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訓練班:小職員也學得會的16項特質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CEO訓練班:小職員也學得會的16項特質

作者:黛博拉.班頓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年09月23日
ISBN:9789861576428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06元

  亞馬遜讀者5顆星好評  眾多美國企業CEO共同推薦
  很多人會瞄準目標,但很少人會扣扳機  --創造獨一無二的個人特色,就從「領導」開始
  你一定要成為執行長的三大理由:  1.任何人都可以取代你的工作, 裁員名單永遠都有你的份   2.學歷普通、腦袋普通、能力更普通,升遷總是輪不到你   3.無法為公司業績帶來成長,加薪肯定無望
  當上執行長比你想像中還要簡單,每天只需要付出3小時的努力,你不需出身自頂尖的商學院或是上市上櫃的大公司,你不必擁有超高的智商,你的DNA裡面也毋須具有「領導人」的基因,就可以成為公司裡無可取代的大紅人。
  現在就開始做:  每當老闆說:「我們需要做點什麼」時,就立刻開始著手進行  遇到難題時,盡可能先用自己的頭腦解決,真的無法勝任再尋求外援  開發人際關係,並找幾位比你更有成就、位階更高人當導師  絕不依賴自己的專業技術才能,而需要鍛練通才技巧  投資自己,成為一個持續學習者,你懂的東西比你的履歷表更能成就你  生命中的悲劇並不在於沒有達成目標,而在於沒有目標要達成。因此你必須設定目標,並且堅持到底,努力嘗試…再努力一點  擁有更多自信,即使內心充滿不安全感,也請試著表演出自信的樣子
  你現在的位置是過去選擇所造成的,而你未來的位置則取決於現在的決心。不管你的年齡是22、32、42或52,無論你目前處於哪一個職位,規劃未來一點都不嫌晚,也不嫌早。現在就開始練習書中的實用建議,讓你不再停滯不前,成為公司裡的下一個CEO。
作者簡介
黛博拉.班頓 (D.A. Benton)   是位炙手可熱的暢銷書作家、演說家,以及高階主管教練。她的客戶名單念起來就像是成功故事的「名人堂」一樣,從湯廚濃湯(Campbell’s Soup)、戴爾電腦、麥當勞到時代華納(Time Warner)。她曾接受過《時代雜誌》、《商業週刊》、《財星雜誌》以及《紐約時報》的專訪,也上過「今日美國」(Today)、「早安美國」(Good Morning America)與CNN等節目。她的暢銷著作包括《領袖魅力》(Executive Charisma)與《CEO的祕密》(How to Act Like a CEO)等。
譯者簡介
洪懿妍
  國立政治大學英語系學士暨新聞研究所碩士。曾任《天下雜誌》資深記者暨召集人。現為自由作家及譯者,著有《創新引擎》一書,譯作包括《未來管理》、《大行銷時代》、《領袖魅力》、《培養小孩的責任感》、《海星與蜘蛛》、《成功的毒蘋果》、《低價中國》等書。

引言:你是當執行長的料,只要……第一章 你有傑出的工作表現第二章 絕不依賴自己的技術才能第三章 你知道自己懂得不夠多第四章 你滿懷樂觀積極的企圖心第五章 你大致上勝任愉快第六章 你值得信賴第七章 使人們自願跟隨你第八章 你理解表現突出及引人注目的必要性第九章 你恰如其分第十章 你提拔別人來接替你的工作第十一章 你要多聽少說第十二章 你有決斷力第十三章 你可以承受壞消息第十四章 你願意犯錯第十五章 你要掌控自己的職涯,別讓他人插手第十六章 保有你的私人生活結論:領導人的四項能力——自信、專業技巧、持續的溝通,以及與同事合作

引言
  你是當執行長的料,只要……  現在-你工作的地方-在關起來的門後,有一群人正挖空心思想要拔擢或提拔某個人,請他負責一項更重大的任務。當你的名字被提起時,你希望這群看起來像高層的人當中,有個人會挺身發言,說道,「我們注意到XXX(你的名字),我們需要更多像XXX這樣的人。他(或她)在任何組織裡都可以當個領導人……貨真價實是個當執行長的料。」    「你為什麼這麼認為?」房間裡的某個人問道。  「嗯,他的表現數一數二,而且會讓身邊的人表現得更加可圈可點。他非常正直,你可以透過電話和他玩牌。他不怕做重大決策、承擔風險或是犯錯,因為他可以從自身所投入的每件事情當中學到經驗,並且在下一次派上用場。他與我們做事的方法一致,但必要時也會加快腳步並堅持到底。他能吸引周遭的頂尖人才。他不會滔滔不絕淨說空話,他隨時都有愈來愈複雜的工作要做,而且工作增加的速度愈來愈快。他培養了兩、三個人才,可以在他高升時接手他留下來的空缺。他對每件事都具有高度好奇心,就算和工作沒有直接相關的事情也是一樣。他擁有一個穩固且給他支持的家庭生活。人們喜歡他、信賴他,可以為他赴湯蹈火。他在待過的每個環境中都是擔任領導人的角色。這就是原因。」
  像這樣一段長達36秒的陳述,在對的時間由對的人說出來,可以將你推向頂峰。不過,請記住,任何一句2秒鐘的話就會讓你滅頂,像是:「他會說謊。」「她不會聽別人說話。」「他會推委卸責。」「她會貶抑她的團隊。」
  許多組織都有正式的指導方針,利用一套熟練度模型,針對工作經驗、情緒能力、人際技巧、決策力,以及領導風格等面向,對人們進行評估及晉升。不過,所有的組織也都有非正式、口語式、軼聞式、抽象式、具特殊風格、架構不算完整的方法來對人們進行評估與晉升。
  人們往往認為,遵守由人資所提供,並以四色印刷的小冊子發送給每位員工的制式化六步驟或七步驟,就可確保他們的升遷無虞。不過,實際狀況沒那麼簡單與直接。事實上,這種事很模糊、幽暗,沒有一定的章法。
  握有權勢的那些人會根據你在一些有形及無形領域上的作法與表現,在心目中產生一些個人的想法,有時會說出來,有時則不會。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觀察,絲毫不受關注的行為比你想像中要來得少。而且,老實說,大多數的企業高層都坦言,非正式的條件會凌駕於正式的條件之上。
  給讀者的提醒:本書中所有的楷體字引述,都是從我與某位執行長的對話中逐字摘錄下來的。
  我們會不斷進行對話,以彌補我們的人彼此之間的鴻溝與不足。
  根本就沒有一個「人才大池」可以從中挑人,充其量只是個小水坑罷了。我們求才若渴。
  首先,你會被依照表現來歸類,不過,表現好的人很多,在表現因素之外要脫穎而出的方法則相當複雜。
  在我們正式的體制上,公司會根據你的成果,你如何依據公司的特色、競爭力來做事,以及你在團隊合作的情境下成長茁壯的能力,來對你進行評估。無論是對內部的人或是從外頭空降的人,用的都是這一套標準。我們所雇用的獵人頭公司必須遵循我們所建立、符合我們公司文化的標準……。不過,如果把我自己放進公司的標準來檢驗,我可能過不了關。
  副總裁階級以下的人並不了解,這種型態的非正式談話究竟有多少。人們一直透過有限的資訊、少數的互動,以及通常來自二、三手的資訊來評論你。事實就是如此。而當你升官後,你底下的人也會用同樣的方式來評估你。
  人們會說這種事不會發生,但它就是發生了。    如果你努力要從督導升到經理,經理升到區域負責人,區域負責人升到副總裁,副總裁升到資深副總裁,再從資深副總裁升到執行長,或是想從一家小公司轉戰到一家大公司-那麼每個階段都要與眾不同。
  每5項正式的合格條件,就會有30項不合格條件,任何事都可能成為其中之一。
  你必須同時知悉兩者。這本書裡的每一章節都會探討這些合格條件(有形的與無形的),而如果你忽視它們,它們就會變成不合格條件。正式的條件取決於你的公司所設計出來的流程,你必須加以注意。而非正式的條件亦然,像是:「她有哪些缺點?」「他是否打算減重呢?」「她戒煙了沒有?」「他的老婆會怎麼看這件事?」
  我的目的是釐清這些混亂的狀況,幫助你預先設想並了解那些無形的條件。就像某位知名室內設計師所說,「與眾不同並不是由牆壁的顏色所形成的,而是家裡氣氛所瀰漫的色彩使然。」
  請容我再清楚說明:你不需要成為眾人熱烈討論的公司紀錄創造者,也不必出身自傑出的公司、頂尖商學院或是擁有超高的智商。你不必是在班上跑得最快,或是數學最棒的孩子;你的DNA裡面也毋須具有「領導人」的基因。
  你的出身可高可低。你可以身材高大、矮小、吸引人,或者不那麼吸引人,聰明,或者不那麼聰明。
  當個出色的領導人比你想像中要來得簡單。無論你是男性或女性,你都可以成為任何組織裡的領導人-不只是典型的領導人而已,而是了不起的那一種。這種事會發生在某人身上,而那個人也可以是你。
  就算你目前的工作只是替製造咖啡的人端咖啡,從讀這本書的這一刻起,你就可以主宰你自己的職場生涯。如果你沒有掌握你的工作生涯,那麼日復一日,你只能眨著眼睛感嘆,「接下來的2年或22年到底會怎麼樣?」
  如果你沒有在你的事業生涯上保持巔峰,那麼你變老的速度會比你變得更好或更聰明的速度要來得快。365天後,你的年紀會增加一歲。或者,365天後,你的這一年會多了更多的自信、改進後的領導技巧,以及實實在在的升遷機會。不管如何,除非你在你的工作生涯中做出前所未有的改變,開始讓上面的人提拔你,同時也把底下的人往上推,否則,當你睜開眼睛醒來,「一切如常」,時間就這麼過去了。好消息是,這些事你都做得到-而且很值得。
  你的老闆、你老闆的老闆、人資部門,以及獵人頭公司,他們都不是你的事業經理人-你自己才是。好吧,有時他們的努力確實對你有益,但如果你只是坐等這種推力,那你可能得一輩子等下去。他們是根據他們的、而非你的需求來規劃他們的資源與心力。他們並不在乎你接下來的人生是想當個「B咖」或是「某某助理」。
  你要付出的就是不動搖的渴望、堅定不移的聚焦,以及自始至終努力不懈。相信我,它的難度遠遠比不上美式足球四分衛、專業投手、暢銷歌手、奧運獎牌得主或鐵人三項好手。
  科學研究員指出,人們要在某個領域出類拔萃,無論是腦部手術或是銷售電腦,至少得花上10年的時間。前提是,如果你在這10年當中投入1萬小時認真練習的話。簡單計算一下,10年跟1萬小時約等同於1年1,000小時(1星期19小時),或是1天要花2.7小時認真練習,才能夠贏過別人。(舉例來說,鐵人三項運動員平均每天要花6.4小時做練習。)你一定有能力當個模範領導人,只要你每天投入3小時,而你所做的這份努力,也許是你為了達成目標所採取的行動當中成效最好的一個。
  想在42歲時成為優勝者,在22歲時就該做這些事。
  《CEO訓練班》是個創造連勝紀錄的架構,取材自一群優勝者(或者你可以稱他們為意見領袖)針對當今領導人的條件所做的談話內容。(在讀這本書時,我要你做你自己,只不過他們的建言可以幫助你模塑自己。)你會發現,其中有些事你已經在做了,你可以打個勾,「是的,我做了這件事。」此外,你還會看到你該致力投入、注意的事,「這件事我得多做一點。」
  把它當成一個競賽,找出規則,想辦法贏得比賽。
  第一原則:了解規則,但進行你自己的競賽。第二原則:了解規則,但進行你自己的競賽。第三原則:還是了解規則,但進行你自己的競賽。
  你做你自己的,但有個基本原則。    每個組織都需要一個領導人。飛車黨有(正式與非正式的)指定的領袖,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也有。學校操場上的孩子會追隨領袖,就跟一群小狗一樣。無論你的職業是什麼,一定會有個領導人;沒有領導人的團體無法運作。再說一次,你可以是這個人。
  在企業界裡,他們被正式稱為「XX長」(空格可以填上營運、科技、法務、人資、管理、技術、資訊、持續管理、危機處理、核心、行銷、製造、財務、採購、品質管理、區域、企業安全、學習或是策略等)-他們都可能接下執行長一職。
  成為這號人物(無論是否有正式頭銜)比定點跳傘要迫切多了。它很刺激、很酷,而且很有威嚴。
  每個人都想成為某某長,但多數人都覺得那不切實際,因此他們就反轉這種念頭,表現出他們並不想要的樣子。不過,如果有人提供這個位置,他們絕不會拒絕。    在和許多執行長對談時,我向他們問起,為什麼當個領導人是件這麼棒的事。他們告訴我,因為在整個組織當中,你最有機會:  起死回生,讓夢想成真。  擔任教練、導師。  創造差異。  從你周遭挑人。  針對你抱怨的問題提出辦法。  做自己的決策。  將你覺得愚蠢的事情減到最少。  選擇你要承擔的風險。  做出可以改變世界的決策。  幫助更多人。  做你認為對的事。  成為你一直想要有的那種老闆。  掌控你自己的命運。
  事實上,擔任組織裡的領導人是一項最崇高(及有趣)的工作。有什麼事比擔任一個建立組織、將薪水放進人們的口袋、推動經濟發展、讓世界更美好的大巫師要來得重要?
  我覺得我跟舉辦這場展覽的其他人一樣聰明,我決定成為一位我一直想要有的那種老闆。    還有,你賺的錢會比多數人的第一份薪水要多上40至1,000倍。好吧,如果這讓你感到不舒服,一旦你坐上最高的位置,你就可以有所改變。
  金錢買不到快樂,不過你可以在更宜人的地方追尋金錢。    此外,身為領導人、領袖或執行長,你最能直接幫助別人。除了領導組織之外,身為一位領導人,你可以負起社會責任,將資源導入全球氣候變遷、能源挑戰、開發中國家的乾淨用水、世界經濟、全球和平、長期的饑荒與貧窮、慈善救助、貪污、西方與回教世界的對話、每個人接觸資訊科技的機會、福利與健康議題(如愛滋病、瘧疾等等),以及教育改革計畫等問題的解決方案中。至少,你可以提供人們追求成長與成功的公平機會。
  「你可以將資本主義特有的利己主義,與為他人謀求福祉結合在一起。」微軟(Microsoft)董事會主席比爾.蓋茲(Bill Gates)在達沃斯(Davos)說道。(他在他的基金會裡投入了330億美元改善全球的醫療。)
  這類管理工作是份禮物,擁有的人並不多。你需要有主動權、影響力,以及資源,才能做到蓋茲所提倡的事情-只有領導人才有這種能力。
  你知道你具備哪些特質:雄心萬丈、技術嫻熟、適應力強、熱心公益、有社會意識、成就導向、不怕質疑現況、自信、多重任務導向,而且樂觀。你已經擁有塑造領導力的基礎了;你也許完全同意。
  如果你看到這裡,心想,「噢,我不想在大公司裡工作,我想做我自己的事,創造我自己的事業,一開始就自己當老闆-執行長。」很好,那對你很好,你知道你想要什麼,如此一來,這本書裡所談論的每件事對你就更加重要了。贏取成果所需的每一項要素:當個通才、自我開發、自信、正直、幫助他人成長、溝通、與他人產生關聯、堅決果斷、保持領導的平衡,這些都是你必須做到的,不過腳步要更快才行。不,馬上就做!
  創投家告訴我,他們一年平均看了1,000份左右的創業計畫,投資的只有8家。這8家之所以被選中,除了看中他們的構想之外,執行長與他(她)的領導技術同樣被納入考量。假若你忽視本書所提到的任何一個面向,那麼你便有為一個傻瓜工作的危險-如果你受雇於自己的話。
  另一件重要的事情是,你可以在家訓練自己當個領導人,而不用坐等任何大型組織的嚴厲制度訓練。事實上,你等不得。今天就開始,扛起你自己的權威,像個主人、老闆、執行長般地思考、行動;別管你目前的工作及職稱是什麼。為自己,為你的家人、事業、未來、組織、團隊、生活,以及留給後世的財富而行動。
  根據調查公司史賓賽.史都華(Spencer Stuart)的資料顯示,公開上市公司平均每5年會更換最高領導人。(頻率遠低於美式足球聯盟球隊,他們每年都要汰換將近40%的隊員。)隨著7600萬嬰兒潮的人口全面離開職場,人們將會提早被晉升到更高的職位(歐洲與亞洲地區亦然)。美國3億600萬人口裡的92%都會在企業裡以某個職位退休。我的意思是說,如果你打算身為其中之一,從現在開始,你可以朝最高的職位去努力,亦即扮演領導人的角色。
  成功的領袖們告訴你,如何成為他們其中一員    我花了30年的時間與各式各樣的執行長交換意見、教導他們、受教於他們、研究他們,與他們聚會。不管擔任最高職位有何不利之處(其實每個職位都有),在這個位置上的人都不會想換到別的位置上去。
  在寫這本書時,我拜訪了一群全球頂尖的執行長,他們這些年來一直是我的導師、奧援者及客戶。長達7個月的時間,我每天花5小時坐下來和他們晤談,徵詢新穎與古老的生活及職涯管理建言。
  在Google的網站上搜尋「何謂領導力」,電腦會列出1億200萬條以上的搜尋結果。不過,很多都是在談論這個主題,只有少數是直接引用自當事人的意見。這些年來,我找到了學習的方法-跟隨(提醒你,不是跟蹤)。去他們去的地方,做他們在做的事,見證他們的思考,觀察他們的專業與私人生活;還有,針對他們的經驗以及他們所學到的教訓,提出一堆問題。我所蒐集來的每一個有用的知識,我都想傳達給你。
  我們探討他們對工作升遷、生活信念、企業理論、最新的心理、經濟與行為組織的科學研究等議題的看法。我問他們如何致力於成為「角逐者」。他們如何知道什麼事有助於他們往上爬。還有,他們如何讓自己成為高層關起門來善意討論的那個人。
  往往,他們回答問題的開場白都是「我告訴我的小孩……」、「我從我的導師們那兒學到……」,或是「我希望當初有人告訴我……」。我在這本書中所提到的建言,都是這群執行長在各種議題上有志一同的看法。我直接且大量引用他們的話,為的是要強調某個論點。
  我給我孫子的忠告是,「每隻馬都會踼腿,每頭騾子都會咬東西,所有的槍都會上膛,你碰到的人裡面,每兩個就有一個是笨蛋。」
  這些執行長們來自《財星》(Fortune)五百大到五千大企業,由專業的「高手經理人」、創業家,以及小開們所領軍。他們是網路公司的億萬富翁、金融服務供應商、軍火承包商、食品服務供應商、從電腦光碟到乳房填充物等產品的製造商,還有幾位連續創業者。有些人給我30分鐘,有些人給我幾個小時,甚至是幾天的時間來「跟隨」他們,對他們加以檢視,最後提出疑問。(有時,最高領導人一談到他們爬到最高層所花費的心血,就是停不下來!)
  為了取得次要的素材,我會和他們的執行長友人,他們其中一些人的另一半,有時則是和他們的小孩,在他們家裡,或是在他們選定的交通工具裡〔帆船、電動船、捕蝦船、灣流(Gulfstreams)、NetJets或Beechcraft Baron等私人客機〕,坐下來談。有時,在執行長不在場的情況下,我會受邀和他們一起上教堂,參加家庭聚會、同學會、公司野餐等。我的先生和我曾經和他們當中一些人一起騎腳踏車、登山、露營、打獵、釣魚和划船。(他們不是只會坐在桌子後面看股票行情而已!)
  當然,從訪談的過程中我得到了相當有趣的經驗,但我主要的目標是盡可能從中獲得學習。每次我和他們會面的目的,就是想提供最有用的資訊,讓那些向來「一成不變」的人隨手就可得到這些資訊,而這些是你從調查報告中看不到的。
  從那些條理分明(有的沒那麼有條理)的對話中,你會得知他們從自己的導師那兒獲得的建言、他們為自己建立的規則,以及他們加速職涯發展的方法。你會發現既好且實用的資訊,這些資訊對他們很有用,因此你可以將它們融入對你有用的資訊中。
  他們所談的諸多事情對我而言就像是一個良師益友在講話一般,而不是從企業或政策面的角度出發。為了傳達切題的資訊,了解他們談話內容的完整精神與情境脈絡,但又不要以「具名」的方式來記錄,因此,我會用「一位執行長表示……」的寫法,而我最常用的手法則是,將引述的話直接與正文做區隔,例如下述。
  黛博拉,妳在妳的某本書上引用我說的話,雖然在瀏覽書店時,我很喜歡看到我的名字被印出來,但當我提出一些內心的想法與見解時,人們卻會認為我只不過是在講公司的政策。還有,我實在收到太多在自薦函上引用我的話的履歷了……。你知道,我很願意和妳聊聊,盡可能讓妳的讀者有所收穫,因此,如果不直接刊登我的名字,我會很感激。    我同意他的說法,因為我的目的是:(1)讓執行長們可以自在地暢所欲言;(2)讓每件有價值的事都能為你帶來助益;(3)提供高度信任、坦率、真誠的建言;(4)讓你身歷其境,覺得好像與我及一群執行長打著赤腳、坐在海邊的吧台邊(或是在川普大樓吃午餐),像朋友般談天。有些引述是具名的,因為它們是公開的紀錄。無論如何,哪位執行長說了哪些話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的忠告與建言大同小異且極為可行-而且他們願意告訴你。
  這本書會仔細分析與說明,領導四大要素的實際評估標準,這四大要素分別為:技巧、信心、持續溝通,以及與同事合作-在關起門來的管理發展會議上,你必須被稱為「先驅」、「創始者」、「救火員」、「呼風喚雨專家」、「勇敢的人」或「全勝王」。
  我的目的是,讓你在讀這本書時,把它當成你「徒手攀爬」陡直的商業世界時的工具。在這個世界裡,沒有固定的路線,也沒有固定的規則。我的願望是你、我的讀者,可以:  逐步進化。  認識這個世界。  減少任何有害的影響。  盡可能以最漂亮的姿態往上爬。  和他人分享經驗。  經歷一場屬於你自己的冒險。
  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說,他真希望在更年輕的時候就開始投資。(他6歲就開始投資了。)無論你現在處於哪一個職位,規劃你的未來一點都不嫌晚,也不嫌早。你現在所處的位置是你過去的選擇所造成的,而你未來的位置則取決於你現在的決心。帶著你的決心,接下來的內容將會助你一臂之力。你還在等什麼呢?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