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富時羅素名單?推薦回答

作者:(美)瑪莎·努斯鮑姆

《欲望的治療:希臘化時期的倫理理論與實踐》為著名古典學者、當代活躍的公共知識份子之一瑪莎·努斯鮑姆探討希臘化時期情感理論的代表作。 在希臘化時期,伊壁鳩魯學派、斯多亞派和懷疑論的哲學家認為,哲學並非僅僅探討與人類情感無關的理性定律,而是一門處理日常生活問題、發掘人生意義的藝術。在這種背景下,哲學的論題就囊括了:對死亡的恐懼,愛與性,憤怒與侵略。 在本書中,努斯鮑姆強調,在當下占主流地位的...

作者:(德)奧托·A.波默

(瑞士)卡洛斯·莫雷拉,對柏拉圖來說,是與蘇格拉底的相遇;對黑格爾來說,是山中的遠足;對契訶夫來說,是一封信……本書彙集了西方歷史上偉大思想家、作家乃至科學家的“頓悟時刻”,重現西方思想史上的決定性瞬間。作者以極具哲理性的細膩筆觸,講述了不同時代的30位思想巨人(柏拉圖、伏爾泰、歌德、黑格爾、尼采、康拉德、里爾克、湯瑪斯·曼等)的生活經歷和思想發展軌跡,以及當今他們對於我們的意義。我們將在作...

作者:克莉斯汀.龍雅可

  《面對死亡 尋找希望》這本書,透過藏傳佛教教法的介紹,讓我們對人類的心靈潛力有深刻的了解,同時也指導我們如何在情緒上和心靈上為死亡做準備。書中,龍雅可女士也以她個人在安寧療護的多年工作經驗,提供了一些洞見與技巧。同時也提出「生與死的四項課題」做為我們向他人求助的依據,以得到有效與慈悲的支持。這四項課題是: 了解並轉化痛苦 治癒、連繫關係、放下 在心靈上為死亡做準備 為生命尋找意義  我們...

作者:(德)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是尼采的一部早期著作,寫於1873年,未完成,生前未出版。在《悲劇的誕生》出版後不久,尼采的研究重心從希臘藝術轉向了希臘哲學。他將目光鎖定在西元前6世紀至西元前5世紀,即前柏拉圖時期。尼采深信,二者在精神上同源,共同造就一種真正能夠統率和指導人生的文化。他依靠流傳下來的殘篇斷簡,嘗試復原前柏拉圖哲學家的群像,帶我們走近和重獲那些偉大的天性、偉大的人。本書和《悲劇的誕生》...

作者:吳國盛

本書是一部時間觀念的演化史,從思想史的角度發掘了當代哲學和科學中時間再發現的意義。作者關注時間的構成作用,展示了時間的多樣性;破除了把時間只當作一個物理學概念來對待的哲學傳統,力求揭示出時間對於理解中國文化、基督教文化等不同文化類型的重要意義;並把理解技術時代、理解現代科學中數理傳統與博物學傳統之交彙整合,也置於時間的視域之中。 吳國盛,1964年9月出生於湖北廣濟。現任清華大學科學史...

作者:(美)彼得·蓋伊

「人是自己命運的主宰。」——觀念,推動歷史改轍18世紀,是啟蒙的世紀。從愛丁堡到那不勒斯,從巴黎到柏林,從波士頓到費城,「自由」是這個時代的綱領,它讓人倍感欣喜:光榮的獨立前景和大展宏圖的無限機會向所有人敞開了。人類有史以來首次將自信建立在現實基礎上,各個階層的人們自信滿滿,開始相信理性和行動的力量。啟蒙哲人們著手設計了各種改造秩序的方案——社會、倫理、科學、藝術、政治、教育……就此,揮別古...

作者:(英)彼得·沃森

作者:(德)沃爾夫拉姆•艾倫伯格

20世紀20年代,一個處在多彩生活與經濟危機之間的年代,一個一戰剛剛結束、納粹主義正在醞釀的年代,一個德國哲學的黃金年代。 馬丁·海德格爾的事業平步青雲,並邂逅了與漢娜·阿倫特的愛情。跌跌撞撞的瓦爾特·本雅明在卡普里島瘋狂迷戀上了一個來自拉脫維亞的無政府主義者,也正是這段愛戀使他自己成為了一名革命者。 天才維特根斯坦是億萬富翁之子,他在劍橋被譽為哲學的上帝,而這樣的天之驕子卻來到了上奧地利...

作者:李梅

本專輯收選改革開放以來《文史哲》雜誌刊載的有關先秦諸子研究的19篇論文,是該領域的代表性成果。其中,楊義《先秦諸子發生學》、余敦康《先秦諸子哲學對宗教傳統的繼承與轉化》、劉光裕《子書崛起與書籍變革》等論文聚焦於發生學角度的先秦諸子思想研究,並探索了子書編撰與諸子流派形成的關係;曹峰《孔子“正名”新考》、陳明《孔孟仁說異同》等論文,則從哲學、政治學等角度,探討了包括孔子、孟子、子思在內的先秦儒...

作者:(日)鶴見俊輔

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到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以“國體”之名,讓包含殖民地在內的全日本帝國籠罩在強烈的國家意識形態支配下,對戰爭、天皇、國家*狂熱,進而深化其大亞細亞主義與玉碎思想。通過考察日本人的鎖國性格與自卑感、知識份子的思想歷程、國家的強制力,以及國家與人民的關係,鶴見俊輔精闢地剖析日本如何從一個在明治時期走向富強,精神思想自由、開放的國家,轉變為保守、狹隘,法西斯主義橫行的侵略...

作者:(美)司各特·索姆斯

分析哲學是20世紀最主要的兩大哲學流派之一,自摩爾、羅素以來,大師輩出,經典產品層出不窮,可以說,整個改變了西方哲學的面貌。 本書是探討20世紀分析哲學的一部巨著,作者是著名的分析哲學家,在書中詳盡地考察了從摩爾、羅素、維特根斯坦到蒯因、克裡普克等大師的哲學思想,對其在哲學史上的主要貢獻做了極其精彩的分析,對其論證中的不足同樣做了犀利的批評。可以說,本書必將作為一部經典的哲學史而流傳後世。...

作者:(德)馬丁·海德格爾

《存在與時間(修訂譯本)》是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爾的代表著作,1926年寫就,翌年出版。它也是本世紀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不僅影響了此後多種重要哲學流派和重要哲學家,而且在文學批評、社會學、神學、心理學、政治學、法學等多種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馬丁·海德格爾(1889—1976)   是20世紀著名的德國哲學家,現象學的重要代表和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他的著作除...

作者:(法)貝爾納·斯蒂格勒

在這部極具原創性的作品中,文化理論家、哲學家貝爾納?斯蒂格勒重新審視了我們這個超工業時代中政治與美學的關係。斯蒂格勒認為,我們時代的特點是工業技術對象徵的把持,其中美學既是經濟戰爭的武器,又是該戰爭的劇場,這導致了一種“象徵的貧困”,其中制約條件取代了人生經驗。在當今的“控制社會”(借用德勒茲的表達)中,審美武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視聽技術和數位技術已成為控制身體和靈魂的意識與無意識節奏,調...

作者:弗里德里希•尼采

本書是尼采中晚期作品,收錄了尼采四篇“沉思”:《《施特勞斯――表白者和作家》《歷史學對於生活的利與弊》《作為教育者的叔本華》和《瓦格納在拜雷特》,前兩篇探討消極的,令人憂慮的現象:“知識庸人”施特勞斯和歷史學,後兩篇是對神聖的救世主形象叔本華和瓦格納的頌歌。   尼采在本書中完成了一種徹底的重新評價,他將“不合時宜”等同於單純性和真誠性的高貴品質,認為被敬仰和喜愛的哲學家在其關於生活價值的問...

作者:(英)羅素

本書是一部探討知識論問題的著作。羅素在書中區分了兩種形式的知識論:第一種形式的知識論把我們的知識作為當然的東西接受下來,並把它構想為有機體的一種狀態;第二種形式的知識論,也即通常所謂的認識論。本書的探討是圍繞基本命題(或曰觀察命題)同經驗之間的關係問題而展開的。 前言導論第一章 詞是什麽第二章 句子、句法和詞性第三章 描述經驗的句子第四章 對象語言第五章 邏輯語詞........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