到的。

為什麼會如此呢?因為我國與西方工業化國家不一樣,從有勞保時代至今,幾十年來我國的醫療制度,是大小醫院一樣都看同層次的門診病人。

 先進國家的大醫院,多數是對外不開放一般門診的(但有急診)。

他們設大醫院的目的是為收治住院病人,因此不會浪費人力物力去作門診服務。

以加拿大全民健保為例,病人如是到大醫院看門診,一定都是家庭醫師已先看過,確認無法處理,經過電話安排,在指定的日期時間,到指定的的診療室,由指定的的醫師診察。

病人自己想直接到醫院就醫,根本就不得其門而入,即使是自費病人,未經轉介,也是一樣。

病人既已到大醫院(或私人自設的)這種轉診門診,由於確是有必要性,病情也較嚴重複雜,所以醫師檢查十分詳細,一個上午不過安排五、六個病人,而政府給這種專科醫師的診察費極高,可達家庭醫師診察費的五到七倍以上。

 反觀在台灣,病人可任選就醫場所,而大小醫院門診「醫師診察費」都是差不多,但由於在大醫院確實可以做很多檢驗(不管有無必要),並拿到比小診所貴好幾倍的高價藥或長期藥,所以許多人為了求放心、方便或「救本」,不管什麼病,未經家庭醫師過濾,都往大醫院跑。

大醫院也發現經營門診成本低、效益高,因此一再擴大門診,並用各種方式廣告、促銷。

由於在大醫院看病的「基本消費額」高,這幾年大醫院門診持續成長,是造成健保費用的快速上漲的原因之一。

 這幾年大醫院門診整天人滿為患,但病人可以分到的時間越來越少了,其結果是,很多本須要更詳細檢查的病人,在低廉的診察費及人潮下,被犧牲了醫療品質。

而大醫院醫師本應好好照顧住院病人及做研究與教學,卻為了忙於看大堆門診病人,疏忽了本份的工作。

 如果能效法西方文明國家醫療制度,讓家庭醫師先把關處理病人(其醫師診察費只是一固定基本數目),真正須要去專科門診的才安排轉介,由於人數少,醫師的檢查因此可以更詳細,而經轉介後的醫師診察費要很高,這樣不分貴賤,只分病情輕重,人人都有其該有的醫療品質,如此怎麼有設自費門診的必要性呢?光討論自費門診的正面負面,其實是見樹不見林罷了。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