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制度的功能和績效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專利制度的功能和績效

作者:寇宗來
出版社:上海人民
出版日期:2005年09月01日
ISBN:7208058415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78元

本書在對專利經濟學現有文獻的詳盡研究的基礎上,以經濟學的視角重新審視專利制度的本質,功能和績效。專利制度是當代社會技術創新、科技進步的重要保證。與一般專利制度研究側重制度產生、發展歷史、各國立法狀況和專利實施內容不同,本書立足「專利制度乃是社會計划者向潛在創新者提供的一種機密交換契約」,深入探討專利保護寬度、創新累積性、沉睡專利、專利申請行為的關系及專利制度對社會福利的影響,並通過嚴密的數理邏輯推衍,建立了評價專利制度的功能和績效的基本模型。 本書重新認識了專利制度的本質,認為專利制度乃是社會計划者向潛在創新者提供一種機密交換契約,並借此分析了專利制度的功能和績效。全書共分六章。 在第1章我們提出了三個基本問題:為什麽需要專利制度?其運行機制是什麽?專利制度的變化對社會福利有什麽樣的影響?在對專利經濟學的現有文獻做了詳盡但有選擇性的文獻回顧之後,我們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和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第2章構建了一個評價專利制度的功能和績效的基本模型。第3章考察了專利保護寬度和專利申請行為之間的關系。在第4章,我們追隨阿羅,將創新看作是信息產品生產和使用的過程,進而對創新的「積累性」給出了明確闡釋:如果沒有先期創新所提供的相關信息產品,後續創新將無法實現。第5章專門探討了沉睡專利。第6章以軟件市場為例考察了知識產權的實施問題。

總序前言第1章 導論1.1 專利的定義和知識產權的性質1.2 專利制度的合理性基礎1.3 最優專利機制設計1.4 專利制度的兩種替代機制1.5 專利制度的運行機制和本書的創新之處第2章 作為機密交換契約的專利2.1 專利和商業機密 2.2 商業機密約束下的最優專利設計2.3 產業革命為什麽沒有在中國發展?--對李約瑟之謎的再認識第3章 專利的保護寬度3.1 專利保護寬度的界定3.2 專利保護寬度和累積創新競賽中的信息披露第4章 累積創新中的利潤分配和投資激勵4.1 基本模型4.2 對基本模型的擴展第5章 沉睡專利5.1 作為核心專利保護傘的「沉睡專利「5.2 單期實物期權模型5.3 兩期實物期權模型5.4 結論第6章 專利保護的實施6.1 引言6.2 模型6.3 結論參考文獻後記

2005年,復旦大學迎來百年華誕,而復旦經濟學院也迎來了建院20周年的院慶。復旦大學的經濟學科歷史悠久,商科初創於1917年,1922年經濟學系成立,迄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並積淀了深厚的學術底蘊。在復旦的經濟學發展史上,既有過樊弘、許滌新、漆琪生、吳斐旦、朱伯康、宋承先、陳觀烈、蔣學模、張薰華、余開祥、洪文達、伍伯麟、洪遠朋、葉世昌、尹伯成等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老一輩經濟學家,又有目前在國內理論界名氣日盛的中年經濟學家,如姜波克、華民、張軍、李維森、石磊、張暉明、李慧中等。更為可喜的是,近年來復旦大學又有一批在經濟學界嶄露頭角的青年經濟學者涌現。「博學篤志,切問近思」,這是復旦的校訓,也是復旦經濟學人秉承的傳統。這批青年經濟學者大多出生於上個世紀70年代,幾乎都是在改革開放以後接受正規的小學、中學、大學和研究生教育,有些還在國外接受過經濟學教育,且都具有經濟學博士學位。因此就經濟學的訓練來講,他們經過現代經濟學的嚴格熏陶,經濟學理論基礎相對扎實,研究方法較為先進。目前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這一套叢書就代表了復旦大學部分青年經濟學者的研究成果。從內容來看,叢書又分為兩大部分:「轉軌中的中國經濟問題研究論叢」和「經濟學前沿問題研究論叢」。 「轉軌中的中國經濟問題研究論叢」是這套叢書的實踐篇。由於我國的經濟體制從原來的計划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我們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制度變遷,過渡時期經濟問題層出不窮,中國經濟從封閉狀態不斷走向開放狀態,融入全球化的進程不斷加快,社會科學家很少遇到的「實驗」機會每天在我們周圍發生。「轉軌中的中國經濟問題研究論叢」就是復旦青年經濟學人肩負振興中國經濟和中國經濟學的雙重使命,「旦復旦兮,經世濟民」,面對中國發展過程中不斷涌現的經濟問題,上下求索,各方求證,雖然還留有稚嫩的痕跡,但不失為一批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科研成果。 論叢涉及的范圍是廣泛的:全球化進程中的國際經濟問題;宏觀經濟增長問題;產業經濟問題;糧食安全問題和水資源配置問題。 在中國經濟改革的過程中,存在許多難解的頑症,地區市場分割就是其中之一。本來大國國內市場為充分發揮本國產品的比較優勢、規模經濟優勢和競爭優勢,提供了一個初始的有效的環境。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我國國內區際分工和區際貿易並不發達,國內市場被地方保護主義分割成區域性市場,使得要素價格均等化的國內資源配置效率無法實現,從而使我國在參與國際資源的優化配置過程中缺乏國內資源配置合理化的支持,最終影響到我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鍾昌標博士的《轉型期中國市場分割對國際競爭力的影響研究》一書考察了我國市場分割的表現、測定、形成原因和對國際競爭力的影響。針對市場分割對我國國際競爭力提升的影響,作者提出了諸如深化市場取向改革來消除區域性市場分割等政策措施,積極推進產業的橫向聯合,努力打破行政區域設置的進入壁壘,加大國內統一市場基礎設施網絡建設。 外國直接投資是改革開放以來說明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羅長遠博士的《外國直接投資、國內資本與中國經濟增長》與現有研究這方面問題的文獻不同,沒有局限於討論外國直接投資(FDI)對我國國內投資的溢出效應,而是運用1987—2001年我國省際面板數據,從FDI與國內資本關系的角度討論了它對轉型與增長的影響。他的結論是:FDI對國內資本成長的影響取決於金融對國內資本的支持力度;FDI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可以通過考察FDI對全要素生產率(TFP)具有顯著正影響而得到證明,相反,國有資本對TFP沒有顯著影響,個體資本對TFP存在顯著的負影響;FDI對國內資本投資有顯著的帶動作用,只不過這種作用主要體現在對國有資本投資的促進上。這些結論對我們理解FDI如可促進我國的經濟增長、FDI與我國的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處於一種什麽樣的關系之中以及我國金融體制將如何進一步更好地利用國外和國內資本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