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琉璃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1月
碎琉璃
王鼎鈞自我生命回溯重要代表作,值得再次留心細細品味。
生活,我本來以為是琉璃,其實是琉璃瓦。
生活,我本來以為是琉璃瓦,其實是玻璃。
生活,我本來以為是玻璃,其實是一河閃爍的波光。
生活,我終於發覺它是琉璃,是碎了的琉璃。──王鼎鈞
若曾經心折於「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裡磅礴宏大的時代紀錄,那麼作為鼎公代表作之一的《碎琉璃》,就值得再次細心品味。
成書較早的《碎琉璃》可說是鼎公在「回憶錄四部曲」前,自我生命回溯的重要作品;如果「回憶錄」是一幅浩繁巨帙的時代組圖,《碎琉璃》就是一幀幀近距離的攝影紀實。
鼎公在這部作品當中,憶寫諸多童年往事;兒時的玩伴小友,父母家族中的故人遺事,家鄉的風物軼聞,還有游擊抗戰的經驗。經由鼎公細膩的文字,恍如從迢遠時空傳來的時間膠囊,雖然去日已久,但少年時的生命記憶與意義依舊鮮活如初。
歷盡天涯流離之後,才會明白那迤邐一地的不是琉璃,而是晶瑩閃爍的少年碎夢。
本書賣點
‧王鼎鈞散文經典復刻出版
‧「回憶錄四部曲」磅礴流離的起點,作者自我生命回溯重要代表作,值得再次留心細細品味。
作者簡介
王鼎鈞
一九二五年生,山東省臨沂縣人。抗戰末期棄學從軍,一九四九年來台,曾任中廣公司編審、製作組長、專門委員,中國文化學院講師,中國電視公司編審組長,幼獅文化公司期刊部代理總編輯,《中國時報》主筆,「人間」副刊主編,美國西東大學雙語教程中心華文主編。目前旅居美國。
曾獲金鼎獎,台北中國文藝協會文藝評論獎章,中山文化基金會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散文推薦獎,吳魯芹散文獎。一九九九年《開放的人生》榮獲文建會及聯合副刊評選為「台灣文學經典三十」。二○○一年,獲北美華文作家協會「傑出華人會員」獎牌。
著有散文「人生三書」《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人》;「王鼎鈞回憶錄四部曲」《昨天的雲》、《怒目少年》、《關山奪路》、《文學江湖》;《碎琉璃》、《山裡山外》、《左心房漩渦》、《小而美散文》。小說《單身溫度》。論著「作文四書」《靈感》、《文學種籽》、《作文七巧》、《作文十九問》等。
代序
當時,我是這樣想的
琉璃是佛教神話裡的一種寶石,它當然是不碎的。
人不可能擁有真正的琉璃,於是設法用礦石燒製,於是有晶瑩輝煌的琉璃瓦。
琉璃瓦離「琉璃」很遠,「琉璃燈」離琉璃更遠,裝在琉璃燈上的罩子原是幾片有色玻璃。
至於「琉璃河」,日夜流去的都是尋常淡水,那就離「琉璃」更遠了。
生活,我本來以為是琉璃,其實是琉璃瓦。
生活,我本來以為是琉璃瓦,其實是玻璃。
生活,我本來以為是玻璃,其實是一河閃爍的波光。
生活,我終於發覺它是琉璃,是碎了的琉璃。
*
「一切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傳」?
是的,如果把「自傳」一詞的意義向遠處引申。
我那位長於創作童話故事的朋友說,他正在描述他家的一隻雞怎樣變成一位天使。為什麼要寫這樣一個故事?他說,他年少時曾經親手殺死一隻雞,深深感到死的恐怖和殺生的殘忍。這種感覺一直壓迫他。他需要來一次「超渡」。
作品的題材來自作者的生活經驗,作品的主旨來自作者的思想觀念,作品的風格來自作者的氣質修養。所謂「一切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傳」,大致如此。
在福爾摩斯眼中,一個人的菸斗呢帽都是他的傳記。
在相士眼中,一個人的皺紋可以是那個人的傳記。
*
當我以寫作為贍家的手藝時,我相信形式可以決定內容,也就是說,為了寫一齣戲,必須使內容恰好填滿戲劇結構。
當我為自己而寫作時,我相信「內容決定形式」。生活,有時候恰是小說,我就寫成一篇小說,如果存心寫成散文,就得從其中抽掉一些。生活,有時候恰是散文,我就寫成一篇散文,如果存心寫成小說,就得另外增添一些。
生活,尤其是現代生活,必須依循種種程式、框架、條款、步驟,絕不能違抗,甚至不能遲疑。例如開車,好像是自己當家作主,其實在左轉彎的時候你的方向盤必須往左打,必須照規定換檔減速變換燈光,否則,當心!
我們在整天、整週、整月做「現代社會」這個大機器的一部分之後,何必再做戲劇結構的一部分呢,何必再做小說形式的一部分呢。
在寫《碎琉璃》的時候我是這麼想的。
*
生活是飲酒,創作是藝術的微醒。
閱讀是飲酒。當讀者醉時,創作者已經醒了。
當讀者醒時,作品就死了。
*
據說,如果人造速度能超過光速,人可以追上歷史。
如果我們坐在超光速的太空船裡,我們可以看見盧溝橋的硝煙,甲午之戰的沉船,看見馮子才在諒山一馬當先。
在超光速的旅程中將設有若干觀察站,讓我們停下來看赤壁之戰,看明皇夜宴,看宋祖寢宮的斧聲燭影。
歷歷呈現,滔滔流逝,無沾無礙,似悲似喜。啊,但願我能寫出這樣的作品來!當我寫《碎琉璃》時,我是這樣想的。
*
那年,海邊看山。海可以很大,很大,大到「乾坤日夜浮」,也可以很小,小到只是一座山的浴盆。
早晨,那山出浴,帶著淋漓的熱氣,坐在浴盆旁小憩,彷彿小坐片刻之後要起披衣他去。
我看見它深呼吸。我想它心裡有許多祕密,可惜不能剖開。即使剖開也無用,真正的祕密不是把肉身斬成八塊能找出來的。
我尋找它的額。不知它在想什麼。誰能發明一種儀器,把一種能投射過去,把一種波折射回來,變成點線符號,誰能解讀這符號,醫治人的庸俗。
那時候,我是這樣想的。
*
《碎琉璃》出版後,讀友陳啟新先生寫了如下幾句話給我:
琉璃淚
吳剛枉伐月中桂
琉璃墜
一天彗星陳摶睡
琉璃碎
傷心只是琉璃脆
看來他仔細讀過我的這本小書,我的含意他似乎懂,似乎沒懂。
我仔細讀他寄來的詩句,他的意思我似乎不懂,又似乎懂得。
讀者和作者的最佳關係,也許就在這似懂非懂之際、別有會心之時。
一九八九年三月補記
九歌版原序
從民國六十四年到六十六年,鼎鈞兄「每年一書」,陸續完成「人生三書」,得到廣大讀者的敬愛。三年來,頗有人勸他「打鐵趁熱」,整理家中存稿多出幾本集子,他不肯;他以更謹嚴更勤奮的態度創作更好的作品。他費了十五個月的時間寫他一系列自傳式的散文,在「九歌」的催促下出版了這本《碎琉璃》。
《碎琉璃》書名的涵義,作者在本書第四篇〈一方陽光〉裡有間接的解說,它代表一個美麗的業已破碎了的世界。作者從那個世界脫出,失去一切,無可追尋,而今那一切成為一個文學家創作的泉源。他用〈瞳孔裡的古城〉一篇表現故鄉,〈一方陽光〉表現他的家庭,〈迷眼流金〉表現他少年時期的心態,〈紅頭繩兒〉表現初戀,〈看兵〉、〈青紗帳〉、〈敵人的朋友〉、〈帶走盈耳的耳語〉一連四篇表現他在抗戰敵後參加游擊隊的見聞,〈哭屋〉描述他在私墊裡讀書的感受。以下還有多篇短構,表現他在愛情(也許不只是愛情)方面的挫折與執著。在這本書裡面,他抒情敘事訴諸感性,飄渺如雲,香冽如酒,與「人生三書」之理性明晰迥然不同。「人生三書」出齊後,他聲言不再以同樣的手法、同樣的內容寫作,顯然不甘以三書自限,決心繼續突破躍升。在《碎琉璃》裡面,他辦到了!
《碎琉璃》最大的特點是以懷舊的口吻,敲時代的鐘鼓,每篇文章具有雙重的甚至多重的效果。他把「個人」放在「時代」觀點下使其小中見大,更把「往日」投入現代感中浸潤,使其「舊命維新」。這些散文既然脫出了身邊瑣事的窠臼,遂顯得風神出類,涵蓋範圍和共鳴基礎也隨之擴大,不僅是一人一家的得失,更關乎一路一代的悲歡。我相信在鼎鈞兄已有的創作裡面,《碎琉璃》是真正的文學作品;他如果有志於名山事業,《碎琉璃》是能夠傳下去的一本。對於可敬可愛的讀者來說,這本書需要用文學的心靈來接受、來品鑑。世事滄桑,文心千古,琉璃易碎,藝事不朽,敢以此旨遍告知音,敢以此志與鼎鈞兄共勉。
蔡文甫
一方陽光四合房是一種封閉式的建築,四面房屋圍成天井,房屋的門窗都朝著天井。從外面看,這樣的家宅是關防嚴密的碉堡,厚牆高簷密不通風,擋住了寒冷和偷盜,不過,住在裡面的人也因此犧牲了新鮮空氣和充足的陽光。我是在「碉堡」裡出生的。依照當時的風氣,那座碉堡用青磚砌成,黑瓦蓋頂,灰色方磚鋪地,牆壁、窗櫺、桌椅、門板、花瓶、書本,沒有一點兒鮮豔的顏色。即使天氣晴朗,室內的角落裡也黯淡陰沉,帶著嚴肅,以致自古以來不斷有人相信祖先的靈魂住在那一角陰影裡。嬰兒大都在靠近陰影的地方呱呱墜地,進一步證明了嬰兒跟他的祖先確有密切難分的關係。室外,天井,確乎是一口「井」。夏夜納涼,躺在天井裡看天,四面高聳的屋脊圍著一方星空,正是「坐井」的滋味。冬天,院子裡總有一半積雪遲遲難以融化,總有一排屋簷掛著冰柱,總要動用人工把簷溜敲斷,把殘雪運走。而院子裡總有地方結了冰,害得愛玩好動的孩子們四腳朝天。北面的一棟房屋,是四合房的主房。主房的門窗朝著南方,有機會承受比較多的陽光。中午的陽光越過南房,傾瀉下來潑在主房的牆上。開在這面牆上的窗子,早用一層棉紙、一層九九消寒圖糊得嚴絲合縫,陽光只能從房門伸進來,照門框的形狀,在方磚上畫出一片長方形。這是一片光明溫暖的租界,是每一個家庭的勝地。現在,將來,我永遠能夠清清楚楚看見,那一方陽光鋪在我家門口,像一塊發亮的地毯。然後,我看見一只用麥稈編成、四周裹著棉布的坐墩,擺在陽光裡。然後,一雙謹慎而矜持的小腳,走進陽光,停在墩旁,腳邊同時出現了她的針線筐。一隻生著褐色虎紋的狸貓,咪嗚一聲,跳上她的膝蓋,然後,一個男孩蹲在膝前,用心翻弄針線筐裡面的東西,玩弄古銅頂針和粉紅色的剪紙。那就是我,和我的母親。如果當年有人問母親:你最喜歡什麼?她的答覆八成是喜歡冬季晴天這門內一方陽光。她坐在裡面做針線,由她的貓和她的兒子陪著。我清楚記得一股暖流緩緩充進我的棉衣,棉絮膨脹起來,輕軟無比。我清楚記得毛孔張開,承受熱絮的輕燙,無須再為了扺抗寒冷而收縮戒備,一切煩惱似乎一掃而空。血液把這種快樂傳遍內臟,最後在臉頰上留下心滿意足的紅潤。我還能清清楚楚聽見那隻貓的鼾聲,牠躺在母親懷裡,或者伏在我的腳面上,虔誠的念誦由西天帶來的神祕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