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波動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9月

市場波動

作者:羅伯特·希勒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
出版日期:2007年05月01日
ISBN:9787300080628
語言:繁體中文

希勒教授著述的《市場波動》詳細論述了如何運用數學分析和行為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對公司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房地產市場、土地市場、」商業組織市場、商品市場,可收集品市場和外匯市場等投機市場中的價格波動進行研究。 全書共分六部分,26章。第一部分提出一些基本問題和可以選擇的模型,第二部分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和行為分析方法對股票價格波動及股票市場有效性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第三部分主要應用計量經濟學方法牙口行為分析方法對利率期限結構,債券價格和債券市場波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第四部分主要研究住房市場的有效性問題。第五部分主要研究總體經濟變化的最終根源以及股票市場價格變化的決定因素。第六部分主要應用行為分析方法對股票市場和住房市場的投資者行為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書中的大部分內容是羅伯特·希勒和約翰·坎貝爾等學者共同發表在《美國經濟評論》、《政治經濟學雜志》和《金融雜志》等著名期刊上的論文;這些研賊果是現代金融理論研究和行為金融理論研究的經典力作。

第一部分 基本問題和可選擇模型第1章 股票價格與社會動態第2章 風尚、風氣和金融市場的泡沫第二部分 股票市場第3章 概述第4章 股票價格波動:初步評述第5章 股票價格變化太大以致不能由隨後的股利變化說明 其合理性?第6章 應用波動性測度評估市場有效性第7章 顯著違反現值方差不等式的概率第8章 股票價格、盈利和預測股利第9章 股利比率模型和小樣本偏差:蒙特卡羅研究第10章 股票價格的共同變化和股利的共同變化第11章 因素和基本面第三部分 債券市場第12章 概述第13章 債券市場波動:開篇綜述第14章 吉布遜謎團和實際利率的歷史變化第15章 長期利率波動和期限結構的預期模型第16章 協整和現值模型的檢驗第四部分 房地產市場第17章 概述第18章 單純家庭住房市場的有效性第五部分 總體經濟第19章 概述第20章 總體經濟變化的最終根源第21章 股票市場價格易變性的決定因素第六部分 流行模型和投資者行為第22章 概述第23章 1987年10月股票市場崩潰中的投資者第24章 繁榮和後繁榮市場中住房購買者的行為第25章 總結性注釋第26章 數據序列名詞索引人名索引

人們對所有投機性市場如公司股票市×場、債券市場、住房市場、土地市場、商業組織市場、商品市場、收藏品市場和外匯市場的價格變化的根源還知之不詳。為什麽股票價格常常在一年的時間里上升或下降20%甚至更多?為什麽長期債券有時也會出現這樣的狀況?為什麽我們有時會發現住房市場經過多年的價格穩定之後以一年跳躍式上升20%或更多繁榮起來? 這本書對投機性市場中價格波動的根本原因——有合適經濟意義的原因和起源於心理或社會的原因——做出了一些基礎性的研究。最近十幾年所進行的研究有的是我自己獨立完成的,有的是與約翰·坎貝爾、卡爾·E·凱斯、桑福德·J·格羅斯曼和傑里米·J·西格爾共同進行的。 本書的研究明確地涉及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住房市場,其目標是揭示應該對投機性價格的變化負責的人類行為模式。因此,本書涉及異常廣泛的領域,如應對投機性市場、為投機性市場制定政策或研究投機性市場中幾乎與每個人都有利害關系的狀況。 為了使本書更具有可讀性,我仔細地對各章內容進行了組織,以使得本書能夠為那些沒有什麽數學或經濟理論背景的人所閱讀。而本書更有技術性的部分以指導讀者通讀這一部分剩余章節的概述章開始,概述章並沒有包含數學內容。另一方面,某些章節有相當強的技術性。這些章節包括對支持本書中一些有爭議的理論的統計方法和模型的完整描述。 不需探究技術細節,而只需要對這些基本結論有一個大致了解的人的閱讀方案可能是從導言開始,然後閱讀第1章中1.2節前面的內容,再閱讀第2章的所有內容。這些內容給出了這本書的理論、這些理論與其他理論的對比、這些相互抵觸的理論所爭論的基本觀點。接著讀者可能要閱讀第3章,這一章以完全直觀的方式提出了本書隨後要提到的事前一事後價值(Ex-post value)和方差邊界的概念。讀完這些內容以後,讀者可能要通讀論述債券市場的第12章、論述房地產市場的第17章、論述商業波動的第19章和第20章、論述輿論變化和市場影響的第22章、論述1987年股票市場崩潰的第23章、論述最近房地產價格暴漲的原因的第24章和提出總結性意見的第25章。 本書大約三分之二的內容由我(常常有合作者)以前在各種專業雜志上公開發表的論文構成。我把以前公開發表的論文保持原封不動,沒有刪減或大量改動。這樣做的部分原因出於尊重有些文章的合作者的意見。此外,因為有些論文已經激起了巨大的爭論,所以我認為把這部分研究成果的重要論文不作實際改變地重印是有益的。唯一的改動是校正印刷和研究錯誤、增加本書內相互引用的參考文獻、對文章進行編輯以使論文布局符合本書的總體要求;論文沒有被更新過。因為文章保持原貌,所以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主題上的重復,但我已經盡可能降低內容的重復性。 本書其余的三分之一是以前不曾發表的內容,我認為它們是對基本結論、文獻綜述、批評者的討論、可選擇方法的討論、剔除不嚴密的結論的詳盡闡述和拓展。這些新內容的目的是使基本原則具有一般性,以及完善一直處於爭議中的思想。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