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渡孟加拉灣:浪濤上流轉的移民與財富,南亞•東南亞五百年史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5月

橫渡孟加拉灣:浪濤上流轉的移民與財富,南亞•東南亞五百年史

作者:蘇尼爾•阿姆瑞斯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17年12月30日
ISBN:9789862356067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432元

★★孟加拉灣為何重要?了解我們遺忘的亞洲,重現南亞•東南亞的時代故事★★如果要以新的角度看世界,我們需要新的地圖――――第一本全觀剖析孟加拉灣周邊區域歷史、地理、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的專書深入探索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緬甸、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印尼的今昔興衰★《紐約時報書評》編輯選書★美國歷史學會南亞史「約翰理察茲獎」(John F. Richards Prize)得獎作品★收錄逾20張圖片和精繪地圖,大量口述歷史和文件檔案,自15世紀末至現代,區域發展軌跡追溯詳錄★完整爬梳全球觀點下的南亞•東南亞近現代史,深入了解亞洲跨國移民的成因和遷徙,解析孟加拉灣周邊諸國如何從殖民地轉型成為現代國家【專業審訂】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東南亞學系助理教授 劉堉珊【讚譽推薦】方天賜 國立清華大學印度中心副主任、國立清華通識中心兼社會所助理教授、前駐印度外交官李道緝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宋鎮照 成大政治系暨政經所特聘教授、東亞發展暨治理中心主任、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台泰交流協會理事長張正 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創辦人張碧君 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副教授陳柔縉 作家陳國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陳鴻瑜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系兼任教授楊昊 國立政治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執行長蔡宏政 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主任蔡青龍 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蕭新煌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總統府資政顧玉玲 社運工作者█ 今天全世界每四個人當中,就有一個人居住的國家緊鄰孟加拉灣有數世紀時間,軍隊、經商者、奴隸和工人行經孟加拉灣,這條印度與中國之間的海上公路成為歐洲各國與亞洲對手競逐的重要場域。橫渡孟加拉灣,代表著同時跨越自然和政治的邊界,也意味著人群和語言之間的第一次相遇。 但二十世紀後半葉,「南亞」與「東南亞」被嚴格區隔開來,分隔兩者的那條線,剛好劃過孟加拉灣的中間。孟加拉灣整體區域的興衰,見證了人類現代歷史中最大規模的遷徙之一,也是了解亞洲、乃至全球未來的關鍵。█ 曾位居全球化歷史核心,一度被遺忘,今日重新崛起的區域本書依時序書寫孟加拉灣這個區域波瀾壯闊的故事:˙從十五世紀末歐洲列強前來尋找香料談起,敘述各國的勢力消長和影響,以及當時留下的歷史和人文遺跡˙十九世紀下半葉,斯里蘭卡的茶葉、緬甸的米、馬來亞的橡膠投入了全球市場,數百萬人在這個區域內流動,寫下許多移民和移工苦難的歷史˙二次大戰後,民族國家紛紛獨立,地域出現國界,「南亞」與「東南亞」截然二分,從此翻轉這個區域的發展孟加拉灣由無數的旅程、記憶和權力來源結合在一起,這個關於經濟整合和大量遷徙的大型故事,正是一部文化接觸和混合的歷史。█ 為什麼要了解這個區域的故事?孟加拉灣這個區域一直被分成好幾個個別的領土各自管理,由於政治上不統一,沒有成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許多亞洲國家對這片大海視而不見,不想一探究竟:看看它的資源如何發展、勞動力如何移動、如何讓自己免於受到貿易和財富波動的影響。今日我們依然可以漠視這個區域嗎?孟加拉灣今天的道德和政治問題,和進入二十世紀時碰到的問題沒什麼兩樣。孟加拉灣到底屬於誰?是熱衷於追求能源、資源和影響力的新興勢力嗎?想要從土地榨取出額外價值的資本力量?或是居住在這個海岸的各種不同的人?對於台灣南方的這個區域、我們南方的各個鄰國,我們的理解太少。本書引領我們進入這個無法漠視的地區,面對中國、印度的進擊,洞察世界未來。█ 對本書的讚譽「對於孟加拉灣曾經扮演著海洋通道連接的核心角色,以及一波波橫渡孟加拉灣的航海事件和數不盡的政經興衰,鮮為世人所知,甚至被忽視和遺忘。殊不知在這波濤洶湧與商業競爭衝撞的海域上,曾漂浮著無數商旅、移工、奴隸和軍隊的遷徙足跡,以及串連著許多族群、宗教、文化、語言和商貿的接觸與交融故事。感謝此書挖掘出孟加拉灣珍貴與豐富的歷史記錄和記憶,並以專業描述手法勾勒出孟加拉灣發展的歷史面貌,值得在此強力推薦。」――宋鎮照,成大政治系暨政經所特聘教授「在各種利益競逐下,『區域』被人為的劃分。但本書從孟加拉灣的歷史出發,不僅告訴我們南亞與東南亞之間的各種連結無法被輕易截斷,也說明了無數移動者各自獨特的生命經驗可以開發我們看世界的新方式。」――張碧君,師範大學東亞學系副教授「馬來西亞、緬甸、孟加拉、印度與錫蘭環抱著的那片海洋就是孟加拉灣。作者花了多年心血,從環境、移民、性別、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角度深入剖析,結合亞洲史與歐洲史的深厚背景鋪陳,把孟加拉灣當成一個完整的區域,並且是可以整合到全世界的區域,探索區域內的人民如何追求生計、追求幸福,不因時代的變化多端、不因世局的波起雲湧而卻步躑躅的歷史與現實。讀了四五百頁的書,彷彿也經歷了四五百年的歷史,發人深省。」――陳國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值得讚賞的宏大雄心,且讀來趣味盎然,本書是長久以來最吸引我的歷史著作之一。」――艾米塔•葛旭(Amitav Ghosh),《朱鷺號三部曲》(Ibis Trilogy)作者「引人入勝……這一切研究的成果成為一部錯綜交織的區域歷史……非凡的著作。」――阿卡什•卡普爾(Akash Kapur),《紐約時報書評》(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閱讀本書是純然的享受。文筆優美……描繪孟加拉灣各重要時期變遷的歷史,從中世至今,含括所有環境、經濟、社會和政治的複雜面向。」――大衛•路登(David Ludden),《印度與南亞:一部簡史》(India and South Asia: A Short History)作者「閱讀本書可獲得豐富的資訊、令人信服的分析細節,徹底改變一個人的世界觀,並且讀到一連串驚心動魄的故事。」――卡洛琳•奥塞拉(Caroline Osella),《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作者遍述歷史背景、移民的政治和社會生活,以及人類的苦難。」――拉維•謝諾伊(Ravi Shenoy),《圖書館期刊》(Library Journal )

作者簡介蘇尼爾•阿姆瑞斯Sunil S. Amrith哈佛大學南亞研究及歷史學教授,專研南亞研究、跨域移民、公衛與貧窮史。譯者簡介堯嘉寧臺灣大學法律學碩士,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社會人類學碩士。現職為英/日文翻譯,譯有網野善彥《重新解讀日本歷史》、大貫惠美子《被扭曲的櫻花:美的意識與軍國主義》、本田善彥《台灣人的牽絆:搖擺在台灣、大陸與日本間的「三顆心」》、凱斯・桑思汀《剪裁歧見:訂作民主社會的共識》、亞當.班福拉多《不平等的審判:心理學與神經科學告訴你,為何司法判決還是這麼不公平》等書。

前 言  歷史上的孟加拉灣第一章 孟加拉灣的生活第二章 那廣大海洋的商業中心第三章 波濤暗湧的旅程,不可侵犯的地形第四章 人的運輸第五章 大海的十字路口第六章 橫渡的中斷第七章 追求公民身分第八章 海平面的升起後 記  橫渡孟加拉灣名詞解釋名詞縮寫中英對照文獻與特藏謝辭注釋

曾經有一度,孟加拉灣是全球歷史的中心。它在二十世紀後半遭到遺忘,被不同國家的國界切割成好幾塊,大家共有的過去被劃分成不同國家各自的歷史。戰後的學術知識架構所定義的「地區」(region),也就是區域研究(area studies)裡的「區域」(area),嚴密地把「南亞」和「東南亞」區隔開來:分隔兩者的那條線,剛好劃過孟加拉灣的中間。孟加拉灣整體區域的興衰,幾乎未曾被完整訴說。它見證了人類現代歷史中最大規模的遷徙之一,也發生過不容忽略的環境變遷,對今天的局面亦有重大影響,說不定還是了解亞洲未來的關鍵。數世紀來,軍隊和經商者、奴隸和工人行經孟加拉灣。它堪稱印度與中國之間的海上公路,藉由掌握這裡定期轉向的季風而航行於這片海灣。十五世紀末歐洲各國和武裝的特許公司將勢力伸向亞洲水域之際,孟加拉灣成了他們互相競爭以及與亞洲對手競逐的重要場域。取得先機的葡萄牙人在十七世紀被日益壯大的荷蘭和英國勢力趕了回去。一進入十八世紀,英國東印度公司、荷蘭東印度公司和法國東印度公司都在孟加拉灣沿岸各海岸線攻下據點。他們的灘頭堡(稱為「商館」﹝factory﹞)離海岸很近,而且與當地政治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到了一八○○年,英國的勢力成為最早支配孟加拉灣的霸主。當時孟加拉灣已有各種文化連結交錯,充斥著不斷的遷徙,各派傳教士帶著聖物移動,並且進行高價奢侈品和日常必需品的交易。一種生態特化(ecological specialization,指朝向專業化分工的發展)過程已在進行:到了十六世紀,印尼「香料群島」一些島嶼的食物已經完全仰賴進口。這時,印度洋東邊的沿海地區已經透過英國帝國主義有了新形式的連結:藉由士兵移防、駐軍派遣、法典交換和官員移駐。十九世紀後半葉,孟加拉灣的上述連結經歷了一次巨大的變化。它被重塑成全球和帝國的經濟核心,因為資本的力量而連接,投入那些資本是為了在東南亞的森林邊區尋找新的利潤;也因為化石燃料的力量而變得更具生命力,汽船使得橫渡海洋變得前所未有的快速、便宜又輕鬆。它由帝國法律管轄,這些法律既使人離鄉背井,又阻止人的遷移;一方面讓某些社群被限制在當地(例如「農夫」),另一方面使得另一批人因為契據的約定或債務而不得不移動。最終,形塑該連結的,可以說是人的勞動力――以及苦難。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