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所原論(II):建築如何與城市融為一體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場所原論(II):建築如何與城市融為一體

作者:(日)隈研吾
出版社:華中科技大學
出版日期:2019年03月01日
ISBN:9787568049009
語言:繁體中文

我們迎來了必須要設計造型新穎的大型建築的新時代。大型建築應該如何與場所連接,這是建築行業大的課題。建築體量很大,會給人一種漂浮在環境中的感覺。無論如何,都會讓人覺得有一個巨大的異物出現了。 “究竟該如何消除這種違和感呢?我想向年輕人傳授這種方法”,這就是隈研吾撰寫《場所原論II 》的初衷。

 

隈研吾一邊探索自身拼盡全力解決“大問題”的方法途徑,一邊將問題的解決過程以報告的形式寫成此書。本書以建築如何與場所相連為主題,將全書分為4個部分:粒子、孔、傾斜、時間。隈研吾不是在批判大型建築,而是想坦率地告訴大家其中的艱辛,以及與多才多藝的合作夥伴共事是多麼重要。建築與場所相連的方法,有形態論,也有團體論。如果二者可以相輔相成,自然與人便可以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


隈研吾(Kengo Kuma)

1954年,出生於日本橫濱。1979年,畢業於東京大學工學院建築專業研究生院。1985年,哥倫比亞大學訪問研究員。2001年慶應義塾大學教授。

2009年東京大學教授現在,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東京大學教授著書:《自然的建築》《負建築》《反造型》《新·社區論東京》《場所原論》等主要作品和獎項: “森舞台/登米町傳統藝能傳承館”(1997年,日本建築學會獎),以“那珂川町馬頭廣重美術館”為首的木建築獲得芬蘭自然精神國際木建築獎,“三得利美術館”“根津美術館”(2010年,每日藝術獎)


序論 戰爭與割裂 /002

 

建築的商品化與多米諾(Dom-ino)體系/003

 

底層架空形式(Pilotis)帶來的與大地的割裂/004

 

為了聯繫而寫的書籍/006

 

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與建築商品化的加速/007

 

簡·雅各布斯(Jane Jacobs)——城市的再發現/008

 

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as)——尺度的發現 /009

 

世界的主題公園化/010

 

超越偽惡趣味/011

 

《場所原論Ⅱ》的目標/012

 

粒子 從上看,從下看 /014

 

從下看的現象學 /015

 

從現象學到吉布森(James Jerome Gibson)的認知科學/015

 

作為粒子集合體的環境/016

 

光滑是敵人/017

 

謂之百葉的粒子/ 孔/017

 

孔 孔、塔、橋/019

 

球與迷宮的二項對立/019

 

洞穴與孔的對立/020

 

稱為莫諾爾型(Monol)的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孔/021

 

稱為巴西利卡(Basilica domus)的孔/022

 

店屋(Shophouse)與四合院/023

 

傾斜 垂直帶來割裂/026

 

下降的屋頂,上升的屋頂/027

 

雨與傾斜/028

 

柯布西耶與傾斜/029

 

從傾斜到解構主義(Deconstructivism)/029

 

小堀遠州(Kobori Enshun)的傾斜/031

 

時間 場所與地靈/033

 

材料與時間/034

 

老化的材料/035

 

收錄案例

 

粒子 Starbucks 太宰府天滿宮參道店/038

 

豐島Eco-museum Town/042

 

北京茶室/048

 

孔 貝桑松(Besançon)藝術文化中心/052

 

Aore 長岡/056

 

飯山市文化交流館Natura/062

 

傾斜 帝京大學附屬小學/068

 

中國美術學院民藝博物館/074

 

九州藝文館/078

 

FRAC 馬賽(Marseille)/084

 

達律斯·米約(Darius Milhaud)音樂廳/088

 

TOYAMA Kirari/092

 

瑞士聯邦工科大學洛桑分校Art Labo/098

 

波特蘭(Portland)的日本庭園/104

 

新國立競技場/110

 

時間 歌舞伎座/114

 

La kagu/120

 

Entrepot Macdonald/124

 

北京前門地區/128

 

圖版、照片列表 /132

 

後記/134

 

譯後記/136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