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運動是什麼?實踐財務獨立、提早退休的三大心法 | 財務自由fire

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財務獨立、提早退休)是近年從歐美吹到台灣,年輕世代特別熱中的理財運動。

透過積極儲蓄與被動投資,提早將本金累積到 ...實踐財務獨立、提早退休的三大心法FIRE運動是什麼?作者:張道宜、陳建銘 責任編輯:林哲緯 圖片來源:unsplash.com 發稿日期:2020-11FIRE(FinancialIndependence,RetireEarly,財務獨立、提早退休)是近年從歐美吹到台灣,年輕世代特別熱中的理財運動。

透過積極儲蓄與被動投資,提早將本金累積到一定程度,就能獲得財務自由。

追求FIRE的過程中,除了努力衝刺之外,還有哪些不可輕忽的盲點?9月底,32歲周俊宏離開服務5年的半導體產業客服工程師(FAE)職務。

一方面是公司客戶受到美國貿易戰制裁影響,業務被迫喊停,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健康亮起紅燈。

周俊宏退伍後幾乎沒停下過工作的腳步。

第一份工作是到科技製造業負責設備維修,沒有名校學歷,每個月只能領2萬2,000元。

每天晚上離開公司後,除了到餐廳端盤子到半夜,他還花2小時研究股市盤勢。

隨著年資累積,跳槽到新公司後,周俊宏的年薪來到百萬元之譜,但他不改拚命三郎個性,繼續開著逾10年小轎車、出門只穿不到500元的T恤,假日唯一的「娛樂」,就是開著車去自助洗車場洗車。

就像他的工時比例,周俊宏的儲蓄率超過8成,讓本金累積更為快速。

如此緊繃的生活節奏不是沒有代價,去年起,周俊宏健康拉起緊報,自律神經失調,滿臉痘痘,身材走樣。

今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與制裁,反而給了他調整生活步調的機會。

「我的目標,就是在35歲以前存到2,000萬,然後退休,」周俊宏說。

周俊宏是典型追求FIRE(財務獨立、提早退休)的族群。

所謂FIRE,指的是一種透過充足本金創造被動收入,不需工作就能支付生活開銷的狀態。

相較於過去以「財富」為目標的理財心態,FIRE更重視自由與時間的可貴。

目的是以財務自由為基礎,讓人生保有選擇空間,提早擺脫「為了生計必須工作」的困境。

4%法則:存夠「25倍年支出」就退休毫無疑問,財富自由是FIRE的必要條件,但是想成為FIRE族,就必須累積鉅量財富,或是成為投資天才?未必如此。

需要多少財富才能換來「自由」,與你的目標有絕對關係。

FIRE的目標設定,最常見的是4%法則。

4%法則最早由美國退休理財專家班根(WilliamBengen)在1994年提出,他在估算安全的退休金提領比例時,提出以最少持續30年為前提,首年提領4%,接著每年根據通膨調整提領率,「這應該比較安全。

」以此法則反推,將年支出除以4%(等於乘以25倍)就是一個人要退休前應該準備的退休金數字。

「以4%法則訂定投資目標,是很合理的起點,」施羅德投信總經理謝誠晃在金融領域經驗超過25年,對FIRE概念並不陌生,「簡單來說,這筆本金存到後,投資不需要太積極,年報酬率只要有4%,生活花用就能足夠,甚至還能留給後人。

」只是,本金規模需要多大?不能靠人云亦云或胡亂喊價,必須根據個人生活方式擬定出專屬於個人的規劃。

前提是先釐清食衣住行等各式支出後,清楚勾勒出自己理想的退休樣貌。

以周俊宏為例,從他的2,000萬元目標回推,即可得出每年花費大約80萬元的生活水準。

只要這2,000萬每年能繼續創造4%的獲利,即不必為吃穿發愁。

FIRE行動三要素:試算財務、儲蓄、被動收入 有了目標,下一步就是行動。

專長是解析總體經濟局勢的企業投資與策略顧問王伯達,認為FIRE行動最重要的要素有三:試算財務、儲蓄、被動收入。

王伯達分析,有心改善財務狀況的工作者可以先從「財務規劃目標試算」開始。

他從學員的分享發現,經過試算的人無不驚呼:「原來我現在的退休金準備,10年後就會破產?」、「我工作10年,應該有100萬儲蓄,怎麼跟現實不符?」這正能警醒工作者「儲蓄」的必要性。

儲蓄率到底多少才夠?理財達人郭莉芳認為,在租金與房價都居高不下的台灣,「住」與「食」是決定儲蓄率最主要的兩項指標。

她提醒,如果是住家裡或是不需付租金,儘量以自炊為主,儲蓄率至少要6成才及格;如果是租屋族,租金應該維持在收入的五分之一以下,「雖然租屋通常沒有廚房,但FIRE一定要減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