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坐下來再說:教你取回主導權的減壓生活指南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1月
先坐下來再說:教你取回主導權的減壓生活指南
不論發生天大的事,你都得先坐下來再說!
本書作者卡爾.維農,是英國知名減壓生活專家,
但你可能不知道,過去的他曾受焦慮所苦,長達15年之久。
這回,他要透過自身經驗,分享擺脫高壓生活的10個行動。
卡爾認為生活中的壓力是不可能移除的(適度的壓力更有助完成任務)。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透過一些技巧,有效率地管理壓力:
●打造「壓力防火牆」,有技巧杜絕壓力蔓延。
●透過「減壓小撇步」(深呼吸、寫便條、「坐下來」)告別習慣性焦慮。
●學會辨識壓力的好壞,好壓力能提高效率、避免做白工。
●重新調整生活節奏,有效減少工作量,得出更多空閒去做你享受的事。
●利用被動收入讓錢去滾錢,不再為了賺錢而賣命。
◎行動1+2:改變你的心態,把壓力降到最低:
.作者曾飽受焦慮症所苦,2008年金融海嘯後更絕望地想自殺。
他的解決方式是:想像心裡有一道巨大、結實的紅磚牆,
所有的負面想法都會撞在牆上被彈回去;
或是製作壓力箱,把壞念頭寫下來、丟進去,然後正視它。
.長期承受焦慮帶來的「壞壓力」(例如老是擔心「萬一」),
將付出巨大的情緒代價,你真的負擔得起嗎?
與其如此,刻意設定完成期限,就能帶來「好壓力」:
你會發現事情並沒有這麼困難,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學會放手。
◎行動3+4:重新發現快樂,並學會專注:
.很多時候,人們是否快樂,取決於觀點的不同,而觀點可被操控。
舉個例子,大家都知道電腦鍵盤遠比馬桶座還骯髒,
但若真要你伸舌頭去舔其中一樣,你會怎麼選?
.專注就是一切:全球暢銷書《祕密》提過的吸引力法則:
忠於自己想要,當你越專注,從中獲得的就越多。
◎行動5+6:想法健康、採取行動,都有助於提升信心:
.我們就是自己認定的模樣:相信自己是什麼人,你就會是什麼人。
——這是好萊塢性格男星阿諾.史瓦辛格的親身經驗談。
.注意你每天醒來的第一個想法,這將決定你一天的成敗。
例如:吃得更健康:食物會影響你的情緒,少吃白糖、白米、白麵包。
其他還包括:戒菸、少飲酒、多喝蔬果汁。
.一旦你有任何不健康的念頭,第一件事就是強迫自己運動。
醫學證實:針對輕微的憂鬱和低落情緒,運動和任何藥劑一樣有效。
從散步做起,大腦就會漸漸上癮——當然囉,因為這對你有好處。
.想擊敗拖延,有兩個最有效的方法:激勵與絕望。
你要嘛讓別人激勵你,要不就讓自己感到絕望,為什麼?
◎行動7+8:投資你的首要資產(猜猜看是什麼),唯有熱情無價:
.每個人最重要的資產就是自己,做自己的最大股東,你可以怎麼投資?
.別只聽正面評價,負評裡頭才有通往偉大的鑰匙。
你不必討好每個人,但要學會利用他人的怒氣和挫折提升自己層次
——《地獄廚房》的毒舌主廚戈登.拉姆齊就是這麼做的。
.有時候,生活會踹你一腳、任何人都會讓你失望。
能帶領你度過這些鳥事的,就是熱情——緊盯目標,別的都別管,
這是決定一個人終將成功或失敗的關鍵。
◎行動9+10:重新組織你的生活、改變環境,讓錢去滾錢:
.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環境的結果。
擺脫平凡且低價值的任務,就能擁有不凡人生。例如:
學會帕雷托(80/20)法則,就能減少四分之三以上的工作量。
.學會說「不」,拒絕低價值任務,把時間留給自己,創造更多機會。
此外,更要小心那些總能使你更不愉快的「有毒人物」,怎麼做?
.有錢真的能使人快樂,但也有個上限:大約年收入新臺幣220萬元。
賺不了這麼多?你還有很多「被動收入」可用,例如什麼?
當壓力正面來襲,你得重新取回主導權!
讀完這本書,你會更快辦到。
英國讀者超紓壓推薦:
每翻開一頁,就像是又抹去了我的一絲煩惱。──裘裘.奧蜜
這是我生平頭一次期待未來的日子能過得更好。──克蕾兒.漢普森
作者簡介
英國知名減壓生活專家/卡爾.維農(Carl Vernon)
卡爾.維農是英國知名減壓生活專家,著有暢銷書《重新平衡焦慮》(Anxiety Rebalance),同時也是成功的創業家與講演人。卡爾過去曾受焦慮之苦,長達15年之久,直到他終於找出減壓之道、體悟反轉人生的真理後,才又尋回自信與從容。
現在的他熱衷於透過個人經驗,分享改變生命的習慣與原則,協助他人克服壓力與焦慮。
卡爾.維農個人網頁:www.carlvernon.com
譯者簡介
王淑玫
文學學士,傳播碩士。職場裡滾過,離巔峰就一步。記者、寫手、翻譯,其實最愛的是當讀者──欣賞前人與後浪的絢麗璀璨。在濤濤文字翰海中,如果有人曾因我而受益,也就值得了。
譯著有《這已是我全部的愛》、《A. J. 的書店人生》、《茱莉雅的私房廚藝書:一生必學的法式烹飪技巧與經典食譜》、《你比想像的更聰明:用對方法,開啟你的多元智能》等四十餘本。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推薦的話 老是衝太快,最後哪裡也到不了/吳育宏
推薦的話 方法多一些,壓力少一點/齊立文
推薦的話 站著說,不行嗎?/劉仲彬
前言 捨棄舊直覺、培養新信念
第一章 別傻了,有壓力才叫「生活」
第二章 沒有什麼比快樂和時間(還有金錢)更重要
行動1 改變你的心態
第三章 放開你的心
行動2 管理你的壓力,把它降到最低
第四章 對抗焦慮十五年,我這樣管理壓力
第五章 你真的負擔得起嗎?
行動 3 重新發現快樂
第六章 快樂的祕訣:把生活當遊戲
第七章 當下就改善你的情緒
行動4 學會專注
第八章 專注就是一切
行動5 想法健康,有助你提升信心
第九章 何謂健康的想法?
第十章 提升你的信心
行動6 採取行動,創造差異
第十一章 一切都從採取行動開始
行動7 忠於自我,並投資你的首要資產
第十二章 忠於自我
第十三章 投資你的首要資產
行動8 找出無盡的熱情
第十四章 唯有熱情無價
行動9 組織你的生活,管理周遭環境
第十五章 化繁為簡、自動化,以及重新組織
第十六章 管理你的環境
行動10 讓錢為你服務
第十七章 誰想要當百萬富翁?
第十八章 讓錢為你服務
第十九章 持續獲勝的關鍵策略
第二十章 保持快樂
第二十一章 不斷採取行動
謝辭
前言
捨棄舊直覺、培養新信念
你準備好接受改變生活的挑戰了嗎?
想擁有一個更輕鬆、減壓的生活──這意味著你必須抗拒、捨棄長年下來,你早已發展完備的直覺。本書將介紹許多顛覆既定認知的概念,挑戰大多數人的核心信仰,所以你得創造出嶄新的系統──一個能徹底翻轉人生,並創造出理想生活型態的系統。
我猜大家讀到這裡,應該還是很懷疑吧?但不論你處於何種狀態,你絕對可以讓生活變得更好,而我將在書中竭盡所能地說服你相信這件事。
各位千萬別被人類與生俱來的懷疑本能綑綁。一切都從「信念」開始,只要你相信自己辦得到,生活型態的正向改變就可能發生。
我再強調一次,你絕對可以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獲得理想的生活型態,就讓我們一步步實踐吧!
謝辭
感謝我的編輯珍.漢默特(Jane Hammett);謝謝我的經紀人簡.克斯提(Jen Christie)在寫作過程中的支持。也感謝英國海德蘭(Headline)出版公司的慕娜.瑞亞(Muna Reyal)和凱特.麥爾斯(Kate Miles),謝謝妳們使本書成為一本傑出的作品。更感謝我的家人和朋友持續鼓勵我。
推薦的話
老是衝太快,最後哪裡也到不了
幾年前,我經歷了人生最沉重的一次海外出差。
因為連續好幾個月長時數工作,我的身體早就發出抗議的訊號,但都被我磨練多年的「抗壓性」給克服。準備出差的前幾天,我的額頭突然紅腫發癢,還起了一些小水泡。原本想置之不理,但後來痛得受不了,只好求助皮膚科。
醫師告訴我,這是人體免疫力下降時會出現的「帶狀泡疹」(俗稱「皮蛇」),如果不趕緊休息,還有可能變得更嚴重。第一時間,醫師就建議我取消出差。
但這一次的中東行,我老早就和杜拜、伊朗的客戶敲定日期,雙方都很期待碰面,我非常確定自己不願意取消。決定維持行程後,我開始對醫師、家人、同事、朋友們強顏歡笑,告訴他們不必擔心。就連在中東碰到熱情的客戶,我也拿自己額頭的水泡開玩笑。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所有人覺得「我很好。」但在那個禮拜舟車勞頓的過程,我的身體、心理都承受諸多痛苦和壓力,在看似游刃有餘的外表下,我真實的心聲是:「我非常不好。」
以往在出差的班機上,我有看工作資料的習慣。但搭乘那次回臺灣的航班時,我把手上文件往旁邊一扔,閉上眼睛想:「如果我倒下了,這些狗屁資料又有什麼用?」回到家,我度過一個「真正放鬆」的週末:不開電腦、也不去想工作的事,放慢腳步出去走走。我突然發現,原來自己住在一個很棒的社區,周邊有美麗的公園、步道和植物,還有超級可愛的家人和朋友,這一切都值得我「慢下來」。只是過去我總是衝太快,快到哪裡也到不了。
結束這一次百感交集的中東行,我對工作、生活、人生的價值,有更深層的體會。「壓力」的確可以使人成長、鞭策人們變得更好,但如果你總是以歇斯底里的態度「對抗」壓力,強迫自己變成無堅不摧的鋼鐵人,就可能失去更多寶貴的東西。
在忙碌的工商社會,一般人要管理文件、管理個人時間;業務人員要管理客戶;採購人員得管理供應商;當你成為主管或老闆後,則要帶領一個團隊或一家公司。面對這麼多待處理的人、事、物,各種壓力就像磚頭一樣,一塊接著一塊往身上堆疊。諷刺的是,很少有人會認真研究,應該如何妥善地管理壓力。
本書作者卡爾.維農是英國知名減壓專家,但大家可能很難想像,他也曾是一位與壓力長期抗戰之人。為了追求成功,他一度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甚至因此籠罩在焦慮症的陰影下長達十五年。但在經歷各種高低起伏、累積更多人生智慧後,他悟出和壓力和平相處的方式。我非常認同作者提出的觀點:壓力不可能完全消除,但壓力也不全然是壞事,重點是如何找到一個正確的平衡點。
關於管理壓力、找到平衡點,作者從心態談起,接著分享如何重新看待壓力,讓自己找回快樂和專注,進而提升信心和熱情、贏回人生。對曾經受困於壓力,或者現在深陷其中的人,我誠摯地推薦本書。
幾年前那一趟高壓力的中東差旅,我永遠記憶深刻。神奇的是,它也讓我重新認識自己擁有的美好事物。閱讀此書,相信你也有機會發現,美麗的公園、步道、植物、家人和朋友,原來都近在咫尺。
立本台灣聯合會計師事務所(BDO)副總經理
暨業務行銷管理顧問部門負責人/吳育宏
(本文作者吳育宏是B2B權威、業務行銷專家,專精於營運管理、行銷策略、業務管理、專業銷售技巧。專欄文章刊登於《經濟日報》、《商業周刊》。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管理碩士,外貿協會國際企業經營班校友及特聘講師。現為「立本台灣聯合會計師事務所」[BDO]副總經理暨業務行銷管理顧問服務部門負責人。BDO成立於一九六三年,總部設於比利時布魯塞爾,在全球一百六十二個國家或地區有一千五百家會員事務所,員工人數超過七萬三千八百人。提供專業的審計、稅務、顧問諮詢服務予全球客戶。)
推薦的話
方法多一些,壓力少一點
你會翻開這本書,我想多半正被壓力逼迫得喘不過氣,或是被焦慮逼得動彈不得。往好一點的方向想,你的壓力和焦慮只是一時的,你知道再撐一下就會過去。比較悲慘的狀況是,你時時刻刻都苦不堪言,甚至浮現輕生的念頭,就像曾長年被焦慮纏身的本書作者一樣。
根據作者的親身經歷,你不難想見,這是一本談壓力管理或情緒管理的書。之所以說「管理」而不是「擺脫」,是因為我們多半也知道,人生很難真的活在無壓力狀態,過得無憂無慮。所以本書英文書名《The Less Stress Lifestyle》的用字中性,讓我們來學習一些方法,過著壓力少一點的生活。
關於壓力,我想先談談自己的經驗。加加減減,我從事月刊工作超過十五年了。年復一年,每到當月一號,都要和同事們合力製作出一本超過一百頁內容的雜誌。有出刊日,就有截稿日,任何人看到「deadline」這個英文單字,應該都很能感受到「dead」這個詞散發出來的壓迫感。
經年累月地被「死線」(你可以把死線替換成任何一個心頭重擔)追著跑,我生活的高低起伏變得很可以預測:
距離死線很遠時,覺得有將近一整個月的時間寫稿,日子過得清閒悠哉;一、兩個星期過後,死線近一點了,會開始有點心煩,但工作步調大抵還是緩步前進;等到倒數一個星期將近,死線如死神般進逼,就進入了焚膏繼晷、蓬頭垢面的生活狀態:內心的OS是:「好想死,早點開始寫就好了。」外顯行為卻是用百米速度跑馬拉松,把月刊當成周刊在做;最後,衝過死線,交稿了、截稿了、出刊了,立刻忘記了幾天以來的苦,重啟一個從安逸度日到夜不成眠的循環。
總有些時候,因為厭倦這樣的生活,我會請教某些總是準時交稿的前輩、朋友,到底怎麼樣可以督促自己有紀律,不被壓力追著跑?得到的答案居然驚人地相似,那些看起來可以駕馭壓力的人,其實他們更討厭、更害怕壓力,所以實際的想法和做法反而是,與其天天背著壓力在身上,拖慢行走速度、增添心靈負荷,不如趕快甩掉它!
你應該早已習慣「壓力使人行動癱瘓」這樣的因果推理,但是從此刻起,建議你反過來想,會不會是你一直沒有行動,以至於工作債、人情債、財務債越積越多,把你壓垮了?
這或許正是作者在書中想要透過十個行動方案,帶領讀者過著減壓生活的初衷。
畢竟痛苦或壓力,比較少是來得又急又猛,更常是日積月累而成;而且很多人一定都感受過,適度的壓力也未必是壞事,反而能夠激發出鬥志、潛能和創造力。
換句話說,如果你懂得駕馭壓力,它就會變成督促你行動的「好壓力」;如果你喜歡先樂後苦,沒有一天做一點、分散風險的概念,你本來就是在壓縮自己的時間,自己為自己製造壓力;更別說當你的壓力已經大到滿出來,如果還不行動,自然只會雪上加霜,讓好壓力變成了「壞壓力」。
談「時間管理」這個主題時,很常會提到一個矩陣,橫軸與縱軸分別代表事物的「急迫性高低」和「重要性高低」,我覺得這個矩陣也非常適合拿來說明本書闡述的減壓策略。
首先來聊聊「不急迫、也不重要」這個象限。我第一次看到矩陣裡的這個象限時,直覺就是誰會去做些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啊?深入一想,這個看似「最廢」的象限,反而是最嚴肅的一環,因為我們花在這類事情上的時間,實在不成比例的高。你可以算一算,滑手機、看電視、放空發呆睡覺、閒扯八卦,每天占據了你多少時間?
如果稍微減少花在「做廢事」上的時間,按部就班地「做正事」(像作者一樣不看電視、多聽有聲書),不論是死線或壓力,就會變得可以掌控,因為時間是自己調配的。
相對於不急迫、不重要的事,另一個象限是「既急迫、又重要」的事。不用專家提醒,這類事情我們通常會立刻處理,但可以預見的是,處理這類事件的壓力通常也最大。
因此,在忙完救急滅火之後,我們應該要停下來深入思考,生活裡是不是充斥著這類事件,搞得我們神經緊繃、焦慮不安?如果是,原因是什麼,會不會又是因為「不行動」,把好壓力變成了壞壓力?
在「急迫、重要」這個象限之後,接著談「重要、不急迫」的事,這也是被視為最關鍵的一個象限。因為想得深且遠,所以時間並不緊迫,但做的都是些攸關人生重大價值觀或抉擇的事。比方說,作者在書裡提到,他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想清楚,人生到底是有錢比較重要,還是快樂比較重要?如果有錢,卻沒有閒享受;或是為了攢錢,每天都過得忙碌不堪、無福消受,這是他想要的人生嗎?
最後一個象限是「急迫但不重要」的事,這指的多半是非做不可的事,但又不是急起來會要人命的事,像繳水電帳單。作者在書裡提供了兩個我覺得很實用的做法:第一,為每一件事加上完成期限、寫入行事曆,反正遲早非做不可,就在期限前完成就好,不必一直記掛心頭;第二,乾脆花錢請人做,就像洗車打蠟這類事情,交給洗車廠去做,省下的時間可以拿來做更有生產性的事。
整體來說,這是一本非常好讀、好用的參考書,作者的寫作風格,就像在你耳邊說話,對你絮絮叨叨地分享他的減壓人生體驗,從心靈、身體、環境到財務等各個面向,都提出了實用的方法及實際的建議。
我自己則是在閱讀過程中,再度憶起了三個在談論工作效率相關書籍中,很常提到的三個英文字詞,剛好都是P開頭。
第一,不要拖延(procrastination),為每件事都排上截止日期,給自己適當劑量的「好壓力」,反而是遠離壓力的第一步。
第二,避開「帕金森定律」(Parkinson’s Law),千萬不要因為截止時間還久,就拖慢步調,每天有一點進展(progress),絕對是擺脫焦慮的一帖良藥。
最後,謹守帕雷托法則(Pareto Principle,即八○/二○法則),你周遭的人事物裡,只有二○%對你而言是真正重要的事,找出這關鍵的兩成,其餘八○%,試著放掉,你會頓時就少掉八成的事、八成的煩惱。
《經理人月刊》總編輯/齊立文
(本文作者齊立文,臺大社會學系畢業,二○○四年起任職於《經理人月刊》至今,歷任採訪編輯、主編、副總編輯,現為總編輯。曾任報社編譯、《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主編,並譯有多本著作。)
推薦的話
站著說,不行嗎?
坦白講,我還真沒看過誰能站著好好說,至少在會談室裡是如此。
一般而言,人會走到「先坐下來再說,好嗎?」這種局面,除了中樂透,其餘大概都是被憤怒或焦慮這兩種情緒給拖下水的。根據自律神經的設定,一旦大腦的主控螢幕彈出這兩種訊號,即代表主人「陷入某種危機」,此時大腦為了護主,便會啟動緊急應變鈕,旋轉方向只有兩個:「戰鬥」或「逃跑」(Fight or Flight)。無論指針指向何方,心臟都會像個沒有退路的泵浦,將全身的血液往主要器官送;腎上腺也會派出十萬大軍支援肢體,於是你的心跳加速、血壓上升,四肢也變得敏捷,因為你接下來可能會揮拳陷陣,也可能拔足狂奔,而這些動作,基本上都與「坐下來」無關。
想活命,可不是坐下來就能辦到的。
由此可知,相較於坐定,站立本身就是一種「準備」姿勢,這姿勢能用來準備做很多事,就是不包括準備冷靜。在多數時刻,準備姿勢能讓人占上風,但若不幸誤判局勢,這姿勢反倒會帶來一些困擾,例如爭執。諸多爭執的開端,其實都不足以致命,但要仔細判斷又太費神,因此大腦常跳過這一步,然後讓整個自主神經動員過一輪、瞎忙一場後才發現,當初為何不坐下來好好講。
沒關係,「先坐下來再說」這件事本來就難。苗頭不對,站著逃是本能,坐著談則是本事,要讓馬匹一路疾馳並不困難,只消踢踢馬腹便能直抵終線,然而一旦場地需要過彎或急煞,後果就是玉石俱焚。馬背上的人時常忘記,騎馬的目的無非是為了代步,如何「駕馭」才是重點,裡頭涵蓋了許多細膩的技術,如何安撫馬匹、操控韁繩、預判路況,能一一掌握這些細節的騎士,才能笑到最後。
於是,站著瞅原本就是血性,坐著談則成了藝術,壓力當前,如何將減壓的藝術融入日常,本書會給出一些指引。作者卡爾.維農雖然不是心理學家,走的是素人路線,內容多以經驗分享為主,但對於壓力的幾項見解,卻與健康心理學的觀點不謀而合。
首先,是他對壓力的「看待方式」。
壓力不一定只會破壞身心健康,有些壓力其實是由「萬一」所造成的,也就是說,只要在任何壓力前加上個萬一,你就只能站著解決整件事。把「萬一」轉換成心理學名詞,即為「非理性信念」(Irrational Belief),指的是在面對壓力時,採取一種負面的預期心態來應付(萬一事情變糟怎麼辦?),由於跳過判斷,這方式顯得比較省力,但對身心狀態沒有幫助,因為它讓壓力演變為一種攻擊,徒負惡名,成了一種「壞壓力」。
是的,壓力和運氣一樣,也分好壞,如何篩選,取決於看待方式。壞壓力通常是由於我們放錯重點,過度關注沒意義的細節,往非理性信念鑽牛角尖所造成的。
「壓力並非全然是壞事,有『好壓力』才能順利推動我們完成任務。」他說。
第二,他對壓力的「管理模式」。
除了制式的身心放鬆技巧(從腹式呼吸到冥想法),他還提供了幾項可行的方法,首先是「給自己幾分鐘冷靜,好好坐下來,和狀況拉開一點距離」,這是他的切身經驗。依照神經心理學的說法,就是等副交感神經「發揮後勁」,因為當身體準備戰逃時,副交感神經會負責讓身體冷卻下來,因此抽離現場,等待副交感神經發揮作用,是讓神志清醒的第一步。
另外他建議製作一個「壓力箱」,規定只有實際發生的壓力事件,才能寫進紙張拋進去,目的在於剔除由「萬一」所想像出來的壓力(沒錯,這些壓力都是幻覺),一旦壓力源變得具體,便能拉出解決的管道。又或者,為每件待辦事項設定期限,無論長短皆可,因為有期限的事比較容易完成。你可以把這些管理模式視為馴馬守則,讓自己在馬鞍上坐得更妥貼,既然壓力勢不可免,與其讓它在想像中滋長,不如睜開眼手起刀落,你會發現,待辦清單其實比想像得乾淨俐落。
第三,他對壓力的「對抗姿勢」:
有些壓力可以坐下來用語言談掉,但有些除了坐下,還必須靠著後續的行動才能結案,不是嘴一嘴就能矇混過關的。於是這位來自英國的減壓大叔給出一個正確的觀念:
「當你坐上車時,你不能期待它會自動駕駛(除非家產雄厚),你必須手握方向盤,腳踩踏板,做不到這些,就沒資格抱怨!」
腦中有好哏卻總是被搶先一步抄襲,其實怨不得人,差別就在於兩方的執行力,只要願意執行,無論是嘴砲王或抄襲鬼,都只能看著你的車尾燈。執行力就是那臨門一腳,即便攀上馬背,卻懶得下達任何指令,你就只能杵在曠野嘆息。
身為臨床心理師,檢視書中所傳授之技巧時,側重的是學理契合度與臨床實用性,基於以上三項見解,我願意推薦本書。畢竟若能夠正確看待壓力、逐步管理、起身行動,那麼最起碼在手握韁繩,蹬上馬鞍的那一刻,你會有個不錯的開場。
別忘了,騎馬不是為了較勁,而是能更游刃有餘地行進。
臉書粉專「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主編/劉仲彬
(本文作者劉仲彬為執業臨床心理師,高雄醫學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臨床組畢業。在執業第九年,赫然發覺自己有一肚子的臨床故事可供輸出,每個故事都猶如親生種,於是在自體受孕的情況下,成立臉書粉專「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企圖將冷硬的學理鋪陳為柔軟的情節。不太會排列數字,只好排列文字,深夜追劇受害者,各類戲票蒐集者,支持獨立書店,甘願為文創買單,心中的神是吉米.罕醉克斯[Jimi Hendrix],喜歡二手唱片行的味道和星期天的清晨,討厭星期一的清晨。)
沒有什麼比快樂和時間(還有金錢)更重要 人活著的每一分鐘,體驗過的每一個經歷,都留下記憶,人們就從這些記憶中得到感受。換句話說,我們總是基於過去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來創造下一個現實。這是非常重要的起點,因為這正你是否能成功替生活減壓的關鍵,若無法做到這點,你就會被負面想法給困住。如果你和大多數人一樣不願改變,你就會從早上起床到晚上就寢,一整天都受到負面思維打擊。各種有關金錢、工作還有家庭的壓力,將會不斷地在腦中衝擊著你。實際上,每個人都是「尚未發生的事」的被害者。我們老是擔心未來,這種憂心將持續主宰著你我的感受(具體做法是:你會在腦中自行創造出「生活有多麼糟糕」的記憶)。每個人都不免淪為這負面思考的受害者,你會不斷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永遠不能有更好的人生。我們每天都在打擊自己,然後不斷重複這個循環。因此,現在我要給你一個「可以丟進那個循環的齒輪中,好停止這一切負面思考」的扳手,如此一來,你就會有更多空間和時間改變,並停止這種無謂的生活。我會告訴你如何在不受壓力的干擾下過個更快樂、更富足的人生。你只要緊跟著我,並放開你心中的各種成見, 因為我接下來要告訴你的,將會挑戰許多你早已認為「再正常不過」的既定思維。在我把那個扳手遞給你之前,我們先來了解為什麼必須把快樂和時間(當然還有金錢)視為第一要務。 問問你自己,我快樂嗎? 有什麼比你的感覺更重要?當然沒有。我過去的生活充滿著無止盡的壓力和焦慮,兩相助燃之下帶來雙倍痛苦,根本就是一場活生生的惡夢。我只覺得每件事都是苦差事,對任何事情都缺乏精力、熱情或是意志力。我被恐懼吞噬,每天都害怕起床。以「不想起床」展開新的一天最糟糕,這會導致你一整天都活在抗拒和害怕裡。當時的我很少有正面想法,前一天的記憶只替我帶來更多壓力、焦慮和痛苦。每天、每個星期、每個月,就這樣一年年的過去了,但我卻沒有任何改變。現在我終於知道為什麼了(畢竟我不是笨蛋,我只是還不懂而已)。當時的我陷在一個自己並不想要的生活中,不知道該如何逃脫。我知道自己必須改變,但我害怕改變,所以不論情況多糟,我還是一再重複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