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異文化中的魯迅──從弘文學院入學到「退學」事件,青年魯迅的東瀛啟蒙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9月

日本異文化中的魯迅──從弘文學院入學到「退學」事件,青年魯迅的東瀛啟蒙

作者:北岡正子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8年05月31日
ISBN:9789863445531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432元

•日本魯迅研究的重要學者北岡正子教授,究明青年周樹人民族性覺醒的過程,最精闢、具代表性的魯迅研究著作。
•詳述周樹人在成為「作家魯迅」之前,一段少有人知的異文化啟蒙之路

本書是周樹人成為魯迅之前,甚至不知自己會成為醫學校學生之前的傳記研究。描寫一位二十歲的青年,面對日本的異文化,於前途茫茫的第一年留學期間,逐漸找到自己的方向之軌跡,同時也是抱持民族主義的青年周樹人誕生前的故事。此處並無熾熱的戀情點綴其青春,也未有「醫學校學生周樹人」或「作家魯迅」的存在,對他而言那都是許久之後的未來式。這時的他,只是一位透過日本異文化中介而陸續出現的許多「愛國青年」的其中之一。

周樹人在日本第一年的生活,孕育了多年後幾經周折而終成為文學家──魯迅的胚胎。然而這一年雖日漸形塑其「愛國青年」的面貌,卻對他走上文學之路並無直接影響。文學家魯迅於此時尚未成型,這個決心還僅以民族主義的自覺樣態在周樹人心中萌芽,然而此時的決心,終成為周樹人這個主體的核心。他為了付諸實現其決心,耗費多時後,終於採用文學這個途徑實行。
本書的主角是「周樹人」而非「魯迅」,但也可說是作家魯迅傳記的序章。
 

作者簡介北岡正子日本.關西大學名譽教授。主要著作:《摩羅詩力說材源考》(中文,何乃英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3)、《日本異文化中的魯迅──從弘文學院入學到「退學」事件,青年魯迅的東瀛啟蒙》(日文,大阪:關西大學出版部,2001)、《魯迅──救亡之夢的走向》(日文,大阪:關西大學出版部,2006)、《魯迅文學淵源之探索──〈摩羅詩力說〉材源考》(日文,東京:汲古書院,2015)等。譯者簡介王敬翔日本愛知大學中國研究科博士,現任陽明大學人文社會教育中心、聯合大學語文中心兼任助理教授,同時從事中日翻譯與相關研究、教學工作。譯有陳蕙貞《漂浪的小羊》(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中西輝政《大英帝國衰亡史〉(台北:廣場出版,2017)等。李文卿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名古屋外國語大學兼任講師。主要著作:〈文學革命:鄉土文學╱話文論戰中的抵殖民思維〉《中極學刊》第三輯(埔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3.12)、〈向大東亞邁進──論臺灣文學動員〉《中國21》第三十一號(日文,愛知大學中國學會,2009.5)、《共榮的想像:帝國.殖民與大東亞文學圈(1937-1945)》(台北:稻鄉出版社,2010)等。黃英哲校訂者簡介日本立命館大學文學博士、關西大學文化交涉學博士。現任愛知大學現代中國學部暨大學院中國研究科教授。主要著作:《台灣文化再構築(1945-1947)的光和影:魯迅思想受容的走向》(日文,東京:創土社,1999)、《「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中文,台北:麥田出版,2007)、《漂泊與越境:兩岸文化人的移動》(中文,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6)等。相關著作:《「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修訂版】》《交界與游移:跨文史視野中的文化傳譯與知識生產》

目錄致中文圈讀者  ◎北岡正子前言序章──中國近代教育的黎明1 兩場教育視察2 赴日本教育視察 吳汝綸3 赴中國教育視察 嘉納治五郎4 草創期的中國近代教育一 魯迅進入弘文學院1 搭乘大貞丸至上海2 搭乘神戶丸赴日3 申請入學弘文學院4 魯迅成為弘文學院首屆學生二 創設期的弘文學院1 弘文學院與宏文學院2 〈私立弘文學院規則〉3 速成普通科學生 魯迅4 從江南班到浙江班5 同期留學生 湖南師範學生與北京警務學生三 急增的弘文學院留學生1 官費留學生陸續到達2 弘文學院訂定〈學生管理規則〉3 留學生中心「清國留學生會館」4 反清動向「支那亡國二百四十二年紀念會」之發起四 嘉納治五郎:中國教育視察之旅1 旅行日記──北京、上海、武昌、長沙、武昌2 與清朝政府要人的會談3 張之洞的湖北教育政策與嘉納治五郎4 嘉納治五郎眼中的中國新教育問題五 成城學校入學事件1 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吳汝綸與弘文學院學生吳敬恆2 蔡鈞公使發出停派留學生密函3 駁回留學生請願 吳敬恆被拘留於麴町署4 強制遣返吳敬恆與孫揆均5 辱國之大事──留學生的憤怒6 蔡公使的「諭告」與媒體評論7 東亞同文會的調停△ 留學生生活片段──夏、秋六 嘉納治五郎對第一屆畢業生演講風波1 弘文學院第一屆畢業生2 嘉納學院長對畢業生之演講3 楊度與嘉納治五郎對中國國民性的議論4 魯迅與許壽裳的國民性議論△ 留學生生活片段──冬‧正月七 日中兩國高官的授課參觀1 要人的授課參觀2 參觀授課之教師們3 授課參觀時的學生△ 留學生生活片段──早春八 弘文學院學生「退學」事件1 同鄉會雜誌所載之事件經過2 何謂「新訂規則」3 開設「通學制度」4 「改良課程」因由為何5 弘文學院的紀錄──事件主角們6 主要人物的位置7 魯迅的決心 剪辮後記主要參考文獻圖版出處與典藏處一覽索引

序章──中國近代教育的黎明一九○二年,日本明治三十五年四月,周樹人,也就是後來的文學家魯迅來到日本留學。同年六月,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吳汝綸赴日進行教育視察;七月,東京高等師範學校校長嘉納治五郎則赴中進行教育視察。從兩人交替前往對方國家進行教育視察的經過與整體意義看來,便可發現當時中日文化交流的複雜之樣貌。同時從先驅知識份子的身影中也可看出中國對於從以科舉為主的舊式教育,過渡到近代化新教育制度時的苦惱。回顧過往,教育近代化的問題,其實也是一個國家從專制王朝轉變為民族國家之前所必須跨越的門檻。魯迅就在這種苦惱之中負笈東瀛。在具體陳述魯迅,或者更正確地說是包含魯迅在內的當時所有留日學生之留學經驗前,在此首先大略探討透過雙方進行的教育視察所發現的問題。細節將於往後各章再行詳述。1兩場教育視察教育視察形成之歷史背景首先簡述造成這兩場教育視察的歷史背景。中國最初派遣十三名留學生赴日,是在甲午戰爭(一八九四~一八九五)敗北後翌年,即一八九六年。當時中國駐日公使委託西園寺文相(兼任外相)執行留學生教育,而西園寺便將留學生教育交付予高等師範學校校長嘉納治五郎,日本對中國留學生的教育就此展開。嘉納治五郎在東京神田租了一間房子,委託高等師範的教師特地在此對留學生進行教育。這個學校最初沒有名字,後來隨著每年留學生人數逐漸增加,規模擴大後,便以論語的典故取名為「亦樂書院」。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