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現代藝術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5月

解讀現代藝術

作者:周至禹
出版社:華滋
出版日期:2012年03月15日
ISBN:9789866620478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88元

  現代藝術,正如萬壑中的一聲龍吟虎嘯,  正在以闊步之姿,與我們的生活面對面發生關係。  或許每個人對現代藝術的觀點見解、偏好耽溺各自不同,  但藝術家終究會在作品中,展現他個人的靈智與技藝。
  技藝是外顯的形貌,容易辨識、理解,  但靈智呢?  透過我們最熟悉的語彙來詮釋、閱讀藝術家的心靈語言固然直接了當,  但卻也可能形成貼近藝術家靈智的一堵高牆與迷障。
  當面對面與藝術家發生連結時,  那股新的撞擊與靈動,  將如何扭動那條原本鏈結在我們與藝術之間的軸承,  本書值得您期待。
  身為藝術創作者與藝術教育者,對於博物館、對於教堂、對於現代藝術、對於藝術家們,作者總是興趣盎然地閱讀它們。
  在親自接觸藝術大師的創作真跡後,他透過本書帶領讀者認識這些大師和其作品,解析為什麼大師們的作品有這樣的價值。他所強調的是個人的重新闡釋和審美觀照,故而,不管是歷史、文化或理論因素,在作者看來,都沒有什麼意義,重要的是:「怎麼看?」並細細體會觀看當下的真實感受。
  書中不僅介紹畢卡索、米羅、達利、梵谷、林布蘭、庫爾貝、孟克、莫內、馬格利特等近現代畫家,並介紹雕塑家、建築師、裝置藝術家等各類創作名家,如羅丹、高第,同時也分享其對某些藝術主題的整理與評比心得,收錄多幅藝術大師的生活照、作品圖片。
  「在每個人的生活裡,都有一段時間必須喝酒。」……看博納爾的畫,在一片靜水邊,可以眺望遠山的露臺,聞露臺上的花香,喝一杯殷紅的波爾多酒,看白色的貓蹲站在凳子上,灰棕色的貓從腳下悄然走過,然後從《通向草地的露臺》把眼光落到更遙遠的風景裡。水塘上的和風吹過來,玫瑰花的香味飄過來,博納爾的畫似乎也芬芳起來。   「無疑,正是借助顏色,我才一點一點熟悉了這種非物質的東西。」克萊因睜著他那雙藍色的眼睛說。深深悟得禪意「無」的概念。……就正如他所計畫的那樣,在他的計畫中,正好相反,他的雕像應該是金色的,被背景的克萊因藍所陪襯……
作者簡介
周至禹
  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基礎部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央美術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版畫家協會會員,中國流行色協會教育委員會委員。作品多次參加中外美術展覽並獲獎,入選文化部主編的《中國美術六十年》及《中國當代美術全集》等大型畫冊。版畫作品被英國大英博物館、日本神奈川美術館、美國波特蘭博物館、德國路德維希博物館、澳洲維多利亞藝術學院、中國美術館、廣州美術館、中央美院陳列館、哈爾濱版畫博物館等收藏。
  編著的教材有《造型與形式構成》、《現代西方素描鑒賞與研究》、《招貼設計》、《過渡》、《藝海揚帆》、《自然探美》、《周至禹速寫》、《設計的造型基礎訓練》、《發現設計》、《拓展思維》、《寫生設計》、《田心相心》、《造型基礎》、《形態與分析》、《設計素描》(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設計色彩》、《形式基礎》、《造型基礎——形態表像研究》、《造型基礎——形態結構分析》、《造型基礎——形態解析變體》、《思維與設計》、《藝術設計思維訓練教程》(中央美術學院精品課程)、《設計基礎教學》(北京市精品教材)等數十部,以及個人作品集多部。
  此外,出版藝術圖書多部,《祛魅與解咒——管窺西方現代藝術》、《神對與凝想——悠思西方藝術大師》、《豐盈與永恆——與歐洲博物館的藝術邂逅》、《深沉與仰望——沐浴歐洲教堂的藝術之光》、《風景的漂流——周至禹行走筆記(速寫插圖本)》、《精神的漫遊——周至禹遐思隨筆(版畫插圖本)》、《為天上的諸神搭座橋——周至禹遐思隨筆(木刻插圖版)》、《邊寫邊畫》、《邊走邊看》、《邊看邊寫》等。

前言
自然的意象詩人克利達利的藝術衡量標準大器早成的畢卡索博伊禺斯的清掃落葉和栽樹幻想的加泰隆人米羅思想守護著一片花園短壽的近現代畫家台前和幕後倫勃朗的《夜巡》是一出戲生命的燃燒如此短暫而又長久閒話《蒙娜麗莎》想起蒙克的《病孩兒》阿爾普看到了生命的曲線波納爾的絢麗與俊俏不必著急下結論,等著看超現實主義的哲學想像關於勞申伯格的回憶藍色藍色,你無限的深遠無可言說還是值得言說在奧賽結識了庫爾貝時間改變了藝術品巴比松,浪漫風景的同義詞隔著世紀看哥雅,回過頭看查普曼兄弟和莫內有個約會那一汪碧水的蓮池海鮮是我,我是海鮮高第.巴塞隆那的驕傲
後記

前言
  對於每一種藝術,我都有相對更為關注和喜歡的藝術家,這和我自己的愛好有關,就像京劇的票友,一定是喜歡某一種唱腔,並不以某某大牌為正宗的代表。因此,我的喜歡不以美術史的評價為標準,更和藝術市場的拍賣無關。閱讀他們給予我精神的樂趣,並且不斷啟發我的靈智,讓我覺得人聰明並且智慧並且藝術著是多麼美好的事情。聰明往往取決於與生俱來的遺傳基因,藝術則需要更多的天分,智慧卻往往取決於後天勤奮的學習,「勤能補拙」就是這個道理。藝術感發於童心,搞藝術的人大都充滿了純真的情感,而這些我都有一點點,但是還沒有足夠到一個自我滿足的地步,所以才喜歡閱讀人家。
  這種閱讀保持了一種隨意不羈的特點,是藝術生活中的日常所見。或者是專程參觀了一個畫家個展;或者是在候機室閱讀了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或者是閒暇時在書架上翻到一本畫冊;或者是在電視上偶然看了一部紀錄片;甚至是在人海中、在孤寂中偶得一個有關繪畫的意象聯想,皆是自然的氤氳,然後轉化成一篇心情文字。轉化是必要的,因為閱讀的感想稍縱易逝,忘卻則可能是永遠的。「絕不為寫作而寫作」是我寫作的原則。這碼文寫字被我看做是一種生活的習慣,點點心得是畫家和藝術衍生的產物,和他們有關,卻是自己的東西,我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如此的關係。
  一根針掉下來,在一個靈敏的耳朵裡聽到的卻是驚天動地的聲音;湖上的人回望,看自己的家在圖畫中;岸邊的人抬頭,看樓上倚窗觀景的人。這樣的聽和觀看,都可以視作物我關係的兩望,任何一種完整的繪畫形式,人們在觀看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帶有一種審視整體文化的經歷與眼光,體驗與發現始終存在於這樣一種整體的空間關係中。即使有錯位,也是有意識的體會,讓自然的心性永遠保持一種不斷昇華的馨香。讓藝術來不斷地滋養自己,該是一種多麼愜意的感受啊!

達利的藝術衡量標準古典藝術和現代藝術之間有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可資比較?看上去這似乎是困難的,對於現代藝術批評家而言,二者幾乎是不可比的。的確,古典藝術的標準似乎明確和單純,而現代藝術則呈現著更為多樣和複雜的視覺表現樣式,其背後則是複雜怪異的美學觀念。或者說正是因為如此,藝術的標準就更加多樣化,更加個體化,因此無法形成一個廣泛的、普適的衡量標準。標準之間互相參照,顯現出當代文化的多姿多態。但是,薩爾瓦多.達利(Salvador Dalí)把古典畫家和現代畫家作比較,並且列出了許多比較項,然後一一打分,這樣古典主義似乎可以同現代主義相比較了。以下是達利的比較結論……對上面的表格粗略分析,就知道達利對古典藝術是偏愛的,這也不難看出超現實主義的繪畫技術與古典主義有著深厚的淵源關係,達利遵從學院派式的訓練,對於19世紀學院派極為敬仰。達利的寫實技巧來源於古典繪畫這是毋庸置疑的,並且,他的超現實主義繪畫畫面的精湛也依賴於他高超的寫實技巧。有趣的是,達利給了荷蘭風俗畫家喬納斯.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幾乎滿分。維梅爾繪畫作品並不多,大約也就是四十來幅,畫面似乎也並不大,但是真是精品,作品散佈在各大著名博物館,例如《花邊女工》(1665—1670)藏在羅浮宮,《拿水碗的少婦》(1662—1665)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戴珍珠耳環的少婦》(1662—1665)藏在柏林弗李德里赫博物館。根據《戴珍珠耳環的少婦》這幅畫拍攝的電影中,飾演畫中人的斯考爾德.詹森,宛如從維梅爾的筆下化為塵世中人。……維梅爾描寫的生活瑣碎平凡,卻也處理得極具匠心,使得自己的畫面與荷蘭其他風俗畫家的繪畫拉開了距離,具有一種寧靜溫潤的詩意,也有一種耐人尋味的故事性。自然,維梅爾的技巧是高超的,即善於用檸檬色、紅色和綠色表現充滿陽光的房間,安謐而透亮。達利給他的分數大大超過了文藝復興大師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難道達利是認為現實性更加大於神性,人性更加大於神性的表現嗎?維梅爾只有神秘性上喪失了一分,但是,我以為這一份神秘性也是夠的,例如那幅《在窗前讀信的婦女》(1656—1660)……與達文西並稱文藝復興「三傑」的拉斐爾(Raffaello Sanzio)也比達文西的總分高。羅馬畫派的典型代表拉斐爾只活了37歲,但是卻留下產量豐富的巨作,收藏於世界各大著名博物館。例如《騎士之夢》(1500—1502)藏於倫敦國家畫廊,《聖母加冠》(1503)藏於梵蒂岡繪畫陳列館,《多尼夫人像》(1506)藏於佛羅倫斯皮蒂宮,《教皇朱理二世像》(1511—1512)藏在烏菲茲博物館,著名的《西斯汀聖母像》(1514)藏在德勒斯登畫廊,在羅浮宮也藏有他的《聖母子與聖約翰》……而在教皇宮裡則有輝煌的壁畫作品如《雅典學派》(1510—1511)等。拉斐爾的繪畫充滿了柔美優雅的女性氣質,而以聖母題材最甚。通常,我們以為在思想性和博大性上拉斐爾會遜於達文西,但是達利不以為然,因為思想性並沒有成為達利衡量的標準,雖然拉斐爾只在技術、靈感、色彩上略有失分,但是還是比達文西要高……嗯,我只能說,達利對達文西有一點不公平,因為就連委拉斯蓋茲(Diego Rodríguez de Silvay Velázquez)也比達文西的分數高。委拉斯蓋茲主要在神秘性上失了分,我以為這一評價是精準的。因為委拉斯蓋茲的繪畫偏於寫實,其技巧的樸素美妙到幾乎看不出技巧來,勝過了到底有些修飾的文藝復興大師,令無數西方畫家折腰,就連馬奈(Edouard Manet)也說他是畫家中的畫家。無數的古典繪畫因為它們的風格而被封陳在久遠的可尊敬的歷史中,但是委拉斯蓋茲的畫永遠給你一種當下的感覺,讓時間的流逝失效……因為「我」的消失,所以我們看到了一種「直陳」,或許就是如此,才顯得沒有神秘性吧?可是,這不正是委拉斯蓋茲的長處嗎?我還記得我在倫敦國家美術館觀看《照鏡子的維納斯》時那失魂落魄的樣子……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