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史(修訂本)(全3卷)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中美關系史(修訂本)(全3卷)

作者:陶文釗
出版社:上海人民
出版日期:2016年08月01日
ISBN:9787208138957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1462元

中國與美國,是當今世界的兩個大國,兩國關系令世界矚目。從1784年美國商船「中國皇後」號首次遠航中國起,中美兩國便開始了長達200多年的交往。在這悠長的歲月中,中美關系歷經風雨,大起大落,幾經波折,但兩國的交往內涵極其豐富。本書集中對中美關系中影響大、特點最鮮明、內涵最豐富的1911—2000年的時期,分三卷,即1911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1972年尼克松訪華以及1972年尼克松訪華至2000年中美”入世”談判作了精辟的分析。通過對三個時期兩國間重大事件的敘述,展示了中美兩國外交政策的決策過程及影響雙方決策的種種國內和國際因素,以及兩國外交政策對世界的影響;展示了雙方經過多年的磨合、沖撞,從扶持、對抗走向和解、共同前進的道路。書中不少值得重視的觀點是根據重要的檔案資料所得出,這為更好地理解中美關系提供了一個新視角。本書已暢銷10余年,修訂本除文字修訂外,還對一些有重要意義的內容作了強調,並新增「新世紀以來的中美關系」一章,對中美關系中的一些新現象、新發展作了概述。陶文釗,男,浙江紹興人,1943年2月出生,漢族。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1964年7月杭州大學外語系畢業。1964年7月至1993年12月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及其前身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近代史研究所工作。1994年調美國研究所工作,任副所長、中華美國學會秘書長至2003年。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999年由國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1982年10月至1984年10月作為國家公派學者赴美國進修,在喬治敦大學、斯坦福大學、美國國家檔案館等處研究中美關系史。1993年下半年受英國學術院王寬誠基金資助,在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英國公共檔案館等處研究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對外關系。多次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主要研究方向:中國近代對外關系史、美國外交、中美關系。主要著作有:A Brief History of China-U.S. Relations,1784-2013;《美國思想庫與冷戰後美國對華政策》(主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對外關系》(合著);《美國對華政策文件集,1949-1972》(三卷,主編)。

《中美關系史(第一卷)1911(修訂本)》 再版前言001 序章001 第一章民國初年033 第一節從共同行動到單干033 第二節不為中國問題卷入國際糾紛044 第三節「讓日本在中國放手去干」052 第二章從凡爾賽到華盛頓062 第一節巴黎和會062 第二節華盛頓會議072 第三章動盪年代086 第一節美國與直系軍閥086 第二節美國與廣州革命政府094 第三節大革命時期100 第四節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初113 第四章從柳條湖到盧溝橋123 第一節不承認主義123 第二節棉麥借款與白銀協定135 第五章從盧溝橋到珍珠港146 第一節戰爭第一年146 第二節國民政府苦撐求援155 第三節走向結盟抗日170 第四節抗戰前期中共與美國187 第六章戰時盟國202 第一節崎嶇的合作之路202 第二節特殊關系的建立219 第三節美軍觀察組在延安234 第七章轉折關頭245 第一節史迪威事件245 第二節赫爾利與國共談判255 第三節扶蔣反共政策的形成266 第四節雅爾塔會議。美國與中蘇條約276 第八章走向對抗289 第一節戰後頭半年289 第二節馬歇爾調處國共沖突。《中美商約》 的簽訂302 第三節1948年《援華法》325 第四節美國的兩手政策與中共的「一邊倒」 決策340 附錄一英漢譯名對照表355 附錄二參考書目360 附錄三大事記378 附錄四圖片目錄387 ┅┅ 《中美關系史(第一卷)1949(修訂本)》 《中美關系史(第一卷)1972(修訂本)》

本書第一卷最早是1993年由重慶出版社出版的,書名是《中美關系史(1911—1950)》。當時,我還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只打算寫一本民國時期的中美關系史。此書出版后受到學界的好評和鼓勵,恰巧我又調到美國研究所工作,於是着手繼續往下寫。由於一些客觀原因,第二卷的寫作時間拉得較長,幸好有美國研究所同事加盟,於1999年也完成了,並於同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書名是《中美關系史(1949—1972)》。寫到這里,肯定不能打住,中美關系剛剛破冰。於是又往下寫。第三卷的寫作大大得益於兩次出訪。1999年冬,我受香港大學美國研究中心羅曼麗(Priscilla Roberts)博士邀請去香港大學作訪問學者,使我有五個月時間集中精力,專心寫作。2002年夏,我受美國威爾遜國際學者中心亞洲項目主任海塞威 (Robert Hathaway)博士邀請,去華盛頓作訪問學者,使我有時間、有機會對一些美國前政府官員進行訪談,與美國同行切磋討論。2004年第三卷完成了,上海人民出版社把三卷合在一起出版。因為這三卷都是編年史,遵循同一個體例,各卷雖相對獨立,合在一起卻也不覺得牽強。所以雖然不是從一開始就計划好了要寫三卷,結果卻是這樣一套三卷本。今年年初,上海人民出版社建議,距上一次出版已經十年了,學界對本書還有需求,他們准備再版。這當然是難得的機會。今年上半年我用幾個月時間進行了修訂。除了更正一些筆誤和作些文字上的修改外,主要的修訂有這樣一些:——第一卷序章中關於美國退還庚子賠款溢款原來只是在一個注中提及,現在放到了正文里,而且增加了篇幅。庚款留學是兩國文化交流中的一件大事,對中國社會和兩國關系有着深遠的影響;而兩國的文化關系正是本書比較欠缺的內容;——第一卷第六章第三節加了一段中共二十多位高級將領1945年八九月間乘坐美軍觀察組的飛機從延安飛赴華北抗日根據地的情節。這是一次非常特殊的飛行,對當時國共爭奪受降權的斗爭意義重大。事情又相當偶然。但歷史中不就是有許多偶然性嗎?—— 第一卷第八章第五節,也就是第一卷最后一節我決定刪去了,一些內容並入了第二卷第一章第一節。寫作第一卷時,我考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中美關系還沒有 「塵埃落定」,及至美中兩國在朝鮮戰場上干戈相向,中美兩國對抗與隔絕的格局才確定了下來。但到開始寫第二卷時,又覺得前面有些事情寫得太簡單了,所以第 二卷第一章第一節對第一卷最后一節中敘述過的一些事情又作了若干補充,這樣未免有些重復。現在把這個重復消除了;——第二卷第一章末尾和全書末尾對朝鮮戰爭進行了評論。朝鮮戰爭已經過去六十多年了,如何來看待這場戰爭,如何看待中美兩國在戰場上的較量,筆者從一個角度談了一些想法;——第二卷第八章第三節關於尼克松訪華時在台灣問題上作出的承諾,根據現在解密的檔案作了更清晰的表述;——第三卷第四章第一節對中國改革開放新時期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要點作了概述。這個政策經過過去三十多年的實踐和檢驗,現在更加豐富和發展了,但當初提出的基本原則仍然適用;——第三卷第八章對江澤民主席1997年訪問美國、克林頓總統1998年訪華作了強調。這次首腦互訪是冷戰結束后中美關系重新正常化的標志,不是一般的高層訪問,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第三卷增加了第十一章「新世紀以來的中美關系」,原來的結語改成了「走向新型大國關系」。本世紀已經過去了十幾年,中美關系中有了許多新現象、新發展。我 希望把一些帶傾向性的問題記載下來。自然,對這十幾年的敘述是粗線條的,其詳盡程度和深度不能與書中其他各章相比。我現在有一個心願:再續寫一卷,從 2001年到2016年,涵蓋兩個布什任期,兩個奧巴馬任期。時間跨度比不上前幾卷那麼大,但在一卷書中闡述十六年的情況也應該是可以的。希望這個小小的心願能夠得以實現。在這次修訂過程中,原來參與第二卷寫作的同事又都認真地審讀了各自的章節。友人仵勝奇、張文宗幫助核實材料,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曹培雷副總編輯、秦堃同志做了細致的編輯工作,在此一並表示感謝。書中仍可能有錯謬不當之處,當由我負責。當 我完成本書的修訂時,中美兩國的關系並不處於歷史上最好的時期。兩國在東海、南海問題上的分歧越來越公開化,在各種雙邊和多變的場合都在進行辯論,甚至爭吵。於是產生了對於2013年提出的兩國建立新型大國關系的悲觀情緒,從媒體上可以明顯感受得到。我認為,新型大國關系的底線是不對抗、不沖突,避免兩敗俱傷的情況。過去我們說,中美兩國合則兩利,斗則俱傷。現在這樣說不夠了,因為兩國關系的未來將深深地影響地區與全球的和平、穩定和繁榮。不但中美兩國, 甚至全世界都承受不起兩國對抗和沖突的后果。當兩國關系出現波折、發展不順利的時候,我總會想起鄧小平在兩國關系最困難的1989年說過的一句話:歸根到底中美關系是要好起來才行,這是世界和平和穩定的需要。從那時以來二十多年過去了,這句話一再得到應驗。現在這句話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適用。因此,我對兩 國關系仍然是樂觀的。中美關系仍將在顛簸中前進。陶文釗2014年6月1日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