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債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30歲背債3700萬元!她花4年、靠2張表翻身:邊理債邊理財 ...

黑媽說,龐大負債讓父親一蹶不振,所以學生時期她就開始半工半讀,畢業後找到正職工作,也一直幫忙償還家中負債。

以「未成年揹債」提起訴訟 ...在今天看見明天×30歲背債3700萬元!她花4年、靠2張表翻身:邊理債邊理財,負債人生不是谷底許雅綿聰明理財達志2020-01-0615:28+A-A加入收藏現年40歲的黑媽,歷經家道中落、揹債3700萬元,接著另一半又因意外去世,她曾花4年時間,打官司解決父母親留下來的債務,後來又透過家庭收支表、資產負債等2張表格,釐清自己的金流。

她認為,邊理債、邊理財才有機會翻身、過所謂「正常」的日子,她是如何辦到的?從小家住豪宅、有傭人司機伺候,家中從事外銷成衣業,母親炒作房地產也有龐大獲利,看似人生勝利組的黑媽,17歲那年,人生從天堂掉到谷底,母親因長期勞累倒下,才發現風光事業的後面,是一個又一個的借貸。

 「1996年,母親過世那一年,開始有人來家裡討債,我們才發現原來母親有龐大債務,加上當時遺產稅率50%,根本沒現金繳稅、又無力償還民間和銀行債務,父親也因不瞭解債務及法律,沒辦理拋棄繼承。

」 黑媽說,龐大負債讓父親一蹶不振,所以學生時期她就開始半工半讀,畢業後找到正職工作,也一直幫忙償還家中負債。

 以「未成年揹債」提起訴訟,官司糾纏4年才擺脫債務 黑媽回憶,還債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天在公司接到父親電話,叫她晚上打包行李離開,因為地下錢莊要追到家裡了,「下班後我回家急急忙忙地收拾行李,拿了一些簡單的衣物,也在一堆相本中,挑了幾張不同時期的照片和全家福,因為那時想著,這次離開可能就真的回不去了…」 離開家後,黑媽開始在外租房子、努力工作生活,直到2003年,父親過世後,黑媽辦理拋棄繼承,原本以為家裡債務都拋掉了,但5年後,當時30歲已婚生子的黑媽,收到一封銀行寄來的「強制扣薪通知」,才知道父親有一筆3700萬本金的債務。

 仔細追查債務才發現,這筆3700萬元的債,父親是債務人、擔保人是母親,但母親過世時,父親沒幫未成年的她拋棄繼承,這筆債追到法定繼承人黑媽身上,她又回到債務噩夢中,過著每個月被強制扣薪的生活。

 為了拋下這筆債務,她以母親〈擔保人〉過世,自己是「未成年子女揹債」為訴求提起訴訟,官司糾纏黑媽4年多,過程中她想辦法找法律資源、自己寫訴狀,最後以強制扣薪損失提起訴訟,壓低訴訟的金額和程序,並在2012年打贏官司,才徹底擺脫揹債的生活。

 重整金流,她靠「邊理債、邊理財」翻身! 好不容易脫離惡性負債,和先生和2個孩子重新開始生活,未料2016年9月先生與同事出海夜釣,因風浪太大,嘔吐物嗆到肺,來不及送醫,船靠岸已沒有呼吸心跳,她一夜間成了單親媽媽,扛起家中經濟重擔。

 沒有花太多時間沉浸在悲傷中,黑媽說,我會想辦法鼓勵自己,發生這種意外要能夠趕快走過,最好的方式,就是讓自己回到正常的軌道。

所以先生告別式的隔天,她就開始上班,並開始正視家庭的財務問題。

 過去都由先生管帳,連提款卡密碼都不知道的她,為摸索理財、控管收支,讀書考了理財規劃的相關證照,並開始撰寫「黑媽家庭經濟研究所」部落格,想要幫助和她有相同經歷的人。

 經過長時間摸索和研究,黑媽也練習透過「家庭收支表」、「資產負債表」釐清家裡的收支和金錢流向,並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

 其中,資產負債表部分,黑媽會列出手中所有資產和負債,例如現金、股票、基金、保險、動產和不動產等,統整出資產總合,並設定資產增加目標,每年或每季固定檢視;再來列出所有負債,例如個人信貸、車貸或是房貸等,釐清家中金錢狀況。

 黑媽說,做資產負債表的用意,是要知道自己身價多少、正視自己的財務問題。

其中,若有債務的話,應該要「好好理債」。

 理債方法包括:第一、釐清現有債務的借款條件,如借款利率、期數、是否可提前償還;第二、找利率最低方式償還舊債,例如若有信用卡欠款循環利息13%,可申請利率較低的個人信貸先償還;最後還是要有決心不再增加債務。

 「理債同時,也要好好的理財、控管收支,」黑媽說,家庭支出表相當重要,她也分享自己初期列的家庭收支表〈如下圖〉。

  黑媽說,家庭收支表紀錄一年多,她才把自己收支狀況釐清,並做出以下三點改善。

 首先,她發現原本沒注意到的支出,如不定期旅遊費用、車子保養費等,釐清這些不定期支出後,增列一筆「未來可能發生」的準備費用,如每月提撥5000元當作旅遊基金。

 再來,從固定開銷中,找到可縮減項目,像是家中網路費和手機網路費重疊,她將家中網路費



2. 你的錢去哪了?小心「72法則」別讓負債翻倍再翻倍!

B借100萬出來,借款利率12%,6年翻倍,12年後有300萬負債。

原本只是A有100萬、B沒有錢去借100萬,但12年之後卻有500萬的財務差距,看 ...udn產經個人理財聽新聞test0:00/0:00YourbrowserdoesnotsupportHTML5Audio!😢你的錢去哪了?小心「72法則」別讓負債翻倍再翻倍!2020-11-1316:38聯合報/文/王姵文(黑媽)債務達人建議理財前先弄清楚自身負債狀況,妥善理債。

示意圖/ingmage提供工作這麼多年手邊卻一無所有,我們的錢都跑到哪裡去了?現在理財不算晚,但理財之前一定要先精算手邊的債務,才不會讓人生下半場捲入更大的財務黑洞,自述「5年清掉5千萬」債務經驗的「黑媽」分享,以「72法則」洞悉負債狀況,以及面對不斷親情勒索黑洞時,如何保持手邊健全的財務狀況。

【小心72法則,負債翻倍再翻倍】有在投資理財的朋友,應該聽過「72法則」這一簡易公式,能用來約略計算資產何時可以翻倍。

簡單來說,如果你手中持有6%投資報酬率的理財工具,72除以6等於12,代表這項投資大約持有12年,就可以讓你的資產翻倍。

投資上常用72法則來計算績效,但其實這條法則套用在負債上,也完全成立。

假如今天你不小心因為過度消費,而讓自己的債務負擔過重,最後只能繳最低應繳金額,來維持自己信用並維持生活品質,這代表你已進入了循環利息的老鼠圈裡,需要花點時間才跑得出來。

運用72法則簡單算一下,假設不得已落入老鼠圈的信用卡利率是12%,72除以12等於6,代表只要6年,我們的債務就會翻一倍。

我們以A、B兩位上班族為例:A拿100萬投資,報酬率6%,12年翻倍,12年後有200萬資產。

B借100萬出來,借款利率12%,6年翻倍,12年後有300萬負債。

原本只是A有100萬、B沒有錢去借100萬,但12年之後卻有500萬的財務差距,看起來只是數字變化,但在真實人生裡,重點在於浪費了我們可以打拚累積的時間。

這法則放在理財投資,覺得資產增長有夠慢;但放在計算負債狀況,卻意外地成長飛快!過去有非常多卡債族,都因為沒有精算,加上以卡養卡,最後債務就像在溫水煮青蛙,莫名其妙翻倍再翻倍。

仔細想想,大部分的人對於薪水要翻倍,都不敢奢想!但債務卻是不管它就會不小心一翻再翻,實在可怕。

即刻面對你現有的不良債務,盡快調整生活收支的不平衡,絕對是人生的重要課題。

靜下心來,為自己的財務現況來個大掃除,聚焦壓在你心頭的債務大石,好好鼓起勇氣面對吧!TIPS:不只投資理財適用72法則,負債也要小心落入72法則。

即刻面對你的不良債務,調整生活收支的不平衡。

備註:投資一定有風險,申購理財商品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情緒勒索下的金錢綁架,該如何面對?】從事保險業多年,我總是有機會在第一時間了解客戶近況;無論是健康問題、家庭關係磨擦、金錢資產變化,我每天都在接觸不同的人生故事,也因此成了客戶的朋友或傾訴的對象。

電視上演的、報紙上寫的,很多我們覺得很扯、很不可思議的劇情,確實都在周遭人的日常中發生,只是人們家醜不外揚、報喜不報憂;用第三人的客觀角度來看,也難以想像當事人為什麼把自己弄到這種地步。

大家常看到「情緒勒索」,也都了解意思,但當碰到的是更進一步的「金錢綁架」時,又該如何面對?感情債是所有債務中最剪不斷、理還亂的一種;當這難解的習題除了影響情緒,又進一步扯到錢時,情況之複雜,當事人往往已無奈到只能放棄掙扎。

名門貴族用錢要求媳婦生兒子的金錢綁架,比起來都算好的!最無助的,常是家人有補不完的財務漏洞,一次又一次綁架了你的金錢,尤其是當現在的求職環境,拚個好幾年還不見得能加薪3,000塊,但家裡一通電話,就要你補個3萬,這種情況隨處可見。

如果你也屬於故事百百種,但爛攤子收不完的那一種,真的需要一點策略來適時止血。

這裡不是鼓勵你做到情感上的斷捨離,而是要先穩住自己,才能更長久地完成你想盡力照顧家人的心意。

我們曾做過傻事,因為家人需要,把車拿去當舖借錢週轉,結果撐不過每星期產生的高額利息,又再想辦法找人借錢還債。

甚至也曾因為相信親友,借了支票,最後連銀行的信用都賠掉。

當車可能會沒車、抵押房子可能會沒房、借支票可能會沒信用,那直接借錢呢?大部分時候你可能躲不掉,不過就盡力而為吧!以下兩大原則,可以在你心軟時保護自己:1.別一次全給:萬一家裡有需要,一次給300萬



3. 釐清6個負債思維》能幫你創造收入的債務,不必急著還-非讀 ...

你要注意自己已經陷入窮人思維,更要小心自己走上負債之路。

商周會員登入×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接收通知下次再說已加入收藏已取消收藏焦點焦點首頁時事分析封面故事今日最新大家都在看國際國際首頁全球話題趨勢中國財經財經首頁產業動態商業趨勢焦點人物投資理財地產風雲新冠肺炎追蹤相關網站商周財富網管理管理首頁創新策略數位轉型行銷密技領導馭人關鍵100天CEO作戰室職場職場首頁職場修練創業心法心靈成長英文學習教育趨勢共好ESGESG專區生活首頁中場幸福學養生保健時尚藝文美食旅遊相關網站良醫健康網alive專題名家專欄特別企劃影音音頻商周知識庫商周封面兩岸國際人物報導職場管理商周STUDIO商周Store商周CEO學院CEO領導學程魅力領導學金惟純活學工作坊職場學青少年駐足思考表達圓桌趨勢論壇線上好好學服務會員中心訂閱商周客服中心常見問題活動總覽加入我們序號兌換追蹤商周下載App抽好禮訂閱電子報現正閱讀釐清6個負債思維》能幫你創造收入的債務,不必急著還畫重點段落筆記新增筆記「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waita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0/500不公開分類公開分類儲存商周財經財經釐清6個負債思維》能幫你創造收入的債務,不必急著還(來源:Dreamstime)撰文者:李宗澤非讀BOOK2020.10.132020/10/1314:56:41摘要市面上很多理財書籍,卻幾乎沒有教讀者如何理債,而實際上一般人比起瞭解如何投資,更需要學習如何歸納、分類債務(例如:房貸、車貸),作者舉出常見的6個債務迷思,並說明其原因。

富人都是債台高築以下哪些思維,是你所認同的:□存在銀行的錢才是自己的錢。

□借錢就是要付利息,千萬不要隨意跟銀行借錢。

□買房貸款,首付能繳多少就多少,先苦個幾年老了之後就輕鬆了。

□告訴孩子存錢的重要,小孩不需要過多消費。

□預防緊急狀況,平常能少花一點錢就少花錢。

□存錢不需要目的,看著錢一直累積就開心。

以上如果你認同的說法超過三個以上,你要注意自己已經陷入窮人思維,更要小心自己走上負債之路。

越有錢的人欠銀行的錢越多,他們總是有辦法讓自己越花越有錢!廣告接下來,請容許我翻轉剛剛的窮人思維!(X)存在銀行的錢才是自己的錢。

(O)你的錢是:銀行裡的存款+銀行願意借你的錢如果你的信用良好,有穩定收入和可靠投資管道,跟銀行借錢投資才是擺脫月月財務緊繃最好的方法。

(X)借錢就是要付利息,千萬不要隨意跟銀行借錢。

(O)如果償還微薄的利息,可以讓你生活壓力縮減,品質大幅提升,為什麼不呢?再告訴你一句實話,有錢人總是留住自己手上的錢,想辦法從銀行借錢出來花。

(X)買房貸款年限能短就短,不要讓銀行賺太多利息,先苦個幾年老了之後就輕鬆了。

(O)別讓歲月黃金時期賺的錢只為了還債,延長還款降低每月壓力,才有餘力餘錢賺更多!廣告多數人會認為縮短還款期,少繳利息才不吃虧,換個角度想,拉長房貸期限,減輕每月負擔壓力,讓年輕的自己有更多餘力去投資,享受金錢再也買不回的黃金歲月,難道不是更值得嗎?再給你看個更清楚的數字:假設你月收入10萬,購買800萬的房子,你認為:1.貸款十年,月繳7萬多2.貸款二十年,月繳3∼4萬或許總價會讓你多支出10多萬,卻換來二十年多有餘裕的生活品質,過程中若投資得當,10萬元其實很快就能賺回來。

(X)告訴孩子存錢的重要,小孩不需要過多消費。

(O)教孩子存錢不如教他怎麼把錢花出最高效益!普通家庭的確會告訴小孩「存錢很重要!」,然而,有錢人的家庭並不會告訴孩子不要花錢,他們會教孩子如何消費?如何才能把自己的錢拿去換到更有價值的事物?舉個例來說:當你讀高中的孩子告訴你他要買手機,你會怎麼回答?聰明的有錢人會告訴孩子:「使用手機的目的是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性,當你用錢換來手機帶來的方便性,就要讓這個方便為你的生活帶來更有價值的事情!擁有手機的目的是提高你的生活品質,而不是只為了跟風,別人有我就要有,結果換來自己被手機綁架,花了錢又損失了時間,得不償失。

」(X)為了預防緊急狀況,平常能少花一點錢就少花錢。

(O)幫自己的金錢做有效多元投資,才有能力承擔意外。

什麼是緊急狀況?大部分是驟失穩定經濟來源,或者因意外臨時需要使用一筆大錢,事實上,當緊急狀況發生時,如果沒有本業以外的額外收入,銀行裡的存款根本沒辦法幫你支撐太久。

(X)存錢不需要目的,看著存簿的錢一直累積就開



4. 負債百萬上班族,翻身房產大亨!他歸納4個貧富金錢觀差異 ...

二)許多人完全不願負債,只購買或投資「可以負擔」的物品。

(三)還有人發揮良好負債的槓桿效果,購買創造收入的資產。

按照睿智的程度依 ...在今天看見明天×負債百萬上班族,翻身房產大亨!他歸納4個貧富金錢觀差異:窮人才會想「我沒時間賺更多錢」羅伯.摩爾理財shutterstock2021-03-3017:56+A-A加入收藏湯瑪斯.史坦利(ThomasJ.Stanley)曾說:「我發現80%至86%的富豪都是白手起家,身家高達數十億的頂級富人亦是如此。

」如果這些說法為真,創造金錢的基礎並不是金錢和鉅額遺產。

我個人相信,所有的金錢來自一個想法,想法轉為觀念,觀念形成決策,決策造就行動,行動孕育成果,經過反覆測試、修正、改善,最後提升規模。

貧窮的觀念:「你必須用錢創造更多金錢」富裕的觀念:「你只需要觀念、能量以及提供服務,就能創造更多金錢」 雖然我們可以用利息、複利和槓桿效果,讓金錢發揮吸引力,創造更多金錢,但倘若觀念不對,錢就會迅速蒸發,變成消費產品和負債。

因此,「你必須用錢創造更多金錢」不是準確的說法,正確的觀念應該是「如果管理妥當,金錢可以讓你賺到更多金錢」。

 根據Enterpreneur.com網站的資料,62%的億萬富翁都是「白手起家」。

這代表第一代的億萬富翁並沒有得到價值上億的遺產或餽贈。

湯瑪斯.史坦利(ThomasJ.Stanley)曾說:「我發現80%至86%的富豪都是白手起家,身家高達數十億的頂級富人亦是如此。

」如果這些說法為真,創造金錢的基礎並不是金錢和鉅額遺產。

我個人相信,所有的金錢來自一個想法,想法轉為觀念,觀念形成決策,決策造就行動,行動孕育成果,經過反覆測試、修正、改善,最後提升規模。

 一切有形的物體都來自無形的觀念。

思想和觀念可以轉變為照護、服務、解決問題、減輕生活負擔、加快進步速度、改善生活、緩和痛苦、治癒疾病、提出新資訊、創造智慧財產權、專利、著作權、產品、服務、訂閱、專有經營、使用執照、資產和更多形式。

想要開創上述所有的財富,都不必仰賴巨大的起手資本,而是需要願景和行動。

只要願景清澈,啟發他人相信,你就可以找到足夠的資金。

 我也曾經認為一個人必須用錢,才能創造更多金錢—因為我沒有錢,於是我放棄賺錢的能力。

我不願敞開心胸,上述提到各種創造金錢的財富資產,就不會來到我身邊。

如果回到2005年,當時的我遇見現在的我,肯定會猜測「這個人必定得到了一大筆金錢」。

為了讓自己感覺良好,我能夠輕而易舉地用這種方式說服自己。

我甚至還會認為:「這人真是個討厭鬼!」諷刺的是,現在的我已經變成當時憎恨的模樣!  貧窮的觀念:「負債很不好。

」富裕的觀念:「(對人生有幫助的)負債很好。

」 從我個人的經驗而言,一般人對負債的觀念如下: (一)許多人舉債購買負資產,而且花費他們並未擁有的金錢。

 (二)許多人完全不願負債,只購買或投資「可以負擔」的物品。

 (三)還有人發揮良好負債的槓桿效果,購買創造收入的資產。

 按照睿智的程度依序評論上述觀念,(一)代表「愚笨」,(二)是「安全和保險」,(三)則是「聰明且發揮槓桿效果」。

舉債購買消費產品、消耗品和負資產,會先讓你變得一無所有,最後淪為貧困。

從「一無所有」邁向「富裕」的第一步,就是明白「我只能使用自己現在擁有、能夠取得,以及能夠負擔的金錢額度,購買日常生活必需品」。

絕對要避免舉債添購容易貶值的負資產,承受負面的複利危機,你可能會因此陷入三種困境: (一)負債造成金錢負擔,並且吸引更多負債。

 (二)舉債購買的負資產也會貶值。

 (三)你必須失去投資金錢的「機會成本」。

 只要清除了負資產債務,遵從「只舉債購買資產」的原則,你就能夠開始投資創造收入、自行填補日常支出的資產。

 有錢人窮人翻身富豪貧窮觀延伸閱讀連公園早操阿伯,出手都是4、5千萬起跳...天龍國老房仲:客戶是不是有錢人,看「女伴」最準2021-01-15為什麼有錢人喜歡借錢,窮人卻視負債為洪水猛獸?2個阿婆買房故事看懂:窮人思維最可怕的地方2020-11-03跟老闆談薪水,月薪vs.年薪你喜歡哪一個?30歲前該懂的「有錢人逆思考」,讓你收入翻漲10倍2020-10-15只有窮人才會相信:金錢無法使人快樂!你聽過哪位有錢人說過「



5. 負債

負債(Liabilities)所謂負債,是指由於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所引起的公司、企業的現有債務,這種債務需要企業在將來以轉移資產或提供勞務加以 ...負債用手机看条目扫一扫,手机看条目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負債(Liabilities)該條目對應的頁面分類是負債。

目錄1什麼是負債2通俗解釋3負債的特征4負債的確認條件5負債的分類6負債理論分析7現行負債的定義及缺陷8定義負債時應考慮的因素[編輯]什麼是負債  所謂負債,是指由於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所引起的公司、企業的現有債務,這種債務需要企業在將來以轉移資產或提供勞務加以清償,從而引起未來經濟利益的流出。

公司生產經營活動的資金,除投資者投入以外,向銀行或金融機構借入資金也是一個重要來源。

另外,公司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由於購買材料、商品等或接受其他單位勞務供應而結欠其他單位的款項;公司由於接受投資者投入資金而應付給投資者的利潤,以及應交納的稅金、應付給職工的工資、福利費等,都屬於公司的負債。

  負債一般具有確切的債權人和到期日。

有些負債在其確立時,並無明確的債權人和確定的日期,但其債權人和日期是可以預計的,這亦稱或有負債。

如售出產品的保修業務,在其保修期內,購買該產品的單位和個人都可能成為其債權人。

[編輯]通俗解釋把錢從口袋中拿走[編輯]負債的特征  1.負債是企業負擔的現時義務。

  現時義務是企業在現行條件下已承擔的義務。

未來發生的交易或事項形成的義務,不屬於現時義務。

  義務可以是法定義務,也可以是推定義務。

  法定義務是指具有約束力的合同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義務,如企業的應納稅款。

  推定義務是指企業根據多年來的習慣,公開地承諾或者公開宣佈的政策而導致企業將承擔的責任。

如企業的質量保證承諾。

  負債是企業在過去和現時的經濟業務中所產生的,且在未來償還的一項經濟負擔。

它代表企業未來資金的交付或資產或勞務的提供,但未來經濟業務可能發生的負債,不包括在會計負債之內。

  2.負債是企業過去交易或事項形成的。

  購買貨物或接受勞務會產生應付賬款(已經預付或是在交貨時支付的款項除外),接受銀行貸款則會產生償還貸款的義務。

只有源於已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會計上才有可能確認為負債。

  3.負債會導致經濟利益流出企業。

  如用現金償還或以實物資產償還,以提供勞務償還,以部分轉移資產部分提供勞務形式償還。

  4.負債須有確切的債權人和到期日。

  對於可以作出合理估計的,可以作出合理的估計;對於某些不能合理估計的,但是有可能在將來發生損失的事項,可以作為或有負債在資產負債表附註中或用其他方式予以揭示。

“或有負債”一般是由於某種約定的條件或允諾的責任,在將來可能成為企業的負債,但當前並不是負債。

如進行中的訴訟案件,由於可能敗訴而造成賠償,就產生或有負債。

又如應收票據貼現後,可能發生出票人到期不能償付而形成或有負債。

[編輯]負債的確認條件  將一項現時義務確認為負債,除應符合負債的定義外,還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第一,與該義務有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出企業;    第二,未來流出的經濟利益的金額能夠可靠的計量。

  負債須以貨幣為計量。

有些負債的金額要視經營情況而確定(如應付所得稅)或需要暫時估計的(如質量“三保”費用),對其償付金額可以作出合理的估計,但難以用貨幣計量的負債就不能入賬。

[編輯]負債的分類  負債一般按其償還速度或償還時間的長短劃分為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兩類:  (1)流動負債是指將在1年或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周期內償還的債務,主要包括短期借款、應付票據、應付賬款、預收貨款、應付工資、應交稅金、應付利潤、其他應付款、預提費用等。

  (2)長期負債是指償還期在1年或超過1年的一個營業周期以上的債務,包括長期借款、應付債券、長期應付款等。

[編輯]負債理論分析  負債是會計的基本要素之一。

長期以來,人們基於不同的視角對負債的性質提出不同看法,並給出不同的負債定義,這些定義的理論依據歸納起來有:  (一)業主權論  業主論認為只有業主(終極所有者)才是企業權益的享有者,企業資產為業主所擁有,負債是業主承擔的未來義務,凈收益表示業主財富的增加。




6. 負債

在財務會計,負債(英語:Liabilities)是指因為過去的交易或事件,使得未來必須要牺牲的經濟利益。

這些負債可能來自於向銀行或其他機構取得某些資產,這些 ...負債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跳至導覽跳至搜尋資產負債表中的負債列法在財務會計,負債(英語:Liabilities)是指因為過去的交易或事件,使得未來必須要犠牲的經濟利益。

這些負債可能來自於向銀行或其他機構取得某些資產,這些現在獲得的資產,有在未來償還的義務;償付負債,將會造成資產的減少。

會計等式表達了資產、負債與股東權益之間的關係:Assets=Liabilities+Owner'sEquity{\displaystyle{\text{Assets}}={\text{Liabilities}}+{\text{Owner'sEquity}}}可以使用資產負債表來表達在一間公司中這三個會計元素的數量。

公司營運中有資金需求時,除了可由股東提供外,也可向銀行或其他機構借貸有一定的利息支付與本金償還期限的資金,為紀錄這些交易產生的資金變化,使用的會計科目則歸類於負債,表達於資產負債表的右上角。

目錄1另類定義2分類3參見4參考文獻另類定義[編輯]日裔美國人羅伯特·清崎對負債的定義是:當持有一項物品,這物品會自動使現金從你的口袋流出去到別人的口袋,就是負債[1]。

分類[編輯]負債可以分為兩類:負債中與日常營運活動有密切關係的或於一年內需償還者歸類為流動負債(CurrentLiabilities),其餘則按性質在再分為長期負債(Long-termLiabilities)與其他負債[2][3]。

參見[編輯]流動負債長期負債參考文獻[編輯]^債務舒緩.建國事務所.[2021-03-13](中文(繁體)). ^應付過重負債的常用手段-債務舒緩計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20-03-11^處理難以負擔的負債|債務重組為破產外的另一途徑(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2020-03-11維基文庫中相關的原始文獻: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草案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負債&oldid=64753699」分類:負債會計學財務會計隱藏分類:含有英語的條目導覽選單個人工具沒有登入討論貢獻建立帳號登入命名空間條目討論臺灣正體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查看閱讀編輯檢視歷史更多搜尋導航首頁分類索引特色內容新聞動態近期變更隨機條目資助維基百科說明說明維基社群方針與指引互助客棧知識問答字詞轉換IRC即時聊天聯絡我們關於維基百科工具連結至此的頁面相關變更上傳檔案特殊頁面固定連結頁面資訊引用此頁面維基數據項目列印/匯出下載為PDF可列印版其他語言العربيةঅসমীয়াБашҡортсаБългарскиCatalàČeštinaDanskDeutschΕλληνικάEnglishEsperantoEspañolEestiEuskaraفارسیFrançaisहिन्दीHrvatskiMagyarItaliano日本語한국어КыргызчаLietuviųनेपालीNederlandsNorsknynorskNorskbokmålPolskiPortuguêsRomânăРусскийSrpskohrvatski/српскохрватскиSlovenčinaУкраїнська編輯連結



7. 資產負債表

全站搜尋營收除權息電子書法說會庫藏股董監持股獨立董事董監酬金ETFTDR常用報表基本資料彙總報表股東會及股利公司治理財務報表重大訊息與公告營運概況投資專區認購(售)權證債券資產證券化財務報表採IFRSs後財務報告公告財務報告更(補)正查詢財務預測公告財務預測公告年度終了預計綜合損益表達成情形及差異原因公告實際數與自結數差異公告實際數與預測數差異公告年度自結綜合損益達成情形(完整式)年度實際綜合損益(經會計師查核)達成情形(完整式)合併/個別報表資產負債表綜合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權益變動表簡明報表簡明綜合損益表(四季)簡明資產負債表(四季)簡明綜合損益表(三年)簡明資產負債表(三年)會計師查核(核閱)報告財務預測報表(完整式)財務預測-資產負債表財務預測-綜合損益表財務預測-簡明財測資料採IFRSs前財務報告公告財務報告更(補)正查詢作業財務預測公告原編公告更新/更正/重編公告仍屬有效公告不適用之公告簡式財務預測公告合併財務預測公告原編合併財務預測公告更新/更正/重編)年度終了預計損益表達成情形及差異原因公告實際數與自結數差異公告實際數與預測數差異公告個別報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合併報表損益表資產負債表股東權益變動表現金流量表簡明報表簡明損益表(三年)簡明資產負債表(三年)簡明損益表(四季)簡明資產負債表(四季)簡明合併損益表(四季)簡明合併資產負債表(四季)會計師查核(核閱)報告個別合併合併關係企業財務預測報表(完整式)財務預測-損益表財務預測-簡明財測資料財務預測-資產負債表合併關係企業財務報表資產負債表損益表XBRL資訊平台單一公司案例文件查詢及下載案例文件整批下載分類標準下載財務比較e點通證券商財務資料動態查詢系統   資產負債表最新資料歷史資料公司代號或簡稱年度季別1234    電子投票│不繼續公開發行│市場公告│公司治理評鑑│網站地圖│網站使用說明投資人服務中心(02)2792-8188聯絡我們



8. 負債定義

Liabilities 負債定義. 公司的負債指其資產負債表上所列的債務與義務。

這與資產是相對的概念。

負債會從公司的總價值中減除,因為其代表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償還的 ...Menu繁體中文English繁體中文русский简体中文Español搜尋Noresultsfound查看更多搜索結果12345678910Relatedsearch:MarketDataMarketDataTypeofmarketSeeallMarketdatasearchresults>交易培訓交易相關詞彙表Liabilities負債定義Liabilities負債定義公司的負債指其資產負債表上所列的債務與義務。

這與資產是相對的概念。

 負債會從公司的總價值中減除,因為其代表必須在一定時間內償還的債務。

債務有不同的形式,但可以歸結為業務開支、貸款、預收收入或法律義務。

 資產負債表上列示的兩種主要負債類型:流動負債,必須於一年內清償。

長期負債,可以於一年後清償。

 負債代表未來的資產損失,故而是分析企業流動性的主要方法。

按此處查看各種股票的基本面。

A-B-C-D-E-F-G-H-I-L-M-N-O-P-Q-R-S-T-U-V-W-Y-s查看所有詞彙幫助與支持平台了解有關您的賬戶的資訊前往幫助與支持平台中文客戶熱線時間為IG市場交易時段的週一至週五全天24小時。

客服熱線:+61(3)98601776或致函:[email protected]查看當地免費熱線電話差價合約交易的損失風險可能很大,您的投資價值可能會有波動。

差價合約為複雜的金融產品,由於槓桿作用而存在迅速虧損的高風險。

請您在交易前充分了解差價合約產品的運作方式,並評估自己能否承擔存款損失的高風險。

IGInternationalLimited由百慕達金融管理局授權經營投資業務和數位資產業務。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