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疫苗產地 印度?推薦回答

作者:熊仁謙

繼《別讓世界的單薄,奪去你生命的厚度》之後 又一創新力作   人有聚焦負面的天性,看事情往往會「你們都有,我卻沒有」;   人有思考節能的天性,總是「一因論」,上演想法私奔效應;   人有腦補劇情的天性,經常憑空講出非真相的故事;   人有未來不可測的悲觀天性,帶有不可能改變的末日感……   面對人的諸般天性,作者透過印度哲學的洞見和覺察練習,   帶領我們一層層遠離斷見、跳脫認知陷阱,...

作者:古哈

二十一世紀亞洲的價值路線之爭! 中國的對照組,民主印度如何走自己的路? 「印度歷史的卓越記錄者」古哈,嘔心瀝血十年,煉成長篇鉅作。 完整呈現獨立印度的歷史,釐清印度霧裡看花的民主狀態。   《印度:最大民主國家的榮耀與掙扎》全面性地說明了印度自1947年獨立以來至21世紀初期的歷史,側重於政治與社會,尤其是與內部宗教問題及國際關係有關的政治變遷,以及現代化都市與原始部落地區的磨合衝突。 ...

作者:亞當.克拉洛

打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式」的征服史觀, 重新發現東亞, 書寫世界史中的台灣   十七世紀初,一座輝煌閃耀的吊燈,由荷蘭人呈獻給德川幕府,對卜正民《維梅爾的帽子》印象深刻的讀者,也將對本書作者從一件禮物背後投射而出的全球史感到興味盎然。   這件禮物的背後是荷蘭人來到東亞之後,所受挫敗當中較為輕微的一段。荷蘭人發現縱使他們船堅砲利,但海洋並不是空白水域,任由他們行使武力、無往不利,而是一個...

作者:羽田正

以亞洲海域為舞台而活躍的東印度公司, 創造出17至18世紀世界整體的歷史。   用「海洋跨國貿易」新視角,   在「政治之海」和「經濟之海」的對照中思考近代的形成。   一般歷史書主要講述的是王朝、帝國、文明等的興亡,本書可謂是相當特別的存在,把整個「世界」視為研究主體,企圖透過幾家東印度公司的興亡,描述整體世界在十七、十八世紀之間的變化。   呈現出台灣、新馬、港澳、印度所在的亞洲海...

作者:麥克.戴許

比《蒼蠅王》更駭人聽聞,卻是真實的荒島叛變事件 當年,來到亞洲的荷蘭東印度公司,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海上殘酷之旅? 以非虛構寫作筆法,呈現大航海時代   陳國棟(中研院史語所/海洋史專家)、朱和之(《逐鹿之海》作者/歷史小說家) 專文推薦   一六二○年代最後幾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已經因為被中國驅趕,落腳台灣。在台灣又遭遇西拉雅人的強烈反抗,不只如此,還因為與日本外交通商顏面盡失,整體亞洲事...

作者:瑪雅‧加薩諾夫

野心勃勃,全球化的開路先鋒 他們不凡的故事,也是帝國的祕密歷史   瑪雅‧加薩諾夫「帝國移民三部曲」榮獲: ◎坎迪爾歷史獎(非虛構獎金最高) ◎美國國家書評人協會獎非小說類獎項 ◎喬治華盛頓好書獎 ◎達夫‧庫珀獎(四大歷史獎) ◎紐時書評最受注目好書 ◎紐約時報百大好書     從孤島變身日不落國 1750年的英國是座帝國汪洋中的孤島,僅有北美等少數殖民地,人口也是宿敵法國的一半。可是,不到...

作者:康培德

臺灣原住民族中,誰是三百多年前荷蘭人筆下的『文明人』? 荷蘭人曾差點讓離島蘭嶼的達悟族,消失在臺灣原住民族的成員中? 除了日本帝國與國民政府外,荷蘭東印度公司也曾計劃把『山地人』遷移平地? 三百多年前跨國婚姻已在臺灣流行? 臺南除了安平追想曲中杜撰的船醫之女金小姐外, 其實還有因臺灣妻子而丟掉公司職務的分分合合真實故事? 曾將外來殖民者耍得團團轉的臺灣歷史人物,除了傳說中的廖添丁外, 也有...

作者:史蒂芬.普拉特

如果一九二〇年湖南獨立建國成功, 中國的現狀與歷史都將改寫…… 《太平天國之秋》作者, 重新想像現代「中國」的野心之作!   一場發生在中國內陸的思想革命,   如何扭轉現代中國的歷史?   從對抗太平天國、變法維新、辛亥革命,到毛澤東的新中國,這一百年來,湖南人幾乎主導了中國現代史的舞台。究竟湖南人有什麼特殊的能耐,得以不斷向外「輸出革命」?或者湖南果真「地靈人傑」,盛產改革者與革命家...

作者:程敏淑

  為了生存,他們是沒有血緣的一家人。   他們是被遺忘的人。   腐敗的氣息、沒有未來的表情,努力只是為了活下去。   這不是我們以為的印度,也不是我們熟悉的女人,更不是認知中的無家者。作者以志工身份深入印度,帶給我們這幽暗國度中的真實面貌。關於人性、貧窮、危險,以及那些不為人知的底層故事。   這裡是印度的邊緣,印度被隱藏的主角在此生存:   如果必須走上街頭維生,無家者之前的生命究...

作者:馬世嘉

新清史2.0重量級鉅獻!   國際漢學名家馬世嘉一舉打破過往對清代邊疆政策的論述,   將文化史、思想史、地理學、政治學的研究融為一爐,   以清晰的思路娓娓論證──   清王朝並不是一個無力控制其邊緣地域的失敗政體,   而是擁有複雜的資訊獲取體系,以處理與邊疆共同體間的關係。   18-19世紀的清王朝,是否真如歷來所論,   是一個忽視對外關係、閉關自守的帝國?   答案若否,那麼...

作者:桑吉夫‧桑亞爾

  作者在書裡一再強調,說這是一部獨特的印度地理史。這話基本上不錯,因為它從印度次大陸的形成講到眼下遍及全國的城鎮化建設,從喜馬拉雅山的高度測量講到保克海峽(Palk Straits)的長堤,內容涉及到了地理、歷史、民俗,以及幾乎所有的重要歷史人物、傳說中人物和神仙。這麼大一個題目僅用三百頁文字完成,並且做到了有條不紊引人入勝,如果沒有貫通一切的脈絡是很難做到的。那麼,這條主線是什麼呢? ...

作者:埃雷斯‧馬內拉

台灣獨立、阿拉伯之春、庫德族獨立、伊斯蘭國問題…… 一切的理論和歷史,都從1919年、無可迴避的「威爾遜時刻」開始。   威爾遜式國際性主義,共產黨式國際主義,在1919年就展開對決,   直到今天。   不想要達爾文的殘酷競爭,   就接受威爾遜世界的理想平等。      加泰隆尼亞、庫德族人、台灣、蘇格蘭、北愛爾蘭、威尼斯(意大利北部聯盟)獨立運動,近期這些遍布全球的獨立運動風起雲湧,...

作者:梁捍江韓夢澤

每個事件都與中國、世界歷史對照 一目瞭然,給記憶一個重要的位置     ◎ 乾乾脆脆的,把印度歷史一次給理清楚   印度擁有五千年的燦爛文明,梁啟超在《二十世紀太平洋歌》中,曾經將印度與中國、埃及、小亞細亞(後來人們將「小亞細亞」改為兩河文明中的巴比倫),稱為地球上古文明四國。身處太平洋彼岸的美國人威廉‧麥克高希在其編寫的《世界文明史》中,也將古代印度與巴比倫、古代中國、古希臘、古埃及合稱為...

作者:尚會鵬

  這是一本認識印度的入門專書。   在現今大國崛起的時代,「金磚四國」的印度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成為人們政經討論的公共議題。而了解了印度,就彷彿開啟了另一扇國際視野,充滿想像、實際與未知~   「文化史」就是「文明史」或是所謂的「歷史」。其中印度文化可謂博大精深,是世界文化大花園中極重要的一支。   以歷史時段為經,以宗教文化為緯,全書重點在於從不同層面展現了印度文化發展的脈絡。它承...

作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夕,印度獨立運動再現高潮,1947年蒙巴頓繼魏菲爾出任印度總督,宣告印回分治,隨即通過「印度獨立法案」,同年8月英國將政權交還印度與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政府,尼赫魯出任印度首任總理。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1946年印度臨時政府成立之際,即率先將駐印專員公署升格為大使館,隔年初發布由學者羅家倫為首任駐印大使;原印度駐華專員梅農也升為大使,1948年由潘尼迦繼任,成為尼...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