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瞎猜、靠運氣!NASA、微軟都在用「貝式理論」做決策 | 貝氏定理例子

這個計算是依照與貝氏主義同樣冠名Bayes 的「貝氏定理」進行。

... NASA裡也常使用貝氏推論,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有(已退役)太空梭推進系統的監測與 ...Share本書中透過NASA對抗不確定性的太空任務等案例,來講解決策分析的方法。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本書】面對這樣快速的工作節奏、排山倒海的待辦事項時,如何讓你更有效地回應老闆或同事的期望、降低風險,顯得相當重要。

《向不容出錯、最會管理風險的NASA學決策》作者中村慎吾曾就職於日本的智庫研究單位,之後進入美資的投資銀行,參與企業的財務策略分析、資金籌備、企業的併購(M&A)等工作。

後來轉職至美資的經營管理顧問公司,以日本分公司高階主管的身分,負責大型企業的管理顧問事項。

2002年起以個人與工作團隊名義,在商務雜誌上發表許多的文章。

下文讓我一起了解NASA和微軟都愛用的「貝氏推論」,如何幫助組織做正確決策。

(責任編輯:施怡婷)做決策前,先了解什麼是「客觀的機率」我們常常聽到的天氣預報降雨機率等,是日常生活中的機率,在此讓我們仔細想想機率的意義。

探討機率的意義,其實是很深奧的問題。

在高中數學裡,當我們說「A 事件的發生機率為 p 」,究竟代表什麼意思?一個解釋觀點是經驗相對頻率的極限。

如果把骰子擲出現三點的狀況,設定為A事件,則當我們說出現機率 P 為 1/6 時,意思就是若我們反覆擲骰子,隨著次數增加,點數三的出現比例(相對頻率)會愈來愈接近 1/6。

這是基於「頻率主義」來解釋機率,可以稱為「客觀的機率」。

舊策略的成果只當參考,別用來推算客觀機率頻率主義以反覆執行為前提,每次都要在相同條件下執行,且必須維持「因果關係的獨立性」,確保每一次的結果不會影響其他次的結果。

讓我們來思考一個國家明年發生戰爭的機率。

我們能以世界各國和區域過去戰爭發生的相對頻率,來定義機率嗎?每次戰爭都是獨一無二的事件,且爆發的條件也不一樣。

此外,過去的戰爭也可能引發未來的戰爭。

反之,從過去的戰爭學到教訓,減少未來戰爭衝突的事例也不在少數,因此我們可以說,未來可能發生的戰爭與過去的戰爭,在因果上並非獨立事件。

由於反覆出現的前提條件也不充分,頻率主義並不適合用來定義戰爭的發生機率。

天氣預報的降雨機率,是以接近「客觀機率」的觀點所估算的數據。

雖然降雨機率的意義未必有被正確地理解,但這個機率是參照氣溫、氣壓等氣象條件與「預報日」相當雷同的眾多歷史數據,所計算出來的降雨比率。

透過此例我們可以很清楚了解,客觀的機率必須藉由統計上足夠數量的經驗數據計算出來。

如果是像NASA的任務一樣,前後任務必定存在巨大差異的話,是無法運算出客觀機率的。

商場也是如此。

考慮即將執行的商業策略成敗時,過去各種策略的執行結果,只能當作參考,而無法作為推算客觀機率的基礎。

因為沒有任何結果,與即將實施的策略條件相同。

許多現實中發生的問題,並不適合以過去的相對頻率來定義機率。

因此我們需要其他的觀點來解釋與定義機率。

資料量不足怎麼辦?用貝氏主義也能估算機率另一個解釋機率的觀點是「主觀的機率」,為十八世紀英國數學家托馬斯‧貝葉斯(ThomasBayes)所提出。

貝氏提出的方法是,在推估某事件的機率時,最初先以一個適當的(主觀認定)的數值代入,以此機率數值為前提,來檢視實際發生的情況,再逐步修正最初的設定值,利用「貝氏主義」,就算一開始沒有龐大的資料量,也能估算機率。

讓我用簡單的例子來說明。

假設你與某人第一次談生意。

你必須判斷對方是不是值得信任的生意伙伴。

此時有「值得信任」與「不能信任」兩個選項,你想知道這兩個選項各自的機率有多少。

雖然一開始不免先入為主,但在沒有任何資料的狀態下,把「值得信任」與「不能信任」的可能性,各設為五成是較適當的作法(又或是看對方不順眼的話,也可以把「不能信任」的機率提高至75%)。

接下來,可以藉由與對方的協商或是聚餐,進一步觀察他(她)的行為舉止,蒐集資訊,了解對方是否誠實待人等。

然後利用蒐集到的資料,修正一開始所設定的五五波機率。

例如,從對方說了一次謊的「結果」,判斷對方是「不能信任」的人,基於這個「原因」所以調高「不能信任」的可能性,降低「值得信任」的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