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與罪惡:關於發展的心理學及其限制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發展與罪惡:關於發展的心理學及其限制

作者:(意)魯格·肇嘉
出版社:世界圖書北京公司
出版日期:2016年09月01日
ISBN:9787510076602
語言:繁體中文

由於科技的進步,使得神話逐漸消亡,人類的現代文明已經逐漸取代了神話的力量。我們對「發展的限制」的關注,反映出的遠不止是對新近出現的科技問題的覺察。它同時反映出人們對那些極其古老的心理創傷和相應感受的覺察。這種創傷早在古希臘人身上就有所體現。也正是古希臘人使得傲慢成了原罪之一,犯了必遭天譴。與此同時,古希臘人也對會威脅這一禁忌的事情產生了渴望。我們對地球資源沒完沒了的攫取和對發展無窮無盡的欲望,與和我們的心理有密切關系的神話一道,刺激了這種渴望。在《發展與罪惡》中,作者從心理分析的角度探討了科技發展帶來的全球性危機,因為這一危機揭示了來自久遠時代的心靈創傷和罪惡感。魯格▪肇嘉(Luigi Zoja)當代心理分析家,曾任意大利心理分析學會主席、國際心理分析學會主席及道德委員會主席。截止目前,已出版包括《父性》《偏執狂:「瘋子」創造歷史》《發展與罪惡:關於發展的心理學及其限制》等14本着作,部分著作被翻譯成14種語言出版。其著作從歷史和文化的角度出發,結合分析心理學的專業視角,有相當深的哲學意涵。著名原型心理學家詹姆斯•希爾曼(James Hillman)曾用「人類心理學家」這一稱謂來形容魯格•肇嘉,以表達對魯格•肇嘉其人學識淵博的贊賞。

中文版推薦序第一部分 問題所在第1章 發展的神話,限制的神話 / 003第2章 朝向心理領域 / 015第3章 非西方文化在限制上的努力 / 024東方 / 024原始人 / 034第二部分 希臘的過去第4章 古代眾神的自我主義 / 041眾神與心靈力量 / 041直到公元前5世紀的生命意識 / 050道德 / 052第5章 古希臘的限制感 / 057凡事毋多 / 057復仇女神 / 061神聖的嫉妒和雅典的政治 / 071第6章 歷史開始前行 / 078歷史與進步的概念 / 078波斯人的潰敗 / 084歷史的喧囂 / 096第7章 新視界 / 103政治、經濟和軍事的逆轉 / 103雅典文化的黃金時代 / 107錯綜復雜的宗教 / 138第三部分 從古希臘到現在第8章 持續與轉化:從限制感到對無限性的渴望 / 149先驗與后驗 / 150對肉體的拒絕 / 153將人類奉為神明 / 155作為無限之典范的上帝 / 157作為啟蒙運動種子的基督教 / 158信仰進入歷史 / 159絕對的發展 / 162第9章 限制性神話的連續性:古希臘神話 / 166魯莽大意的伊卡洛斯 / 166法厄同的傲慢和莽撞 / 169普羅米修斯 / 172第10章 限制性神話的連續性:西方的故事 / 181伊甸園中的蛇知道什麼? / 181瘋狂的飛行 / 187從召喚靈魂到尋求幫助 / 193第四部分 復仇女神歸來第11章 危機所在 / 203限制性神話的當今形式 / 203全球性維度 / 209神話和時間 / 214政治心理學 / 216第12章 通往重構之路 / 222理想中的勇氣 / 222倫理道德 / 227第13章 死亡、抑郁與內疚 / 236參考文獻 / 245主要資料與書目注解 / 251

「發展」或「增長」,在諸多人心目中是積極與美好的,在當今世界,在如今中國,依然被渴望。然而,發展與增長並非總是積極與美好的,或伴隨其慘痛 代價,或必有其陰影在。當我們對其進行反思時,或許會有許多內疚,甚至罪惡感,若是我們真的認真反思的話。這便是魯格•肇嘉《發展與罪惡》的主題。同時, 也是作者透過本書給讀者所帶來的問題:現代文明發展的限制或界限(the limits)何在。作為資深心理分析師,為了闡明發展的「界限」,不管是其現實意義還是象征與隱喻,魯格•肇嘉一如其在《父性》和《偏執狂》中的風格,借助歷史、文化、神話及深度心理學,旁征博引,獨繭抽絲,旨在提取與闡發有關「界限」對於我們當代發展,對於我們每個人所具有的意義。於是,看起來,在《發展與罪惡》中,作者走得很遠,遠至波斯,遠至希臘,遠至公元前……但是,仍然都是為了當下,仍然是為了普通或現實意義上的「發展與罪惡」,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發展的限制與界限。正如魯格•肇嘉在書中所說,即使是席卷全球的西方式發展,伴隨科技與市場的優勢,那麼走到如今,又究竟如何?應該何去何從?「在這場勝利中,我們並沒有認出自己;相反,我們愈加對處於消失邊緣的鄉村和原始世界感到着迷。」作者在書中這樣說。一種對現實和存在的莫名彷徨。同樣,在當今中國,在「發展」的背后,在GDP增長的指標之外,會有讓我們內疚的現實嗎?若對其反思,我們會有罪惡感嗎?這不僅是指我們所看到的環境代價,比如沙塵暴和霧霾;而且,也包括貪婪、冷漠、躁狂與抑郁、內心的霧霾與人性的扭曲。沒有限制的增長等於搶劫,沒有界限的發展是一種破壞。實際上,我們都知道,在貌似繁榮發展的背后,我們正面臨危機,過度發展的危機。「過猶不及」既是智者之言,也應是常識。那麼,我們又將如何面對過度發展的危機呢?九年前的2007年,我與魯格•肇嘉一起參加瑞士愛諾思(Eranos)東西方文化圓桌會議,當時大會的主題便是「現代化發展,東方與西方」。我的報告是 「現代化,核心心理學的東方視野」(Psychology of the Heart, an Oriental Perspective),肇嘉則以「新世紀的心理分析與文化取向」(Psychoanalysis and Cultural Orientations in the New Century)為大會演講。在《發展與罪惡》中,肇嘉也以西方文化為背景,來反思「教育」,或文化與教育的意義。比如西文之「文化」 (culture),其本義並非是知識的簡單傳輸,而是發現人類自然本性的種子與培育(「culture」本來具有耕種和培育的含義,比如 「cultivate」)。我也曾告訴肇嘉,中文之「文」本來寓心其中( ),於是,這播種與培育本來也是一種深度心理學,正如我們以中國文化為基礎的「核心心理學」(Psychology of the Heart),正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尚書•大禹謨》)。在《發展與罪惡》中,魯格•肇嘉試圖發揮心理分析之集體無意識與原型意義,從古希臘的神話中獲取支持。他希望人們同時關注德爾菲神殿的那兩條箴言:「認識你自己」和「凡事毋多」。前者,作為發展的「初心」;后者,作為「界限」的啟迪。漢 字之「限」,界限之限與限制之限,源於《易經》「艮」之意象。艮卦九三本有「艮其限」之說,作為規范,有度有節。《玉篇》將限注為「界也,度也,齊也」。 《易經》艮卦《彖》曰:「艮,止也。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故有艮止之妙意,適時遵道,其中所包含的,正是「界限」的原理與原型 意象。面對當下過度發展的危機,以及有關「界限」的反思,魯格•肇嘉也借用老子的智慧,將《道德經》第46章:「(天下有道,卻走馬以糞,天下無道,戎馬生於郊。)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作為東方關於限制與界限的啟迪。老子之語,言簡意賅,也如其44章所說:「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迷途知返,返璞歸真;儼然如對《發展與罪惡》的回應。艮止之界限,本於「善良」,如艮一為良。這也正是《大學》之宗旨:「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如何做到,始於知止。「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凡正心、誠意、格物致知;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皆應如此。於是,善行者知止,止於至善。以此作為《發展與罪惡》的序言。申荷永國際分析心理學會(IAAP)心理分析師國際沙盤游戲治療學會(ISST)心理治療師IAAP暨ISST中國發展組織負責人2016年8月於洗心島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