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信貨信用風險分析和度量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銀行信貨信用風險分析和度量

作者:汪其昌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
出版日期:2005年11月01日
ISBN:7806817824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09元

金融機構的業務人員在做信貸、銀行承兌匯票、保理、信用證、信托投資、信用風險保險等業務時,如何對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進行分析和度量?如何避免信貸周期親順經濟周期?本書對此將經濟金融學的基本原理化為具有實用性和操作性的具體方法,如怎樣識別企業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和質量、對經濟增加值的計算方法、對企業集團不當關聯交易手法的辨別、從不同角度對企業競爭力的判斷、對產業集聚風險的分析,在開放經濟條件下,如何從國際產業的關聯互動、匯率變動、跨國投資、資本自由流動導致資產價格   波動等方面預警信貸信用風險的傳導。本書還從單筆信貸、信貸資產組合的角度,對信貸信用風險如何進行定性分析和測量進行了探索和介紹。“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因此,本書對于金融機構的相關從業人員和理論研究人員具有相當的實用性和啟發性。

序 第一章︰問題的提出和研究述評  第一節 風險的性質與來源   一 風險的概念   二 風險的來源   三 風險的本質和內在特性  第二節 貨幣的起源與信貸信用風險的產生   一 經濟人的本性與貨幣的起源和本質   二 信貸信用風險的產生和信貸市場特點  第三節 選題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 選題的理論意義   二 選題的實踐意義  第四節 信貸信用風險分析和度量的研究述評   一 實務述評   二 理論研究述評 第二章︰銀行信貸信用風險分析和度量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微觀經濟學基礎︰不確定狀態下的選擇理論和信貸配結理論   一 風險和回報的權衡,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效用函數   二 無差異曲線和確定性等值回報率   三 信息不對稱對投資決策的影響之一︰非齊性預期   四 信息不對稱對投資決策的影響之一︰信貸配給理論   五 對銀行信貸信用風險分析和度量的意義  第二節 現代資產組合理論和風險收益最優化理論   一 基本理論前提和假設   二 理論的主要內容及其推導   三 資產組合管理理論對信貨信用風險分析和度量的意義  第三節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和資本市場均衡中的風險定價   一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   二 套利定價理論   三 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對信貨信用風險分析和度量的意義  第四節 期權定價模型和風險管理   一 二項式期權定價模型(BOPM)的主要內容   二 布萊克-舒爾茨期權定價模型的主要內容   三 期權定價理論對于信貨信用風險分析和度量的意義 第三章︰財務報表與銀行信貸信用風險分析 ……

作為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重點學科中的金融理論研究叢書之一,汪其昌博士的《銀行信貸信用風險分析和度量》得以出版,我感到十分高興。汪其昌是我指導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在他的學術成長經歷中,我再次印證了勤奮努力對增長知識、進而在經濟學研究中獲得同行認可的重要性。 本書探討的問題專業性很強。眾所周知,金融是應商品交換的需求而產生的經濟活動,它反過來又對商品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金融的重要地位日益顯現。商品交換擴大了生產與消費的分離,使市場越來越成為社會經濟活動的中心,而在一種發展中的或成熟的市場經濟中,儲蓄和投資的分離不僅造成了貨幣和由貨幣所派生的種類繁多的金融資產,而且使社會的金融價值總量及交易規模超過實物資產及其交易規模成為可能。在現代經濟中,一國的國民經濟不再僅僅由實物資產和工商企業機構構成,而是由實物資產、金融資產、工商企業機構和金融機構共同構成,也就是說,金融面在高度發達的現代市場經濟中,已經成為與實物面(或實體面)並列的兩大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不過,一枚鑄幣總有正反兩面。社會經濟的開放度越高,其效率自然提升,而其風險也隨之增大。由于金融活動高度依賴于市場信息和社會信用程度,現實中又必然存在信息不對稱和道德風險等問題,所以在金融經營領域,因種種不確定因素而導致的風險很難完全規避。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盡可能地防範和減少金融風險,就成為經濟學理論研究中的一個值得關注的課題。整體而論金融風險的防範,一篇博士論文的篇幅可能勉為其難,而且容易流于空泛。本書作者選取了銀行信貸這一視角,運用國際金融理論的最新成果,對信用風險的分析和度量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闡述,因而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 乍一看,分析和度量銀行信貸中的信用風險主要是一項技術性的工作,確實,本書作者在展開論述的過程中也使用了不少數學模式和計量方法。但是,我在研究生教學和自己的學術研究中一直強調和堅持︰經濟學的技術方法不能取代經濟學思考,也就是說,經濟學研究首先是一種思想的深化,沒有對社會經濟現象的深刻了解,即使有再漂亮的技術工具,寫出的文章也是沒有學術價值的。英國經濟學家彼特‧鮑爾指出︰“由于經濟學要處理大量的函數關系和動態過程,從對彈性概念的正確理解到對反饋作用的領會,很多情況下,懂得一些數學是有用的,並且,從推理和實證研究得出的推斷和結論,用數學形式來表達通常很方便。不過正確的過程應該是從經濟現實推理到數學,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因此,我在指導汪其昌撰寫論文期間,要求他注意對信用風險背後人的經濟行為進行透視。現在讀者看到的第一章第一節和第二節的內容,既是全書的論題來源之所在,又是體現作者經濟學理念的思想基礎。從經濟人假設出發來探討信用風險問題,使作者在嫻熟駕馭先進的金融業務管理技術的同時(在這一方面,作者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理論素養),還能給出啟人深思的創新見解。如論文提出用利潤與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的勾稽關系去分析識別盈余操縱的手段和方法,這很有說服力地揭示出以往信貸信用風險管理制度中的一個漏洞,作者沒有在形式繁瑣的程序設定面前遺忘制度實行過程中行為主體的經濟人本性。 ……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