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的房產人生雜記3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1月
丁丁的房產人生雜記3
匯集十餘年不動產代銷從業經驗,秉持中肯客觀原則分享社會大眾,讓你秒變房屋專家!
◎建築知識、買賣方觀念、房市關鍵、業界競爭……,不為人知的房產觀察全公開。
◎不論買方或賣方、置產或投資、現住或留給下一代,都請你先看過本書。
◎作者對事業的細膩投入與觀察,值得各行各業的年輕人參考與學習。
★★★一片叫好,欲罷不能,《丁丁的房產人生雜記》出第三集了!
作者用一個少見於同類書籍的角度來論述房產產業,
同時以十數年第一線代銷的工作資歷,
不藏私地分享客觀又真切的經驗,頗具專業知識。
用文字記載房地產人生征戰實錄,真誠、清晰、理性,不嘩眾取寵;
中肯、客觀、深入淺出,能讓業界及消費者快速了解房地產各個面相。
在台灣,房市一直都是被大眾所關注的重要議題。
房價的走勢、區域的發展、建設的期待、政策的更改,
也都在我們的生活中如影隨形。
購屋,是每個人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在民生必需品消費中
佔最大宗的資金量體,若對其缺乏認識,或許會因此從中造成自己的損失。
做為消費者的那一方,死不買房不會是個正確的態度,
但過度樂觀可能也不是個好方法。
身為銷售者的那一方,利益現實主義無法成就自己,
我們都應該要善於從挫折中找方法。
如果你是個正在找尋購屋、投資的買方,
能從此書中看到一般消費者比較不為人知的賣方小祕密與職業辛苦談。
如果你是個正在這個行業打拼的一份子,
可以從此內容獲得一些銷售靈感,或是買房比較普遍常見的消費心態。
◎房產代銷人員不為人知的心得、密法大公開,人人都是房產大贏家!
作者簡介
丁丁/丁士鴻
生於一個與不動產相關的環境與成長,雖入行未達先進前輩之資,但耳濡目染這個生態圈近三十年,聽到的故事,看到的真人真事,遇到的實際歷史,淋淋在目。
很難忘卻,也根深蒂固許久,也因如此,個人並不喜歡這個行業體系,總感人性現實與無奈,空虛與利益的交雜人生,似乎很難尋求到一個真實自我。
但若想實踐理想,財務自由,不動產又是一個不能被忽視的平台,於是告誡未來的自己,請在年紀尚輕時,就定位一個人生目標來努力吧。
當沒有人教的時候,請偷學。
當有人帶領的時候,請多問。
當自己獨立的時候,請自勉。
當自己小成的時候,請內斂。
當路途順遂的時候,請感恩。
當事不順己的時候,請潛沉。
我把自己的所有,以一種壓縮自我的挑戰,用文字呈現給大眾,這是一種真實,也是另一段有趣的旅程。
壹 建築知識
『車位坪數的意義』│購屋眉角
『雨遮不計坪,有差嗎』│無聊政策
『透天』│有土斯有財
『為何台灣房子都普遍難看』│順應市場
『建材等級差異』│CP值的來源之一
『建商與營造的差別』│小貼士
『風水無完美』│福地福人居
『坪效的意義』|換算的差異
『制震的祕密』│走馬不看花
『營造廠等級』│營造才是關鍵
『房地合一稅』│合法避稅
『住宅與商業區』│用途差異
『抗性的另一面』│一體兩面
『廣告戶還有嗎?』│策略
『雨遮計坪』│數字遊戲
『不動產食物鏈』│肉皮骨湯
貳 市場分享
『房市崩盤過後會如何』│有感透析
『不動產的數字運作』│神奇概念
『新竹捷運一說』│區域概況
『外送平台崛起』│實體店面該何去何從?
『市況結論原由』│中古屋 VS 新房
『買房就像上了台列車』│觀念
『你不買有人會買』│尊重市場機制
『年輕人對通膨無感』│歷史足跡
『疫情與房市』│影響有限
『三代同鄰』│隔代生活
『潛銷迷思』│操作與沙盤
『預售屋是賣什麼價』│多聞多瞭解
『行情的成立』│先有需求才有供給
『疫情與房價』│恐慌
『降息的影響』│房市春藥
『開價是甚麼』│不二價大流行
『店租不跌』│矛盾
『出租好還是轉售好』│務實答案
『關鍵一問答』│受用的事實
『市場恐懼』│群聚信心
『房價金流』│盈虧總有人損益
叁 買方觀念
『現代孟母』│隨學而居
『成本有上漲嗎』│通膨
『無殼族的怨念』│怪來怪去的
『看屋不該執著某個點』│越單純越好
『購屋新手懶人包』│簡單上手
『租與買的差別』│一念之差
『吃米得知米價』│消費邏輯
『真假屋奴』│認清事實
『買房沒有一次到位』│以小換大
『投資非自住』│先入不為主
『房子無完美』│多餘的完美主義
『租買差異』│金流真理
『有閒錢會放在哪?』│不同位階不同腦袋
『房貸,不是負債』│負債為何物
『購屋年齡層在想甚麼』│消費心理
『有預算就買品牌吧』│好口碑需要代價
『寬限期』│居住槓桿
『買房非兒戲』│為決定負責
『猶豫,就是該決定的時刻。』│果斷成就夢想
『不用去想誰買得起』│研判眼下
肆 賣方觀念
『業務比的是甚麼』│修心養口
『技術、技巧、技能』│摸模磨魔
『業務基本動作』│敬業
『建商是服務業』│轉念即轉型
『業務』│修行
『建材的意義』│刀口
伍 業內競則
『態度不見了』│嘆
『廣告』│邏輯
『行銷內外功』│相輔相成
『業務三能』│桌場如戰場
『裝睡的人叫不醒-上』│學會醒
『包裝的意義』│藝術
『廣告藝術』│逆思維
陸 房產心情
『偏激』│買賣理性為上策
『解讀透天』│差別甚異
『偏激』│買賣理性為上策
『稅制對不動產的用意』│正反對峙
『選戶邏輯不難』│青菜蘿蔔
『換約的意義』│物換星移
『置產賺的是增值率』│買房賺甚麼
『進退之間』│策略
『熱情牽動著工作效率』│重利則不力
『管委會素質』│自在人心
『燈不點不亮』│切勿先入為主
『裝睡的人叫不醒-下』│愛莫能助
『實登價』│參考價值
柒 自我審視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說易行難
『富人與窮人的循環』│很有趣
『競合時代』│斜槓製造機會
『夕陽產業是自己造成的』│咎由自取
『存錢才是最頂級的自律』│剩者為王
『跟自己比賽』│另種層面的無視他人
捌 地產知識
『通膨雞排論』│數字價值
『公設不是拿來用的』│思維
『推案地段決定品牌調性』│王中之王
『越來越小的空間』│變遷
『最荒謬的土地制度』│炒地可興邦
『車位坪數的意義』|#建築知識│購屋眉角 台灣的不動產權狀登記制度,車位是沒有獨立權狀的,其坪數也是附掛在建物底下,也等同於納入公設面積,因此在中古的售屋資料與實價登錄的訊息中,都是將車位坪數含在總建物面積內,以至於沒有透明的車位成交資料揭露,與不合理的單價計算。這樣不完善的登記體制,就產生了以下狀況。1.車位沒有獨立出來的資訊。2.車位成了稀釋單價的工具。3.中古單價行情與新案脫鉤。4.中古車價無法做市場比較。預售屋,我們都會這樣看:房屋單價是多少?車位單價是多少?房屋坪數是多少?但,不會特意多問車位是幾坪,問了也沒意義,也不會有人將車位坪數大或小當作是決定購屋的考量。除非,預售或新案賣方刻意混淆視聽,為了將銷售房屋的認知單價降低而故意將其坪數納入總價計算。換言之,車位買越多,單價就會感覺越便宜。所以在實價登錄之中,為何同個社區隔壁或上下戶有時候會看到差異頗大的單價落差,因為價格高的那間可能是沒車位或只有一個,但單價低的那戶車位數量就會比較多。利用制度上的漏洞來製造不對等的房價,是沒有道理的。就跟仲介無法幫你拆算個中古屋的獨立車價一樣。新建案也不該用這種方式來用做刺激銷售的手段。車位坪數無論是多少,你的格子尺寸就是那樣子。大車位就是寬250cm長550cm。小車位就是寬230cm長550cm。那些坪數都是地下室的平均公設面積持分,與建物公設比有絕對的關係,但對購屋者而言,車位登記面積真的一點意義都沒有。在新建案的銷售邏輯上,車位是先買先選。在使用者的購買邏輯上,車位是路衝最好。所以如果你住的社區看到那個很棒的位置,毋庸置疑,那個人很早就買了,反之看到鄰居怎麼會選那種難停又遠的地方,代表他是很晚才買的。車位的選購原則,首重進出動線,在來是離梯廳距離,其他的條件就沒有那麼重要了。在過去法規不嚴謹的時代,建商會透過調控車位坪數來讓銷售利潤增加,而如今非昔比只是成為令建案銷售公設比看起來比較漂亮的工具而已。車位持分坪數越大,住家公設比越低,售屋單價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