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會E事件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1月

字母會E事件

作者:陳雪童偉格駱以軍
出版社:衛城
出版日期:2017年09月20日
ISBN:9789869480291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252元

E

  字母會以A to Z的詞典形式開展小說創作,企圖將當代華文創作放回世界思潮的對話當中,透過未來、虛構、單義性、精神分裂、賭局、零度……這些字詞的路標,指向華文創作有多少主題、技藝與可能性。二十六回合的創作像是一場漫長的文學實境秀,小說家輪番上陣,賦予每一個詞語多面體的意義,這些作品已成臺灣當代的文學剖面。

  字母E 事件
  小說本身便是事件,小說必須讓自身成為由書寫強勢迫出的語言事件。
 
  小說不是陳述故事,而是透過語言讓事件激烈發生的場域。陳雪以尋找母親,描述一起事件成為生命的ground zero原爆點;童偉格描寫自認為沒有故事的平凡送貨員,卻有著扭轉一生的事件;駱以軍以香港尋人之旅,寫出事件如何製造裂痕導致毀滅;顏忠賢描述瑜珈中心裡罹癌化療、一位如溼婆的女子,思索末世福音的矛盾;胡淑雯在兒童樂園遠足中,揭露專屬兒童的恐懼與壓抑;黃崇凱讓民俗信仰飛出外太空,萬善爺可以當駭客、辦電玩比賽或者去KTV熱唱:黃錦樹以一棵大樹下的祖墳的魔幻事件,見證主角的成人。

本書特色

  ◎ 《字母會》將分四季出版,裝幀分別由四位設計師操刀。第一季A到F,設計者王志弘。

 

作者簡介

小說作者[依姓名筆畫]――

胡淑雯

  一九七○年生,臺北人。著有長篇小說《太陽的血是黑的》;短篇小說《哀艷是童年》;歷史書寫《無法送達的遺書:記那些在恐怖年代失落的人》(主編、合著)。
  
陳雪

  一九七○年生,臺中人。著有長篇小說《摩天大樓》、《迷宮中的戀人》、《附魔者》、《無人知曉的我》、《陳春天》、《橋上的孩子》、《愛情酒店》、《惡魔的女兒》;短篇小說《她睡著時他最愛她》、《蝴蝶》、《鬼手》、《夢遊1994》、《惡女書》;散文《像我這樣的一個拉子》、《我們都是千瘡百孔的戀人》、《戀愛課:戀人的五十道習題》、《臺妹時光》、《人妻日記》(合著)、《天使熱愛的生活》、《只愛陌生人:峇里島》。
  
童偉格

  一九七七年生,萬里人。著有長篇小說《無傷時代》、《西北雨》;短篇小說《王考》;散文《童話故事》;舞臺劇本《小事》。
  
黃崇凱

  一九八一年生,雲林人。著有長篇小說《文藝春秋》、《黃色小說》、《壞掉的人》、《比冥王星更遠的地方》;短篇小說《靴子腿》。
  
黃錦樹

  一九六七年生,馬來西亞華裔,一九八六年來臺求學。著有短篇小說《雨》、《魚》、《猶見扶餘》、《刻背》、《南洋人民共和國備忘錄》、《土與火》、《烏暗暝》、《夢與豬與黎明》;散文《火笑了》、《焚燒》;論文《論嘗試文》、《華文小文學的馬來西亞個案》、《文與魂與體》、《謊言或真理的技藝》、《馬華文學與中國性》等。
  
駱以軍

  一九六七年生,臺北人,祖籍安徽無為。著有長篇小說《女兒》、《西夏旅館》、《我未來次子關於我的回憶》、《遠方》、《遣悲懷》、《月球姓氏》、《第三個舞者》;短篇小說《降生十二星座》、《我們》、《妻夢狗》、《我們自夜闇的酒館離開》、《紅字團》;詩集《棄的故事》;散文《胡人說書》、《肥瘦對寫》(合著)、《願我們的歡樂長留:小兒子2》、《小兒子》、《臉之書》、《經濟大蕭條時期的夢遊街》、《我愛羅》;童話《和小星說童話》等。
  
顏忠賢

  一九六五年生,彰化人。著有長篇小說《三寶西洋鑑》、《寶島大旅社》、《殘念》、《老天使俱樂部》;詩集《世界盡頭》,散文《壞設計達人》、《穿著Vivienne Westwood馬甲的灰姑娘》、《明信片旅行主義》、《時髦讀書機器》、《巴黎與臺北的密談》、《軟城市》、《無深度旅遊指南》、《電影妄想症》;論文集《影像地誌學》、《不在場──顏忠賢空間學論文集》;藝術作品集:《軟建築》、《偷偷混亂:一個不前衛藝術家在紐約的一年》、《鬼畫符》、《雲,及其不明飛行物》、《刺身》、《阿賢》、《J-SHOT:我的耶路撒冷陰影》、《J-WALK:我的耶路撒冷症候群》、《遊――一種建築的說書術,或是五回城市的奧德塞》等 。

策畫――

楊凱麟

  一九六八年生,嘉義人。巴黎第八大學哲學場域與轉型研究所博士,臺北藝術大學藝術跨域研究所教授。研究當代法國哲學、美學與文學。著有《書寫與影像:法國思想,在地實踐》、《分裂分析福柯》、《分裂分析德勒茲》與《祖父的六抽小櫃》;譯有《消失的美學》、《德勒茲論傅柯》、《德勒茲,存有的喧囂》等。

評論――

潘怡帆

  一九七八年生,高雄人。巴黎第十大學哲學博士。專業領域為法國當代哲學及文學理論,現為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博士後研究員。著有《論書寫:莫里斯.布朗肖思想中那不可言明的問題》、〈重複或差異的「寫作」:論郭松棻的〈寫作〉與〈論寫作〉〉等;譯有《論幸福》、《從卡夫卡到卡夫卡》。

E如同「事件」――楊凱麟

事件――陳雪
童偉格    
駱以軍
顏忠賢
胡淑雯
黃崇凱
黃錦樹

評論E事件――潘怡帆

 

E如同「事件」 楊凱麟 小說並不只是為了書寫各種事件,不只是想寫個人、家族、性別、殖民與國族的奇聞異想,因為小說本身便是事件,小說必須讓自身成為由書寫強勢迫出的語言事件。 平庸的小說總是想填塞各種奇譚,而高明的小說家則使得小說變成怪奇本身,使得語言因小說書寫而瀰漫怪誕與驚奇。因此小說家並不一定說故事,但文學卻必須成為語言平面所掀起的文字風暴。 卡夫卡在他的日記裡寫道:「沒有或幾乎沒有一個我寫下的字與另一字相契合,我聽到子音尖銳地相互傾軋發出報廢金屬的噪音,而母音像是展覽會黑奴般高歌。」文學是如此浮沸在語言的熱湯上,字詞的衝突與角力使得每個寫出的句子都暴力刮擦著日常語彙。因為文學不是為了再現任何事物,屬於文學的每一個字皆躁動且通過書寫的反抗而在紙頁上重現語言的生機。小說不會因為說故事而啟動虛構的威力,虛構要求的更多(或更少),文字必須率先迫臨到自身的界限上,動員每一字詞以便將其從宇宙的一頭貫到另一頭,讓文學書寫著落在沸騰的字詞蟻動之中,然後是事件的即刻降臨。寫任何事情都行,但在動員字詞時讓其「飽滿於每個原子中」,吳爾芙如是說。 讓事件自我啟動於文字張力的過度飽和之中,或者,事件不過是小說語言的內燃與過熱。虛構的威力同時亦是逆反與越界的威力,是不可能契合的字詞在同一布置中的矛盾共存。讓書寫如同批龍之逆鱗,顛倒語言的經脈,發明嶄新的文法與句構,以便事件能在任何時刻任何地點湧現。 不是讓文字述說故事,而是對語言抽筋剔骨以便抵達事件激生的暴烈場域。文學就如同文字層級的暴動,事件在微語言學的分子化運動中積累,迫出語言的嶄新可能並成為文學生命本身。 (節錄) 事件 陳雪 那兩日,他們五人在酒店某一層樓的會議室,持續著上午至下午連續四場共七個小時漫長的座談。深圳,豪華客房玻璃窗外可見矗立的高樓群塊,建築之間裸出的天空顏色灰藍,目前對他們而言還只經歷過從機場到酒店的嚴重塞車,從酒店房間走到各個樓層吃飯或開會,看不出城市面貌的移動。 她將在下午一點半開始這場座談中發言十分鐘。只有十分鐘。 「今天我要說一個故事,它可能來自於真實,來自於夢,可能來自於想像,可能來自於我自己寫作某一個小說片段,也可能是某一個未被寫入小說卻是為了寫作而準備的片段」,她已無法分辨此事來源,寫作二十年,人生經歷、完成作品、構思想象、筆記殘稿,以及夢境,全都揉雜在一起。她說。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