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台灣外幣帳戶互轉?推薦回答

作者:林太崴

CD的阿爸是黑膠,而78轉唱片則是阿公…   「78轉時代」是臺灣最早開始有錄音的時代,距離臺灣第一張唱片問世,至今已經屆滿一世紀!當我們為留聲機上緊發條,清楚地聽到臺灣第一女歌手純純唱到〈桃花泣血記〉的高音而大破音;美女選舉第一名的藝旦幼良第一次錄音就在第一句錄音就落拍凸槌;傳統勸世講談中,背景竟然配上一段瑪斯奈的泰依斯冥想曲小提琴獨奏,我們就會知道那是一個不同完全的年代,旅行已經展開,...

作者:陳冲

  「扳動轉轍器前的思考」,是本書其中一篇專欄,發表於2013年9月的經濟日報,被其他報章轉載過,更被經濟日報兩次刊登。第二次係在2014年學運後,編輯以「專文內容印證時事,發人深省,特予重刊」,係說明任何事情均宜為多面向、多層次、多元素的思考。直覺的反應、匆忙中的決定未見得代表最合宜的判斷;另一方面當下或表面的多數也不當然代表全體的利益。   本書係集結陳冲先生在2013年及2014年時...

作者: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本片紀錄修補專家潘啟明先生修補78轉蟲膠唱片的完整過程,並由臺大音樂所王櫻芬教授、林太崴先生等闡述唱片修補的意義。 一、前言; 二、修補專家; 三、調製準備; 四、唱片清潔; 五、裂片修補; 六、裂縫修補; 七、跳針修補; 八、缺角修補; 九、修補意義。

作者:高迪理

作者:南川高志宮崎麻子藤井崇宮宅潔

想理解歷史,轉換視角是不夠的 這套書,讓你完全扭轉世界史的理解方式!   ────────────────給我一個年分,我就給你全世界────────────────   創新橫切式敘事 多空間的比較視野 著眼關鍵年分的全球史通述   打破單一國族語言,展現跨地域的相遇和連結   ★★★★★歷史教科書權威 日本山川出版社70周年紀念鉅獻★★★★★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研究員 陳...

作者:

想理解歷史,轉換視角是不夠的 這套書,讓你完全扭轉世界史的理解方式!   ────────────────給我一個年分,我就給你全世界────────────────   創新橫切式敘事 多空間的比較視野 著眼關鍵年分的全球史通述   打破單一國族語言,展現跨地域的相遇和連結   ★★★★★歷史教科書權威 日本山川出版社70周年紀念鉅獻★★★★★   西元378年,人類歷史的轉捩點──...

作者:劉仲敬

「暗黑的、課本不教的、另眼的」中國史, 不過更換了一副你的眼鏡! 一部逆轉的東亞史, 大膽企圖更新你的大腦和思考方式!   為何不是逆轉的中國史?   因為你不可以在廬山裡看廬山,你不可以欺騙自己,把換湯視作換藥!   為何是逆轉的東亞史?   因為只有在東亞、內亞和東南亞的大結構裡,「中國」才乖乖現出原形!      =======================   逆轉的東亞史,就...

作者:林孝庭凱文.裴萊諾

  《意外的國度:蔣介石、美國、與近代台灣的形塑》   中華民國在台灣,是人為的因素或歷史的必然?   還是一連串偶發事件與無心作為下的歷史巧合?   《意外的國度》探討「中華民國在台灣」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而這個歷史過程中,美國所扮演的角色又如何轉變。台海兩岸兩個中國政權的存在──一個控制中國大陸,一個控制台灣島──常被理解為中國內戰不可避免的結果。蔣介石的國民黨遭毛澤東擊敗後逃到台灣,...

作者:羅南.史坦格

拒絕沉默的司法人、電影《大審判家》中的檢察總長, 德國轉型正義代表人物! 了解德國傳奇檢察官如何拋開傷痛,重啟追緝納粹與思辨之路。   弗里茲・鮑爾是一位偉大的法律工作者與人文主義者,   他的故事被改編成電影《大審判家》,獲獎無數!   他不只翻轉了戰後德國的命運,讓德國走上反思之路,   他的傳奇一生也成為德國多部電影的重要題材!   一位打破沉默圍牆、扭轉當代德國的關鍵人物,   一...

作者:馬世嘉

新清史2.0重量級鉅獻!   國際漢學名家馬世嘉一舉打破過往對清代邊疆政策的論述,   將文化史、思想史、地理學、政治學的研究融為一爐,   以清晰的思路娓娓論證──   清王朝並不是一個無力控制其邊緣地域的失敗政體,   而是擁有複雜的資訊獲取體系,以處理與邊疆共同體間的關係。   18-19世紀的清王朝,是否真如歷來所論,   是一個忽視對外關係、閉關自守的帝國?   答案若否,那麼...

作者:呂世浩

  漢承秦制,故西漢初年傳統史學幾近中絕,後至武帝又不改秦道,儒術淪為緣飾之工具。太史公作《史記》,上續古史之傳統,下繼孔子《春秋》「撥亂反正」之志。其特徵便是書寫當代史以論治,故被漢廷視為「微文譏刺,貶損當世」,形成對當代政治的挑戰。   隨著《史記》散播日廣,對漢廷統治的負面影響日益浮現,官方開始採取了種種防制措施,如成帝時刪削《史記》十篇即是。其後歷經兩漢之際共四個階段,至東漢初,...

作者:何志青

  真理就如同太陽下的事物一樣的清晰,但是我們卻有像蝙蝠般畏光的眼睛。──亞里斯多德(Aristotle)   這本書是有關現代哲學。兩個主要問題是︰現代哲學的特色是什麼?它如何轉變成當代哲學?本書設定現代哲學的年代是從1641年到1953年,前者是笛卡爾出版《沉思錄》之時,後者則是維根斯坦發表《哲學探究》。以此兩大鉅作的誕生標示一個哲學年代的始末。   現代哲學的主軸是知識論,主要倡導...

作者:江燦騰 林慶文

  本書的編寫目的,是因強烈體認到近三十多年來,臺灣本土化深耕教育政策的持續進行,迄今已然顯著地對於臺灣新世代的歷史認知,產生巨大的轉型連鎖效應,並帶來新一波強烈的大眾文化新思維。     所以本書內容也跟著重新放寬,對於此一新歷史的認知視野――不再過於強調傳統東亞或傳統中國文化獨尊的意識形態,不再以聖殿崇拜為主流的知識解釋――而是更接地氣,更適應當代臺灣社會生活的新主流趨勢與核心價值。  ...

作者:余舜德等8人

經歷「文本的轉向」、「身體的轉向」以及「感官的轉向」, 當前的人文社會學科需要的是「身體感的轉向」此一理論典範。     上下、冷熱、整潔、骯髒、舒適、混亂、美麗、可愛、優雅、粗俗、陰陽、霸氣、人氣……等是人們整合感官接受的訊息以瞭解內在、外在世界的身體感受項目與方式。本書作者從各自的學科出發,說明我們為何選擇「身體感」(而非感官)作為研究的切入點,並闡釋從身體感的理論觀點如何能夠提供研究社...

作者:洪紹洋

  過去對臺灣早期產業發展所進行的討論,較少針對特定產業進行深入的個案研究。從經濟發展的歷史觀點而言,身為後進國家的臺灣,如何以殖民地時期的遺產為基礎,在戰後如何受到中國經驗的影響,再藉由引入先進國家的技術和政府產業政策的協助來發展工業,以逐步脫離對先進國家在技術上的依賴等,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本書對臺灣造船業中,規模最大的「臺灣造船公司」進行實證研究,以了解該產業的發展過程:自日治時期...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