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台灣 創 投 公司 排名 2020?推薦回答

作者:王佐榮蔡蕙頻

  2020年初,神祕的疾病在全球蔓延開來,沒人知道它是什麼、怎麼傳染,有人被確診,甚至病重離世了;有人被感染了,一個接著一個。人人都害怕,戴起口罩之後,儘管沒了表情,但每個人眼中全是惶惶不安。     但是一度快速攀升的確診人數,竟慢慢緩和下來,原本緊張的眼神,漸漸柔和了。     「武漢肺炎」瞬間就擊倒全世界,但是臺灣卻在全世界都哀鴻遍野之際,挺了過來。接著,我們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這個...

作者:鄧志忠

  日本自1895年領臺後,著手規劃臺灣島內各項建設,希望使臺灣島內具備一定基礎建設,以利日本政府推行各項政策,其中鐵道建設就是重要的指標之一。我們可以看到日本統治臺灣近五十年的鐵道建設成果,總督府鐵道部下轄的官營鐵道,西部幹線從基隆可達潮州,1921年完工通車的海岸線(海線)鐵路可作為台中線(山線)的輔助線,古老的淡水支線肩負旅客運輸與經濟建設運輸所需,西部鐵路往南甚至可以看到計畫延伸至枋...

作者:何敬堯

作家何敬堯+漫畫家張季雅聯合共同打造 第一本臺灣本土妖怪百科全書!   痴情的蛇郎君、可憐的椅仔姑、含冤而死的墓坑鳥、   遇人不淑的林投姐、呵呵笑的人面魚、愛打掃的金魅……   229個妖鬼神+42幅黑白插畫   盡在《妖怪臺灣:三百年島嶼奇幻誌‧妖鬼神遊卷》一覽無餘   本書特別收入全彩拉頁〈百妖出陣圖〉   ‧獲獎無數的奇幻/歷史小說家何敬堯,花費3年構思、查找、編寫。   ‧從...

作者:松田良孝

歷史的共同生活圈如何被現代政治的國境線撕裂? 《八重山的臺灣人》作者 松田良孝 最新作品 追述台灣東部面對太平洋黑潮,這一段被遺忘的歷史     你知道在北風捲起的滔天巨浪中追捕旗魚的「突棒船」漁法是與那國人傳入台灣的嗎?   你知道20世紀上半葉的與那國人幾乎都來過台灣討生活嗎?   你知道基隆社寮島、宜蘭南方澳、台東金樽港和成功鎮興盛的漁撈產業是由與那國漁人一手打造起來的嗎?   ...

作者:柳書琴等

  下村作次郎、向陽、李癸雲、李海英、金在湧、邱貴芬、垂水千惠、柏特‧斯克魯格斯(Bert Scruggs)、柯慶明、封德屏、陳芳明、許雪姬、張隆志、張誦聖、黃美娥、廖振富、劉紀蕙、劉建輝、藤井省三、蘇碩斌等國內外專家學者強力推薦!   128位學者專家共同投入,411個辭目,28萬字釋文,206張圖片,18,000字圖說,分成作家、作品、媒介、思潮與運動四大範疇,共同完成《日治時期台灣現...

作者:周姚萍

  西元1895年,清廷將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在日本統治的五十年間,我們的祖先過著被統治的生活,各地為反對被異族統治的抗日起義事件不斷,忠勇的先人犧牲無數。同時,日本一方面為了同化、管理台灣人民,開始訂定改革與教育政策,將台灣帶向另一方向。另一方面,日本也努力開發台灣豐富的資源,以充實對外拓張的實力。《台灣歷史故事》第五冊,帶大家一起跨入日據時代的時空,看看當時被殖民者的生活,以及先人爭取...

作者:王佐榮蔡蕙頻

   2020年初,神祕的疾病在全球蔓延開來,沒人知道它是什麼、怎麼傳染,有人被確診,甚至病重離世了;有人被感染了,一個接著一個。人人都害怕,戴起口罩之後,儘管沒了表情,但每個人眼中全是惶惶不安。     但是一度快速攀升的確診人數,竟慢慢緩和下來,原本緊張的眼神,漸漸柔和了。     「武漢肺炎」瞬間就擊倒全世界,但是臺灣卻在全世界都哀鴻遍野之際,挺了過來。接著,我們成為世...

作者:蔡石山

  在20世紀初期國與國息息相關的世界裡,1917年蘇聯十月革命的政治海嘯迅即傳到中國與日本,並在1920年代初期從日本傳到臺灣島。最初,在山川均、麻生久、佐野學之類日本社會主義者引導下,並經總部設在大阪的日本農民組合指導下,一些臺籍年輕知識分子,特別是關心甘蔗寡占事業支配臺灣農村一事的簡吉、李應章、趙港,開始糾集佃農成立農民組合。他們把矛頭指向大多為日本人所有的製糖會社,希望替臺灣佃農爭取...

作者:潘小俠

  台灣作家一百年紀錄作家影像,計畫攝影對象以榮獲歷年吳三連獎(40屆)、國家文藝獎(20屆)文學獎得主為主要的參考名單。像作家用筆寫歷史,畫家用畫筆畫歷史,攝影家用相機紀錄歷史,這本攝影書籍的意義是記錄台灣百年來作家的風貌及文學歷史的鏡位。   《台灣作家一百年》共分:   一、台灣作家,戰前(1945前):郭水潭、龍瑛宗、巫永福、王昶雄、周夢蝶、陳千武、林亨泰、林良、鍾肇政、杜潘芳格...

作者:朝日新聞社王佐榮

  本書為1944年臺灣總督府委託出版之原書復刻,完整記錄日本時代治理臺灣成果,並附譯文別冊,以利導讀。   序   本書在1944年2月出版,此時大東亞戰爭已邁入艱難期,南洋諸島戰事陷入危機,位處大日本帝國國土最南端的臺灣地位更形凸顯;作為帝國不沉母艦的臺灣,其作為軍隊遠距奔襲的中繼補給站作用至關重要不待贅言。      而本書在此時出版,其目的誠如長谷川總督序文所言:「自大東亞戰...

作者:江燦騰 林慶文

  本書的編寫目的,是因強烈體認到近三十多年來,臺灣本土化深耕教育政策的持續進行,迄今已然顯著地對於臺灣新世代的歷史認知,產生巨大的轉型連鎖效應,並帶來新一波強烈的大眾文化新思維。     所以本書內容也跟著重新放寬,對於此一新歷史的認知視野――不再過於強調傳統東亞或傳統中國文化獨尊的意識形態,不再以聖殿崇拜為主流的知識解釋――而是更接地氣,更適應當代臺灣社會生活的新主流趨勢與核心價值。  ...

作者:邱顯洵

  自法國留學,無意間讀到由史明所繪著,長期被列為禁書的《台灣人四百年史》以來,紀實漫畫職人邱顯洵矢志畫出屬於台灣本土的政治漫畫作品。自2017年出版《手繪台灣人四百年史》後,相隔3年,再次推出《手繪台灣關鍵字:畫說1940-2020》,持續以其所擅長的諷刺畫風格為本,建立台灣歷史圖庫為志,接續繪寫台灣近代1940年至2020年間,這座島嶼的複雜身世與過往記憶。   《手繪台灣關鍵字:畫說...

作者:臧振華劉益昌李匡悌

  臺灣本島正式進入文字歷史的時間晚到1620年代,荷蘭人在臺南建立熱蘭遮城(Zeelandia),逐步統治南部臺灣。西班牙人在基隆、淡水建立聖薩爾瓦多城(San Salvador)與聖特多明哥城(Santo Domingo),統治北部臺灣,使得局部區域進入文字紀錄的歷史。臺灣的考古學者,大都將此一階段以前稱為史前時期。   《臺灣史前史專論》代表臺灣考古學界近10年左右部分研究走向,主題...

作者:若林正丈吳密察

勾勒台灣研究的知識風景變貌 若林正丈、吳密察兩位學者歷經30年的再次對話, 開啟台灣研究面向過去、展望未來的窗口。     1989年「自立晚報出版部」出版的《台灣對話錄》一書中,吳密察、若林正丈兩位年輕學者從個人與學術、世代與時代的角度,暢談在中國的旅行、觀察關於台灣人身分、台灣史研究的開端與發展等話題,為80年代逐漸蓬勃的台灣社會、台灣研究留下重要的紀錄。     30年之後,若林正丈與...

作者: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解放妖怪,解放你被壓抑的幽微情感! 49個臺灣神怪:圖+故事+考證   唯妖論:我們透過在地差異來認識世界,承認那些雖然邊緣卻深具意義的體系,對世界的認識才會完備。   過去,不等於沒有。   現在,一直是過去的延伸。   重新認識臺灣的過程中,最缺乏的一塊就是臺灣的妖怪神異文化。本書考察了49個臺灣妖怪神異,每個妖怪神異都包含:繪師重新賦予他們的圖像+現代版極短篇故事+詳盡的文獻與田野...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