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流層:中國當代影像本源思考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平流層:中國當代影像本源思考

作者:饒鑒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01日
ISBN:9787568049863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以武漢傳媒學院攝影系教師組建編寫團隊,邀請國內外攝影代表人物,以專業訪談形式集結出版。全書共分五部分,內容涉及攝影教育與發展、影像創作與思考、影像策展與批評、攝影媒體與跨界、影像製品與收藏。

本書讀者面向攝影師生、攝影專業人士、攝影愛好者。

饒鑒

教授、博導,湖北工業大學教師。

平流層•中國當代影像本源思考
 
致敬
 
序言
 
第一部分 攝影教育與發展
01 胡曉陽——高校攝影教育滿足共性需求
02 孔繁程——首先需要理解什麼是“好的”攝影教育
03 林彤——
04 朱炯——攝影行業缺少的不只是攝影師
05 劉高峰——回歸學術研究
 
第二部分 影像創作與思考
01 王慶松——以懷疑的視角重新定義“紀實攝影”
02 馬良—— 攝影,創作者個人表達的工具
03 寧舟浩——甘於淡薄、持之以恆是紀實攝影家最重要的素質
04 神思遠——“感受”是一種可以解決“焦慮”的創作思源
05 尹達——混亂|穩定|蟄伏
06 張超——好的攝影作品應該觸及“真實”
 
第三部分 影像策展與批評
01 林路—— 一味地強調“優美與和諧”其實是一個恐怖的“陷阱”
02 施翰濤——攝影論層面的討論終究是有限的
03 崔波——從多維的角度來遇見展覽的策展人
04 海傑——把握圖像在這個時代的脈搏
05 何伊寧——作為一種知識生產的攝影有巨大的潛力
 
第四部分 攝影媒體與跨界
01 殷德儉——“傳統媒體”的式微,本質上不是內容需求的“缺失”
02 傅擁軍——每個時代都需要獨立特行的思想者
03 羅大衛——透過攝影媒介觀看世界
04 何博——攝影雜誌無法被碎片化的閱讀所替代
 
第五部分 影像製品與收藏
01徐希景——學者型藏家的收藏之路
02仝冰雪——作為獨立研究者的影像藏家
03張三瘋——作品的極致輸出與呈現
 
參考文獻
 
致謝
 

前言
 
這本書起源于與攝影藝術家及攝影教育家的合作探討,從而衍生的攝影項目“平流層”[Stratosphere]藝術發展計畫。“平流層”的名字源於地理學範疇,系人造飛行器飛行的最佳高度。該專案創建的初衷是希望通過立足高校的教育平臺,拓寬現有的教學資源,面向社會,為希望在攝影專業領域獲取知識或進一步發聲的人群,提供一個長期的、穩定的且嚴謹的攝影學科前沿分享、學術探討以及優秀作品展示的資源分享圈。

作為一名視覺藝術教育者,我一直在思考有關中國當代影像的藝術價值、中國攝影教育的發展方向……圍繞這些問題,為了追求客觀真實,希望能與更多方面的攝影專家學者探討,共繪出一個相對完整的影像本源思考。在訪談及撰寫此書的過程中,得到了許多人的説明,充分認識到我所能做的致謝遠遠無法涵蓋眾多幫助的深度與廣度。

首先要感謝影像領域眾多學者、藝術家、教育家、攝影家的支持與幫助。比如,“攝影教育與發展”問題是我們探討最多的話題,得到了許多同仁的關心與幫助,這裡特別要感謝浙江傳媒學院胡曉陽教授、當代藝術家孔繁程先生、中央美術學院林彤教授、北京電影學院朱炯教授、天津美術學院劉高峰主任。“影像創作與思考”部分是藝術家個人的創作思考,我們多角度的和多位藝術家進行探討,這裡特別希望感謝的是當代藝術家王慶松先生、平面國主編神思遠先生、獨立藝術家馬良先生、佛陀世界創始人尹達先生、紀實攝影師甯舟浩先生、國家藝術基金資助攝影師張超先生。“影像批評與策展”方面是影像藝術發展的核心領域,這裡得到眾多學者支持,他們是攝影理論批評家教育家林路教授、攝影批評家海傑先生、攝影史學者何伊寧先生、活躍策展人崔波先生、獨立策展人施翰濤先生。“影像製品與收藏”領域是影像藝術中不為熟知的一塊,這裡非常感謝歷史影像收藏家陳申先生、知名攝影史學者徐希景教授、歷史影像收藏家仝冰雪先生、品唐文化傳播創始人張三瘋先生的支持與幫助。“攝影媒體與跨界”版塊是影像藝術發展的重要方式之一,得到了眾多專業人士的鼎力支持,他們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殷德儉社長、《中國攝影》編輯何博先生、獨立策展人羅大衛先生、策展人傅擁軍先生。二十餘位當代攝影家是本書個案訪談的對象,在本書撰寫過程中,他們給了我們太多次交流的機會,不厭其煩,大家在工作中建立起來的情誼進一步充實了這項計畫的意義。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的彭中軍編輯對於文稿進行了細緻的校訂。武漢傳媒學院設計學院攝影系負責“平流層”藝術發展計畫現階段的具體工作推進。由於本書中所有章節的訪談研究均始於對影像視角和有關攝影經歷的實際調查,調研訪談及初稿整理工作亦是由何青老師、蒙文彪老師、韓丹老師、張道臻老師、曹磊老師、任新桉老師、李可老師等一群年青教師辛勤付出而得來。這些工作都為本書的最後形成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幫助。

湖北工業大學為本書出版提供了專項資金支持,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的科研平臺(湖北文化創意產業化研究中心)也為“平流層”項目開展提供了多方面支援。學院創始人彭祖華教授,百歲高齡仍對弟子關心之至。彭老雖不從事攝影專業,但對當代影像藝術的態度,讓我體會到一位老藝術家真實的歷史印記,也為本書寫作提供了更多視角。彭老不僅與我深夜暢談當代影像藝術,還特意為本書題寫書名。老人家對藝術的懷揣初心、對名利的無欲無求,讓我常常感動!

本書雖由我發起寫作,但得到了眾多前輩、同事、友人的傾情付出。為了遵循出版要求,讓我作唯一署名,深表慚愧,再次感謝大家的支持與厚愛!願“平流層”藝術發展計畫搭建更廣泛交流平臺,願中國當代影像藝術百花齊放、和而不同!

編  者
2019年6月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