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力突然大量買股,代表「股價要漲」了?盤點『4 種籌碼異常 ... | 股票 主力 意思

到底籌碼異常是什麼意思?又有什麼定義 ... 是看主力買超的成交量和積極度(連買程度). 定義:. 當主力在一段期間裡,連買同一檔股票. 且全部的買 ...跳至主要內容 「籌碼異常現象」總整理過去常提到「籌碼異常」這幾個關鍵字到底籌碼異常是什麼意思?又有什麼定義?其實在籌碼教室系列教學文裡面多少都有提到相關的概念了但後來想想,應該將全部有「異常現象」的類型做個總整理方便想要了解的投資人可以清楚歸納最初的「籌碼異常」我是以股票的量能及買進的時機點來定義的但後來將越來越多種類的股票加以分類後衍生出更多類型,而他們都是可稱之為「籌碼異常股」的標的接下來就一一介紹他們的特色跟相對的操作方式(資料整理:Peter投資去)  1.買超異常(拉抬型)最剛開始我定義的籌碼異常股是看主力買超的成交量和積極度(連買程度) 定義:當主力在一段期間裡,連買同一檔股票且全部的買超量至少超過成交量的一成就算是符合「籌碼異常」的初步條件但最重要的,這些買超量要連續,且是能夠影響股價的這個分點就可以視為「拉抬型主力」簡單想就是,他以銀彈直接推升股價是籌碼(資金籌碼、股票籌碼)多的大咖(資料來源:籌碼K線) 如何跟單:這類拉抬型主力買進的股票如果不是初期就發現的話,股價可能已經漲高這時進場成本太高,停損也不好守所以要跟單最好還是先從剛開始連買2天左右的拉抬型主力標的來下手   2.買超異常(佈局型)我習慣把拉抬型、佈局型這2類主力一起拿來講因為他們同樣都是以「買超量能」得出的類型 佈局型主力幾乎有與拉抬型主力一樣的特徵但有一點有最大不同「主力買超的當下,股價不會馬上反應」嗯…上面在「拉抬型主力」強調最重要的是買超量是能夠直接影響股價的那現在這樣寫,豈不是打自己臉嗎? 正是因為這是他們2者最大不同的特色所以才各自重要,我再整理一次佈局型主力的定義 定義:之所以稱為佈局型主力也就是說他們會在股價低檔、少量時介入而且盡量壓低價格吸籌,原因有二:1.不驚動市場、2.成本漂亮 對於佈局型主力,他們有可能分散分點佈局以在吸籌階段達到低調的目的不過這些就不在這次的討論範圍畢竟還是找的到使用單一分點吸籌的主力 同樣的,在他們連買同一檔股票時全部的買超量也至少要超過成交量的一成而因為股票本身就無量佔比甚至會更高,高到五成都有可能!(記得,與拉抬型相同,主力是要在連買的狀態下才算) 如何跟單:那麼,為什麼他們要在低檔時這樣大量吸籌?這與未來的事件或行情有關這些都有可能使股價展開波段漲幅但畢竟主力買股的花樣、目的非常多我們不能在他們還在吸籌時跟著賠掉「時間成本」所以當有發現「佈局型主力」介入的股票時只要先加入自選股,設定監控條件當股價超過佈局區間以來的高點,並且是收了長紅K時再來思考進場的問題就行了(資料來源:籌碼K線)  3.過去不買、突然急買如果有一個主力,過去都沒有買超一檔股票突然在某一天突然大買並使股價出現長紅K顯然背後可能是有什麼原因而這個類型的籌碼異常就是上述的第1種拉抬型主力最初期的樣子 股票出現突然買超的大量買盤不免令人好奇背後原因但要注意的是,它們也有可能是「隔日沖主力」股價明天就跌回來,只是「一日行情」罷了 定義:定義就如上面所寫,股票突然出現一家分點的大量買超「過去不買」的定義也不用太過嚴格只要是出現了至少半年期間的大量就算合格(過去微乎其微的量也可以忽略)然而,這邊可以依線型再分出2種型態:1.股價在低量盤整階段或下跌期間出現這種主力2.股價在上漲時出現這種主力 如何跟單:股價在上漲時出現「過去不買、突然急買」的主力其實沒有什麼好稀奇的,畢竟是很平常的事情不是我們在這類的籌碼異常股要討論的所以這邊我們只以股價在低量盤整或是下跌階段出現的「過去不買、突然急買」主力為主 雖然主力有可能是隔日沖主力不過因為這種類型的籌碼異常股「潛在跌幅」最多只有出量表態的那根長紅K(跌破就停損)「潛在漲幅」非常高,若發現這種籌碼異常股時,還是稍加留意(資料來源:籌碼K線)  4.連續賣超分點「由賣轉買」原本連續賣超的分點,突然轉為買超也是一件弔詭的現象,這樣的情況比較多發生在外資、投信…等法人分點的籌碼上試著想想,本來一直看衰並狂賣股票的主力突然不賣甚至突然轉買了是不是有點「認錯回補」的感覺? 除了認錯回補,也有可能是主力認為股價的相對低點已經到了,開始轉買 定義:外資、投信或分點,這3種籌碼原本呈現連賣股價初期受到賣壓的影響下跌不過到後來下跌的速度越來越慢出現「賣盤力竭」的現象後(賣盤力竭:籌碼賣,但是股價不怎麼反應了)主力突然由賣轉買,就符合這類的籌碼異常股了 如何跟單:在主力轉買的初期,為了確認主力「真正的意圖」最好搭配技術面比較容易找的到安全點位介入(資料來源:籌碼K線)  結語這次盤點的4種籌碼異常股是我常用來選股及分析的方法如果你還想了解關於它們的更多細節我推薦你去看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