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關頭見豁達:黃崑巖醫師談生命省思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1月
生死關頭見豁達:黃崑巖醫師談生命省思
黃崑巖教授在醫學界、教育界、人文界均有令人崇敬的地位,他以專業角度與我們談如何面對生命的開始到結束,談醫學的教育到醫術的執行,也叮嚀生活中的健康指標,與社會中值得關注的焦點。作者經歷豐富,可以由小見大,由平常之處直指問題核心,令人嘆服並深自省思。 日劇《白色巨塔》在台灣造成轟動,關於醫術與醫德孰輕孰重的問題,引起了熱烈的討論,在本書中亦有深入的探討。如何讓生命更受尊重?如何提升醫學環境的素質?培養國民的人文精神、深耕醫學教育,成為刻不容緩的課題。作者簡介 黃崑巖 台灣新竹人,台大醫學系畢業,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微生物博士。 曾任台大醫院外科住院醫師、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是國際上研究干擾素與感染免疫的知名學者。 上海醫科大學榮譽教授、台大醫學院客座教授、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創院院長及教授、台灣數所大學通識教育講座。 現任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全國醫學院評鑑委員會(TMAC)主任委員、教育部醫學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著有《黃崑巖談教養》、《醫師不是天使》、《莫札特與凱子外交》、《外星人與井底蛙》、《醫眼看人間》等書。《醫師不是天使──一位醫師作家的人性關懷》被多所醫學院選為指定教材。《黃崑巖談教養》上市不久即再版。 他非常關心國內醫學及一般教育的人文內涵,2004年二月總統候選人辯論時,曾以「何謂教養?」問題引起大家省思。
閱讀的技巧(代序)009 自始至終的尊嚴 ││生命省思 生命的倫理 017 活到老學到老的意義 020 天人合一的再認識 023 生死關頭見豁達 026 老兵不死只會凋零 038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 041 浴室裡的敬畏之心 044 從生醫科技看生命的尊嚴 047 我看通識教育 047 優生學的陰魂不散 053 人什麼時候有生靈? 056 延壽與老化 059 複製人與基因工程的倫理省思 062 又是核心價值問題引起的悲劇 066 對生物恐怖活動的應變政策刻不容緩 069 判斷該是醫師的生命 ││醫學教育教育乎? 訓練乎? 075 關節引起的省思 078 堅 持 081 判斷該是醫師的生命 084 教育為立國之本 088 醫師國考 091 當教育與生活脫節 094 學以致用 097 智識分子與知識分子 099 國際認證與評鑑 102 藉SARS為台灣醫學教育做剖析與建言 105 概觀 105 選對學生,先以一般教育洗禮 108 紮緊臨床教育 111 住院醫師 115 師資問題 118 護理教育及醫療商業化的隱憂 121 從ABMAC看台灣歷史的軌跡 125 從赫爾辛基看全球化 128 體檢的省思 ││康健生活 體檢的省思 133 指甲醫學 136 醫學要擺脫大男人思維 139 炎 症 142 重談背痛的外科治療 145 細菌與人類 148 生物戰與台灣 151 目的論 154 報了一箭什麼仇? 157 羅門諾夫王朝倒在血友病 160 流行病學四字不合時宜 163 沙拉裡的訊息 ││社會透視 用手吃飯 169 沙拉裡的訊息 172 看別人打盹 175 領導者 177 從圖書館長說起 180 被虐待的一定是弱勢 183 楊傳廣的包袱 186 美國人的世界觀 189 梵谷博物館 192 杜魯門與杜月笙是宗親? 195 文明收費 198 媚 外 201 少玩吧! 203 富者因富而更富 206 七字狂想曲 209 閏 年 214 蜂炮存在的意義 216 秘 書 218 給我一個掌聲 221
閱讀的技巧(代序) 閱讀是教養的起點。教養的存在雖然難於捕捉,但提到衡量一個社會教養的尺度,社會各界的閱讀嗜好是絕不能缺席的指標。台灣不是聯合國的會員,所以聯合國許多的統計數據很少有台灣的資料。幾年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做了一個統計,世界上每單位人口所出版的書籍數目,台灣排行第幾我沒有資料,但根據當時的數據,美國在世界排名第一,東方的日本則排名第二。據國內出版業者向我透露,台灣每月約有四千種新書上市,若以年為單位,這數字是四萬八千,是一個夠大的數目。如果一般國人有健全的閱讀嗜好與習慣,就能從這浩瀚的書海中挑出個人喜愛而值得一唸的書,加以細讀與思考或批判,一輩子唸的書累積下來將相當可觀,而我們這個社會也就不會這般庸俗,許多新銳作者也會受讀者的鼓勵而頻頻出現。我們為什麼要閱讀?閱讀是為了向別人表現自己有教養?或是為了得一張「智」識分子俱樂部的會員證?閱讀的目的不應在這低俗的層次。林語堂曾說當一個人拿起一本書,他就等於進入了另一個世界。我也可以保證,唸完一本書,你會更靠近開化的境界一步。當我們讀一本書,我們等於是和曾有不同閱歷的作者在對話。作者的見地與其邏輯會等著我們去品評與學習。如果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自己的見解會獲得修正而深化與優質化。日人齊藤孝在他的︽讀書力︾一書裡強調閱讀的益處,一能建設自己,認識自己的內涵;二能藉別人的歷練加速自己精神構造的提升;三能擴大自己的視野。這是助人成長的一道捷徑。而個人的成長如能普及,社會才能成長。但到底哪種書才值得我們唸?這是閱讀訣竅之所在。根據許多著者的論述,能助人成長的是我認為的教養書。書有四類,即專業書、娛樂書、教養書及工具書,而第三類的教養書是話題的焦點。哪一類的書稱得上是教養書?十六世紀的法國論述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認為教養書是能使人活得有尊嚴的書。尊嚴是什麼?我的摯友傅偉勳在他的巨著︽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裡說,人死得有無尊嚴全看他在世時活得有無尊嚴。蒙田與傅偉勳的說法加在一起,等於說明了唸教養書的重要性。閱讀教養書時,讀者一定會感受某種壓力,這壓力有如推開一扇門時需要用上的壓力一般,他是進入新心境與修正自己、提升自己所需要的推力。如果感覺不到這壓力,唸的可能就不是教養書。從另一角度來說,如果唸的是教養書但唸起來沒感到這壓力,讀者等於沒唸懂這本書,更顯然沒捉住它的要害。閱讀是要技巧的。我每次寫一篇文章要在電腦改正六次左右。文字的正誤、表達的完整、理念的陳述是否恰到好處固然都是重要關鍵,不能忽略的是文字的精簡。因為自己講求文字的簡潔,我唸書一定也不忘自己寫作時的原則,逼自己精讀它。又要精讀、思考,而又不因此減緩閱讀的速度,我們就得有所訓練。德國漢堡在希特勒崛起時期,有執德國金融牛耳的瓦布格(Warburg)一家。其中有一位金融大亨名叫齊格門(Siegmund Warburg),他後來在希特勒暴政加劇之際流亡倫敦,而終被英國封爵。在他的自傳裡說到,一個禮拜他平均要唸五本書,而這五本書裡很少包括金融經濟的範疇,可見他的涉獵是又快又廣的。他的閱歷引出閱讀技巧訓練的重要性。閱讀快慢會決定一個人智性成長的速度,難怪美國的學校教育到了高等學府還有閱讀技巧(Reading Skill)這種課程,這種課程配合讀書報告或研討會(seminar)的訓練,對訓練閱讀的速度以及捕捉講者或著者重點的要領是極為重要的。可惜偏重記憶、單向傳授知識的我國高等教育之課程中,開設這類課程的學校幾乎不存在,是我國在做教育這百年樹人工作時一個嚴重的盲點。教育不重視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或不督促學生把閱讀像瓦布格一樣地延伸到專業以外的領域,只會導致教養主義的衰退,這種衰退會和社會的沉淪成正比。閱讀的風氣在各國也正逐漸地減退是事實,但減退的原因各國不同。這種衰退在我們台灣是有特別值得憂慮的理由,因為我們的社會對教養的重視本來就不夠雄厚,閱讀從沒有成為一般人生活的重要習性,這可能與過去的白色恐怖也不無關係。換言之,我們的社會不具備招架這衰退局面的資產,更要憂慮的是這局面有所謂「實用主義」(Utilitarianism)的思維來助陣。e時代文化已經進入我們的周遭,這對我們來說是雪上加霜。我曾經代表教育部前往台灣重點大專院校訪視他們的通識教育成效,使我最氣餒的是,當我問學生他(她)們的知識來自何處,大多數的學生面不改色地回答我:「電腦網路」。我敢打賭由網路拾得的知識根本談不上知識的深化,因為它很少有作者在書中侃侃而談的空間,也沒有像書一般把思考的觸角伸到你意想不到的角落的妙處。如果我這書能帶給讀者一些壓力,我會很慶幸。因為這是一本我在各報章相關專欄所寫的文章彙集而成的,要不是九歌健行的陳慧玲小姐以及那裡的各位專家們的妙手和鼓勵,這本書絕不會成為讀者面前的教養書。幸虧經由她(他)協助整編而問世,如能蒙讀者與我前面幾本拙著對照細讀,我相信對您想經營一個更有意義的一生必會有些許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