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平均成本計算excel延伸文章資訊,搜尋引擎最佳文章推薦

1. 如何計算每股平均持貨成本

近日股市風高浪急, 身边有很多人突然對投資股票都十分感興趣, 細問下發現原來部分人不會計算自己的股票持貨成本, 不知道自己賺/蝕多少, 有部分人更加是憑感覺,​ ...跳到主要內容如何計算每股平均持貨成本7月27,2017近日股市風高浪急,身边有很多人突然對投資股票都十分感興趣,細問下發現原來部分人不會計算自己的股票持貨成本,不知道自己賺/蝕多少,有部分人更加是憑感覺,覚得自己在這次升浪中賺了不少。

有見及此,本人為大家介紹一下如何計算平均持貨成本及賺蝕。

以下是以2800為例子(當中的數據都是“老吹”,大家不用花時間考証):日期      交易內容1/1/2017   以每股$20買入2,000股2800,手續費為HK$100。

1/2/2017   以每股$21買入2,000股2800,手續費為HK$100。

1/3/2017   每股派息HK$0.2。

1/4/2017   以每股$23賣出1,000股2800,手續費為HK$100。

30/6/2017  以每股$26賣出3,000股2800,手續費為HK$100。

(點擊放大原圖)半年內的總投入資本為HK$81,400利潤為HK$19,400,回報率為23.8% (為了簡化,故不計算weightedaverage) ****************************************************************************************** 廣告時間: 斗滿物業轉按經已開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透過 WhatsApp 與我們聯絡,會有回贈驚喜啊!!!******************************************************************************************後記:本人一向鼓勵大家要好好保全自己的投資交易紀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所有的交易分門別類後用Excel記下來。

因為人腦的記憶有限,我們没可能把所有的交易記得清清楚楚,所以我們需要透過數字把所有交易全部紀錄,這亦是我身為一個會計員的每日工作之一。

另外,因為blog的展示功能有限,且我想展示詳細計算方法,所以以上列表會較長和累贅。

若閣下懂得運用Excel,可自行修飾,因為部分數據可以不用展示出來而又可以計出答案。

分享取得連結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以電子郵件傳送其他應用程式標籤會計學堂標籤:會計學堂分享取得連結FacebookTwitterPinterest以電子郵件傳送其他應用程式留言BigheadB2017年8月2日下午11:37學到野了,多谢斗滿兄!回覆刪除回覆斗滿2017年8月3日上午9:12謝謝BigheadB兄支持,往後多多交流啊!刪除回覆回覆回覆不敗的魔術師2017年8月18日下午8:51//1/3/2017每股派息HK$0.2。

問題出在這裡.你將股息從成本中減除,久而久之就會出現「零成本」這不合理的現象.回覆刪除回覆斗滿2017年8月21日上午11:30我猜「零成本」的意思應該是指派息派103次左右,成本就等如0(20.55-0.2x103=around0)其實小弟從來没考慮過「零成本」的問題,也不覺得「零成本」是一個問題,雖然魔術師先生在小弟另一編文章中也解釋過「零成本」是一種自欺欺人和mentalaccounting的說法,不過小弟這種計算方法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快速地知道自己的回報率是多少。

反過來說,若然要以“如何計算回報率”內的"新圖"計算方法,套用在會計行業內的術語,就需要每月/每年做結轉,雖然這種做法不難,不過考慮到未必人人都有會計知識,要做到以上的方法就需要花點時間和心機。

本人認為計算方法没有特定的答案,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在計算什麼!Anyway,感謝魔術師先生的意見!刪除回覆回覆不敗的魔術師2017年8月21日下午2:26//其實小弟從來没考慮過「零成本」的問題,也不覺得「零成本」是一個問題常人會將回報(不論正負)除以成本來計算回報率,「零成本」的問題會在於可以計出無限大的回報率(即是將回報率overestimate),原因係incomestatement(dynamic)與balancesheet(static)不分.例如我賣生果,equity(股權)是$10000,入一箱貨$9000,留$1000現金應急.現在以$11000賣出一箱生果,Netprofit是Revenue-COGS=11000-9000=2000.正常來說,假如回報率的意



2. Excel表格計算股票股價交易買賣價格教學觀念: 免費下載軟體 ...

股票投資交易基本概念| 買賣股票的交易價格股價計算實際案例教學Excel表格 ... 假設以價位20元來看,其成本為20*1000=20000,但扣上手續費後:20000-買進 ...偉恩史達克-生活趨勢觀察家跳到主文偉恩史達克為人氣知名財經投資美食旅遊家與生活趨勢觀察家|歡迎商業合作邀約,舉凡財經投資理財、信用卡推薦、3C與各種產品開箱體驗、旅遊美食參訪等合作,謝謝。

台灣知名人氣部落客、建案看房賞屋、信用卡開箱、理財投資、美食食記、旅遊景點、3C與各種產品開箱。

部落客/部落格商業合作邀約,請洽下方合作信箱:[email protected],謝謝!部落格全站分類:財經政論相簿部落格留言名片[回到首頁(Home)]......[本站文章索引(Index)]......[商業合作邀約|本站經歷(AboutUs)].歡迎來信洽談商業合作(詳情請見上方)Aug21Tue201209:31Excel表格計算股票股價交易買賣價格教學觀念:免費下載軟體應用掌握獲利賺錢賠錢此篇接續 購買股票與交易方式概述 的內容,探討股票投資交易基本概念與股票買賣的交易價格 股票價錢Excel計算表格 實際案例教學。

這裡以筆者個人操作前半年的操作績效記錄做為說明(Excel做為範例)。

基本上,會影響股票交易價格與獲利的三個基本因素為1.買進與賣出價格2.手續費和3.證交稅。

股票投資交易基本概念|買賣股票的交易價格股價計算實際案例教學Excel表格應用確實掌握賺錢賠錢(手續費用,融資維持率,融券放空) [基本面分析]相關理論&教學  [技術分析]相關理論&教學  [個股盤勢]討論與心得(Click)新手上路重要概念:購買股票與交易方式概述與教學(Click) 股票的買進與賣出價格計算通常俗稱的一張股票,即為1000股,所以如果看到一張股票的價錢為20元,其價格為20*1000=20000如果是盤後交易零股,就把零股的股數換上即可,比方說購買20元的股票50股,就是20*50=1000元(原始的股票面值為一股10元,但通常每家公司的資產與獲利能力不同,才產生股價的差別) 股票交易的手續費股票目前的手續費為"股票買進或賣出時的價位*1000*0.001425",注意是"買進"與"賣出"都算,所以同一張股票以同樣的價位馬上買進與賣出,乍看之下是沒賠,但若同樣假設以價位20元來看,其成本為20*1000=20000,但扣上手續費後:20000-買進手續費(20*1000*0.001425)-賣出手續費(20*1000*0.001425)=19943(這邊要注意,若當次交易手續費低於20元,一律以20元做為計算)可以發現光這趟進出就賠了57元 (後面還有證交稅要扣,請繼續看下去),這也是為什麼有人一天狂進狂出,卻沒賺到什麼錢(當沖應該很有感覺,之後再解釋當沖一詞)。

雖然看起來好像才幾十元不多,但是當您交易次數增加,股價又沒什麼賺到時,就會造成一定程度的虧損 股票交易的證交稅證交稅目前為"賣出股價*0.003",也就是很多人經常講的千分之三,重點在於僅有賣出會計算。

接續前面一張20元股票現在要賣出,要繳交的證交稅就為:20*1000*0.003=60元。

 實際案例教學:買進與賣出價格+手續費+證交稅如果一張股票20元買進,又20元賣出,看起來沒有賠,但實際上是:買進手續費(28.5)+賣出手續費(28.5)+證交稅(60)=117元(賠)簡單來說,以比例來講,買進手續費(0.1425%)+賣出手續費(0.1425%)+證交稅(0.3%)=0.59%等於你成本價賣出,每買進賣出一次,就要損失0.585%的本金(因此,切記將這個成本計算進去,以免本金越買越少而不自知)這邊來舉個實例,請各位練習看看買進1101台泥股票*1張價位為34.5元,過幾天看到漲至34.85元決定賣出,請問獲利為多少?首先來看計算方式:賣出價值-買進價值-買進手續費(買進價值*0.145%)-賣出手續費(賣出價值*0.145)-證交稅(賣出價值*0.145)=實際獲利 再來將數字代入:34.85*1000-34.5*1000-34.5*1000*0.1425%-34.85*1000*0.1425-34.85*1000*0.003=34850-34500-49-50-105=146元(獲利)乍看好像賺了300多但實際上僅有146元。

所以交易時雖然停損很重要,但以獲利為前提仍需考量這些支出。

(這也是為什麼通常穩定與保守型的長線投資者看的是大波段趨勢而不是短線的漲跌)*補充:Excel自動管理股票成本與價格擅用Excel可以建立語法,僅需輸入股價就



3. 股票管理程式成本現金股利平均成本excel 股市

看線圖輕鬆賺外匯股票管理程式成本現金股利平均成本excel 股市。

... 計入每年配股配息正確計算存股成本價Smart自學網財經好讀股票存股 · 股票現金股利自動計算 ...Comingsoon……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