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潤發 | 大潤發

大潤發(英語:RT-MART)是一家創立於臺灣的大型連鎖零售型量販店企業及品牌,由潤泰企業集團總裁尹衍樑於1996年創設。

目前在台灣有21間量販店及1間 ...大潤發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大潤發流通事業股份有限公司RT-MARTInternationalLtd.公司類型股份有限公司統一編號97165560(查)成立1996年9月13日(24年301天)代表人物董事長:陸晏德(PascalDelval)總經理:陸晏德(PascalDelval)總部 中華民國臺北市中山區八德路2段306號地下2樓營業據點數22業務範圍臺灣中國大陸產業量販買賣產品日常用品超級市場一般百貨業等員工人數約6,600人主要部門創新、商品、績效、財務、效率、人資實收資本額新臺幣1,558,532,570元結算期每年12月(月制會計年度)主要股東荷蘭商莫尼可股份有限公司潤泰全球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潤泰創新國際股份有限公司母公司歐尚集團60%潤泰集團40%網站www.rt-mart.com.tw大潤發(英語:RT-MART)是一家創立於臺灣的大型連鎖零售型量販店企業及品牌,由潤泰企業集團總裁尹衍樑於1996年創設。

目前在台灣有21間量販店及1間便利店,共22間分店,主要競爭者為家樂福、愛買,在台發展規模僅次於家樂福。

現任董事長和總經理為陸晏德(PascalDelval)。

大潤發於1997年進軍中國大陸市場,成長為中國大陸規模最大的零售賣場之一。

目前大潤發在中國大陸的品牌和業務由阿里巴巴集團控股的高鑫零售持有管理[1]。

目錄1發展簡史1.1台灣1.1.1分店資訊1.2中國大陸2企業社會責任2.1停售塑膠袋3爭議4相關項目5外部連結6參考文獻發展簡史[編輯]台灣[編輯]大潤發臺北內湖店大潤發臺北內湖店大潤發新北中和店大潤發新北(中和)景平店大潤發新北(板橋)雙十店大潤發桃園平鎮店大潤發嘉義店1990年代,台灣紡織產業面臨人工成本高漲、海外低價競爭等威脅,使紡織產業逐漸步入夕陽產業的命運。

潤泰集團旗下潤泰紡織也面臨相同問題。

尋求轉型之際,擴大轉投資事業的範圍與規模,如保險、金融事業(如南山人壽、永豐銀行等)及流通事業(如大潤發)。

1996年8月,潤泰企業集團成立「大潤發流通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大潤發第一家門市「平鎮店」於桃園縣平鎮市(今桃園市平鎮區)開幕,該店原址為潤泰紡織平鎮廠的舊廠房。

1997年12月,與中陽集團旗下量販店品牌大買家進行策略聯盟,成立聯合採購中心。

1998年,受邀代管東帝士集團旗下量販店品牌東帝士量販。

1998年9月,大潤發併購台塑集團旗下的亞太量販三店(北縣土城、新竹忠孝、台南安平),此年在台灣的四個策略聯盟品牌(大潤發、大買家、東帝士、亞太量販)共9家分店,展店規模首次超越萬客隆。

1999年,大潤發創下240億元的營收成績。

1999年8月,與東帝士量販進行策略聯盟。

2001年,潤泰集團與法商歐尚集團合資,引進更具國際觀的營運管理模式。

潤泰集團釋出67%大潤發股權共80億新臺幣,使大潤發變成外商合資公司。

2003年,大潤發在台灣的四個策略聯盟品牌(大潤發、大買家、東帝士及亞太量販)共23家分店,成為台灣第二大品牌的量販系統,僅次於家樂福的47家分店。

2005年6月,大潤發投資2,000萬元於桃園縣八德市(今桃園市八德區)中華路旁開設小型得來速全新店型,消費者只需透過螢幕一指購物,10分鐘商品就送達車上。

此店型為大潤發電子商務的前身,第二階段的電子商務,忙碌的上班族可以在網路上點選常買的日常用品、生鮮,「網路下單、到店取貨」,只要1分鐘即可[2]。

2009年2月,台灣大潤發開始提供網路購物服務,提供生鮮、日用品共8,000個品項,初期規劃臺北碧潭與內湖二店、新竹湳雅店提供網路下單、到店取貨服務[3]。

2010年11月16日,大潤發的第22家分店苗栗頭份店開業[4]。

2017年10月3日,在新北市板橋區雙十路開出佔地70坪的「My-RT大潤發」便利店新店型,為大潤發的原第23店[5]。

2018年5月11日,大潤發與大魯閣合作開發購物中心大魯閣湳雅廣場開業[6]。

2018年11月1日,大潤發安平店結束營業,此為台灣大潤發首間關閉的分店[7]。

2020年2月3日,大潤發內湖一店暫停營業,商場將與IKEA合營[8]。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