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公司︰互聯網變革中國制造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輕公司︰互聯網變革中國制造

作者:李黎 杜晨
出版社:中信
出版日期:2009年07月01日
ISBN:9787508615769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04元

李黎和杜晨在《IT經理世界》上發表了一篇封面報道《輕公司》後,迅速在傳統行業及互聯網行業產生極大反響,無論是老牌的傳統企業、創業公司、風險投資商,都視這篇文章為新商業寶典,甚至有業界人士評價,這篇文章拯救了中國的電子商務。“輕公司”一詞也在近幾年頻頻出現在商業峰會和媒體上,成為商業精英們討論的焦點。 其實,對輕公司的討論並不僅僅局限于電子商務領域,而是在互聯網和IT技術充裕的環境里,對中國未來商業趨勢的全景式解讀。 在《輕公司》的文章之後,作者花了一年多的時間,對輕公司現象進行了更深入的調研。作者走訪了中國各行業、超常規成長的創業型企業,包括淘寶、京東商城、李寧、迪士尼、VANCL、蘇寧、國航等公司,它們都是在中國資源過剩的背景下,從最靠近市場的地方用互聯網抓獲客戶,然後進行資源的反向匹配。 本書解讀了在互聯網和IT技術越來越充裕的環境里,傳統的商業法則是如何被打破,而新的商業法則如何建立起來的過程。大量生動翔實的采訪,為我們構築了互聯網和IT技術影響下的未來商業趨勢。

推薦序一 推薦序二 第1章 輕公司興起 輕公司以顛覆傳統的方式出現,挑戰著傳統商業世界的法則。它們無一例外地區性聚集在價值網絡最靠近消費者的地方,在中國制造過剩的背景中,以互聯網和IT技術去低成本反向匹配資源,從而迅速獲得規模性成長。  輕公司試驗者  成功的“輕”浪潮  誰是輕公司 第2章 中國︰輕公司的天堂 過剩的制造、刺激內需的宏觀經濟政策、豐富的產業集群、資本的深度介入、越來越多地被互聯網所影響的消費者、混沌的價值重構環境……這些因素的集體醞釀了最適宜輕公司生長的沃土。最重要的是,互聯網和IT技術的發展,令輕公司資源組織的成本得以大大降低。  輕公司溯源  互聯網︰輕的引擎  生于豐饒時代 第3章 源自消費端的變革 從消費端引發的商業變革,正在改變我們所處的商業環境。基于互聯網之上的組織能力和市場能力,不僅是那些新興公司所具備的特質,也是在舊商業法則里打拼的傳統企業們所亟須的能力。我們提煉出一些輕公司共性的基因,它們在一些優秀的傳統企業身上逐漸體現出來,新的商業法則由此而誕生。  傳統企業的焦慮  何以為輕︰逆向整合資源  更接近消費者的網絡社區  渠道的革命  追尋輕基因 第4章 輕基因之一︰信息即資本 企業怎樣才能在不采用兼並或收購的手段下,獲取其他公司的資源與客戶?答案就是——信息的透明共享。  顛覆昂貴的極速供應鏈  透明的信用機制 “輕”模式衍生  新商務關系  抓住黃金數據 第5章 輕基因之二︰在開放中成長 如果說透明的信息是貫穿輕公司的經絡與血脈,那麼一個開放性的平台就是輕公司的控制中樞。在這個開放商業平台之上運轉著的生態系統,就可以看成是輕公司向外界散發出的能量場。在未來,企業之間的競爭將是商業生態系統之爭。  新利益聯盟  沃爾瑪的輕基因  迪士尼︰獲益的合作伙伴  構築富有活力的商業生態系統 第6章 輕基因之三︰成為強有力的資源組織者 作為開放性商業平台性商業平台的中樞企業,扮演的其實是組織者的角色,它通過開放信息和數據、吸引大量合作伙伴形成信息透明、利益共享的利益聯盟,那些平台成員們的合作,也由過去的價值鏈演變為價值風格,這對作為組織者的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們的組織能力決定著整個平台在未來的沉浮。  價值網絡的編織者  利豐的輕基因啟示  組織者的成功要素  小賣店的價值創造者 第7章 輕公司的疆界 從高超端以互聯網切入產業鏈的輕公司,在逐漸壯大的過程中,也逐漸地暴露出薄弱的環節。到底在哪里出錯了?說到底,是對互聯網沖擊下的商業環境的把握究竟有多少。  失控的組織者  失重的開放性平台  把握互聯網的“度”  重資金推廣︰輕公司之痛  VANCL是如何趕超PPG的 第8章 變“重”的輕公司 輕公司並不是企業一成不變的常態,而是一個動態的發展過程。當行業準入門檻越來越低,競爭成本越來越高時,為了保持競爭優勢,輕公司有可能從橫向的平台向產業鏈進行縱向延伸。即使逐漸變“重”,輕基因卻成為企業的DNA,令企業對市場保持著高度的敏銳。  為什麼要變“重”  重中之“輕”  汽車後市場的互聯網變量 第9章 價值共創時代 在互聯網構築的信息自由流動的環境里,消費者們可以自由地表達意見和需求。他們的權力不斷上升,這種源自消費端的力量越來越大,逐漸改變著企業的商業行為。當越來越多的企業都在開放透明的平台里共熟數據和信息,以新的商務關系形成利益聯盟時,每個平台成員和消費者都成為價值創造者的時代即將來臨。  用戶參與時代  金融業的P2P浪潮  商業公民崛起  類政府平台誕生  個性化消費的未來 尾聲 輕公司法則  透明平等的商業文化  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  重新認識消費者 後記一 後記二

2008年下半年,一場金融海嘯由美囝波及全球。究其根源,在于美國金融業的創新出了問題,金融衍生品的不加控制無限制地擴大了金融機構的信貸規模,隨著房地產危機加劇、不良抵押貸款劇增,規模驚人的衍生品市場急劇放大了“百年不遇”的危機,最終把美國乃至世界其他金融機構都卷人其中。 我們可以從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角度理解這場危機。以金融衍生品為主的虛擬經濟規模過度膨脹,大大超出了實體經濟,當實體經濟陶根基無法再支撐龐大的虛擬經濟體時,整個經躋大廈的坍塌就不可避兔。 這樣的情景是不是似曾相識?是的,10年前,網絡泡沫的破滅同樣也是基于如此原因——作為虛擬經臍的網絡經濟受到盲目追捧,發展過度,嚴重脫離了實體經濟,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最終導致了2000年美國納斯達克崩盤。 虛擬經濟、實體經濟實際上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是相輔相成的。虛擬經濟能夠促進實體經濟發展,而實體經躋作為虛擬經濟的根基,支撐著虛擬經濟的探索與冒險,兩者需要進行平衡與協調。如杲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獨立膨脹,必然導致危機的產生。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書實際上是從微觀的角度在描述商業世界虛擬與實體之間的平衡之術。輕者即虛擬,公司業務即實體,當兩者進行最優的匹配之時,才能產生出最大的價值。虛實的結合與平衡,是一國之經濟的發展之道,對個體公司來說亦如是。 何為虛擬的輕呢?實際上,本書中所述的輕的要義是對科技的理解與應用。通過對科技的持續探索與思考,使科技轉化為某種工具,並將之應用于實體經濟之上,公司就能產生出新的聚集資源,協調資源的運營能力,並由此生發出新型的盈利模式,成為原有實體經濟的杠桿,放大公司原有的價值。 歷史的經驗一再給我們這樣的暗示,當出現重大的經濟危機或經濟衰退時,往往就會催生重大的科技創新,而重大的科技創新果實也往往會讓世界經濟走向復蘇和繁菜。這既是源于科技對于經擠發展的巨大推動力,也是源于人類面對挫折時的探層思考與不懈探索。正因如此,人類社會才得以不斷向前進化。而此時,正是科技在商業世界里大顯身手的良機,同時也是促使更多的人認真思考其價值的契機。本書想做的以及能做的,就是在此契機中充當那一顆能夠引燃熊熊烈火的小小柴火。 在過去的10年間,對商業世界以及我們的生恬影響最大的無外乎就是互聯網,它滲透進了經擠社會的每個領域。它是生產的新工具、創新的新手段、合作的新載體、服務的新平台、傳播的新途徑、娛樂的新空間……它使得環球實時供應鏈、7X24小時的客戶服務以及產品和服務的數字營銷成為可能;它降低了區域和組織間的協調成本,讓公司方便地通過外包等手段降低了人力成本;在出版、音樂、旅游、零售和保險等領域,一些初創公司通過基于互聯網的顛覆性商業模式改寫了產業格局…… 互聯網作為迄今為止人類發明的最具適應性和創造性的事物,它提供了新技術、新動力以及新的理念和各種可能性,深刻地改變著世界面貌,影響著人類生恬。而且,互聯網的發展還遠未終結,創新也無止境,對于互聯網,未知還遠遠大于已知。本書就是在難以預料的互聯網發展路途中,在波瀾壯闊的商業進程中摘錄的一個片段。 在這個急劇變化的時代,互聯網是一個最大的變量,它不僅讓人們的工作方式產生了巨大的改變,也使得工作本身具備了許多新的個性特征。在本書中記錄的一些公司創新的做法實際上就是為了適應這些新變化所做的努力。我們也堅信,在未來我們會看到越來越多的公司為了適應變革而做的各種實驗,激進的、溫和的、成功的、失敗的……而這些也正是《IT經理世界》10多年來一直堅持記錄著的、生動鮮活的商業故事。 《IT經理世界》執行總編 吳茂林 于2009年5月 北京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