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台灣人壽傳承富滿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推薦回答

作者:台灣研究基金會吳密察許雪姬黃煌雄黃富三蔡石山吳文星邱士杰陳佳宏林瓊華劉士永謝國興薛化元蕭阿勤吳乃德許維德

罕見的規模與格局 豐富多元的觀點探討百年臺灣歷史之鉅著   近年台灣研究基金會策畫舉辦了三次研討會,「一九二○年代台灣先覺者的精神遺產」、「台灣的悲愴年代──從皇民化到二二八」、「爭取民主的年代」,其中十七篇論文收錄於《三代臺灣人》。三次研討會分別聚焦於一九二○-三○年代、一九四○-五○年代、一九七○-八○年代三個關鍵的時代,探討臺灣三個世代先輩們與時代奮鬥的歷史。從某個意義來看,可說立體...

作者:楊裕富

  「臺灣設計美學史」:一本從盤古開天描述到當今的臺灣設計美學著作,以考證過後的神話與歷史事件來詮釋複雜的臺灣設計美學發展過程,讓這樣的詮釋能夠成為設計人活用的元素與一般人欣賞設計藝術作品的切入點。   全書分三冊:分別是「神話至明」、「盛清臺灣」、「當代臺灣」。   「當代臺灣」冊,1895年至2015年期間,又分為日據時期與光復迄今兩段,日據時期從人口消退變化與殖民地政策分析審美取向...

作者:楊裕富

  「臺灣設計美學史」:一本從盤古開天描述到當今的臺灣設計美學著作,以考證過後的神話與歷史事件來詮釋複雜的臺灣設計美學發展過程,讓這樣的詮釋能夠成為設計人活用的元素與一般人欣賞設計藝術作品的切入點。   全書分三冊:分別是「神話至明」、「盛清臺灣」、「當代臺灣」。   「神話至明」冊,盤古開天至明鄭時期,窮盡最新考古資料與原住民神話傳說,來印證約在西元前六千至四千年時,新石器時期臺灣原住...

作者:林滿紅

  十九世紀的台灣,原以中國大陸為主要貿易對象,是時米、糖乃出口大宗。然自淡水、打狗(今高雄)兩港於1860年後之開放對外通商,茶、糖、樟腦大量出口,至1895年台灣割日,三項商品出口值共占同時期全台出口總值之94%,並促成台灣之貿易對象遍及全球。本書即對1860-1895年間茶、糖、樟腦等三項關鍵性出口品之產銷,作一深入分析;進而指出台灣在此期間歷經了傳統經濟與世界經濟互相激盪、歷史重心北...

作者:林承緯

  什麼是民俗?在學術體系的世界裡,民俗學如何被理解?蓬勃發展於台灣民間的地方文史研究,這些在野之姿的民俗研究,在學術知識建構中,又該怎麼樣來定位?   本書著眼於台灣民間社會各種傳承文化面向的考察分析,透過行為傳承、信仰傳承、文化資產三大議題共十二篇章的研究展開,掌握從清領、日治、戰後到當世的民俗文化傳承、受容、變遷等動態的文化變貌,從中理解台灣的民俗文化本質及特徵,進而思索建構不是中國...

作者:楊裕富

  「臺灣設計美學史」:一本從盤古開天描述到當今的臺灣設計美學著作,以考證過後的神話與歷史事件來詮釋複雜的臺灣設計美學發展過程,讓這樣的詮釋能夠成為設計人活用的元素與一般人欣賞設計藝術作品的切入點。   全書分三冊:分別是「神話至明」、「盛清臺灣」、「當代臺灣」。   「盛清臺灣」冊,1683年至1895年期間,又分為盛清時期與晚清時期兩段,分別從人口消長與制度轉變來論證盛清晚清時期可能...

作者:林滿紅

本書突破中國史及世界史的分野,不僅是貨幣史與經濟史的傑出研究, 更是學術史、思想史與政治史領域的宏大之作!     中國對於白銀的需求如何與十九世紀前期拉美人民的獨立運動,以及其他世界經濟變化交互影響,從而使中國從清初的鼎盛走向了近代的衰落?   此為本書的核心論述。鴉片戰爭常被認為是傳統中國由盛轉衰的轉捩點,但本書根據時人觀點及更多分析指出,鴉片戰爭前後中國因拉丁美洲白銀減產而起的危機,比...

作者:楊自平

  鑑於學術史論及清中葉《易》學為了強調時代特色,皆以漢《易》派為代表,本書採取不同研究視角,強調彰顯《易》學發展的多元性,故針對清初及清中葉的《易》學,分別就圖書《易》學、漢《易》派、宋《易》派,及歸本《易》經傳、強調致用與建立體系的《易》家進行類型學研究,探討黃宗羲、李塨、惠士奇、張惠言、王又樸、汪紱、程廷祚、晏斯盛、莊存與、焦循等十家《易》學,以呈現清初及清中葉《易》學的豐富面貌。清代...

作者:國立臺灣文學館西川潤赤坂憲雄張良澤林素幸潘青林謝金魚王嘉玲方冠茹

  「南方是光之源   給我們秩序、歡喜與華麗」   「愛臺灣的話,就要愛臺灣的風土!」   日治時期臺灣文學的明星——西川滿(1908-1999)的兩個故鄉   國立臺灣文學館X福島縣立博物館X斎藤清美術館  攜手   帶西川滿回家中日文雙語全紀錄。   1908年,日本福島縣的武士家庭有個孩子出生了,這個名叫西川滿的孩子,二足歲時被父母抱著,穿越海洋來到臺灣,燦爛明亮、多采多姿的島嶼...

作者:魏嘉弘

  ‧本著作榮獲國史館105年度「國史研究獎勵出版」   「霍亂」病,在《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諸病源候論》等中國古代醫學典籍有過具體描述,未提及死亡案例。一八三○年代以降,霍亂弧菌從印度挾帶恐怖的致死率蔓延全球,各地聞風色變,日本稱為「虎狼痢」。   本書以「亞洲型霍亂」論述其造成過的七次世界性大流行。清領時期,在臺灣流行的情況如何?是否與牡丹社事件、清法戰爭的結束有關?甲午戰...

作者:楊振興

台灣光復初期,想裝電話要抽籤,而且電話比黃金還要貴? 台灣人愛講電話,電信局不得不限時三分鐘? 破壞公用電話,得以軍法論處!   「一部全方位的台灣電信文史」    從話筒裡的故事,見證台灣百年發展!   每一個電信故事,都紀錄著台灣的發展軌跡,帶領台灣邁向現代,走向世界。   作者楊振興為中華電信資深顧問、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示顧問,有近一甲子電信資歷。本書保存台灣電信文化資產,...

作者:黃寬重

漫漫歷史長河裡,平凡小人物能如何因應大時代的風雲開闔?   在宋代道學與政治糾葛變化最激越的孝宗、光宗、寧宗三朝,中下階層官員孫應時(1154-1206)躬逢學術蓬勃發展而成為道學追隨者,日後又因道學領袖捲入朝廷政治鬥爭而遭受波及,身陷慶元黨禁陰霾。本書藉由譜寫孫應時的生命故事,描繪南宋中期道學追隨者如何利用自身宦歷政務經驗與人際關係等社會資本,因應政治變局。旨在探討人際資本在宋代中低階層...

作者:林秀美洪子偉吳秀瑾陸品妃吳密察陳偉智王智明蔡祝青吳叡人張文薰黃美娥王泰升黃紹恆歐素瑛

除晚近發展出來的少數學科外, 臺灣大學史也幾乎就是臺灣各學科的發展史。   臺灣大學的歷史可以上溯至臺北帝國大學。1928年創立時,臺北帝大即確立為一所綜合大學,陸續設置文政、理農、醫學和工學部。學部採講座制,由一位專任教授主持,帶領轄下師生於教學同時進行研究調查採集。除了有形的成果外,更重要的是累積了無形的資產,並從中建構出臺灣各科學問的基礎。   本書收錄13篇論文,內容為臺北帝國大...

作者:廖振富

  蔡惠如――臺灣民族運動的先覺者   本書網羅其作品、詩文與其他相關報導,以及友人日記記載,   建構出蔡惠如的完整形象,以呈現於世。   本書旨在蒐集蔡惠如作品與相關資料,以建構更清晰完整的蔡惠如形象,提供各界參考。全書共涵蓋六大部分:導論、蔡惠如作品、與蔡惠如相關之詩文與書信、蔡惠如的相關報導、友人日記之相關記載、蔡惠如年表初編。另附錄論文〈日治時期台灣「監獄文學」探析──以林...

作者:林滿紅

★前國史館館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林滿紅教授最新力作   國家定位與國家認同是台灣長久以來為各政黨與政治團體所爭議的政治議題,此議題也成為各政黨與政治團體操弄臺灣選民的政治工具。   我們可曾問過自己對臺灣的法律地位是否瞭解?   臺灣的法律地位是否未定抑或早已定下來?   長期以來這個問題是否嚴重消耗臺灣的國力?   臺灣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深刻影響著當前亞太安全的東海與...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