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前的精準判讀:巴菲特多次推薦,質化分析的12項金律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1月

投資前的精準判讀:巴菲特多次推薦,質化分析的12項金律

作者:蘿菈.黎頓郝斯
出版社:商周
出版日期:2018年03月10日
ISBN:9789864774135
語言:繁體中文

巴菲特:「我強烈認同本書作者的論點。」第一本教散戶如何真正讀懂企業公開訊息的經典★巴菲特於致股東信中隆重推薦★入選波克夏股東會必讀經典書單★《巴倫週刊》等財經專業媒體、知名投資家同聲好評巴菲特最喜歡的資料來源是公司的年報,但如果只看財報數字起伏,其實並沒有看懂整個企業的經營全貌,未考慮到公司的質化因素。本書從公司高層釋出的公開訊息著手,提出12項檢驗企業體質的基準,包括:企業誠信、資本管理、坦白無隱、股東關係、經營策略、商業模式等等。所有資訊皆可從年報中的字裡行間逐一檢驗,在語言文字中尋找線索,看出哪些執行長值得你信任、值得投資。巴菲特曾說:「追隨市場的人是傻瓜。」犯錯的是人,不是市場。有些執行長的言行可以把讓你獲利入袋,有些執行長卻可能在一夜之間摧毀一切。這本書教你辨別其中差異,找到真正適合長期持有的績優股。【本書特色】1. 大量引用巴菲特致股東信中的金句,以另一種角度解讀相關投資哲學。2. 可做為年報分析時的輔助,教你不只看數字,更要看文字,不至於被會計花招後的灌水財報數字眩惑。3. 以一般常識就能偵測企業溝通的開誠布公程度,看出哪些執行長值得信任、值得投資,哪些執行長則不值得。4. 博引眾多企業案例,如安隆、雷曼、AIG、通用汽車……等等,清楚解讀各公司年報中的風險因子。【專業推薦】《公司的品格》作者 李華驎獵豹財務長 郭恭克價值投資法專家 溫國信暢銷書作家/價值投資者 雷浩斯《商業周刊》財富網專欄作家 Mr.Market市場先生 「一般投資人不具備巴菲特天生的洞察力,但是可以透過這本書闡明的概念來學會這個技術。在還沒看這本書之前,我自己也運用了類似的分析技術。本書列出12個重點關鍵字敘述項目,並且透過統計資料列出相關關係,增進你對這個概念的理解。」──雷浩斯,暢銷書作家/價值投資者「如果一家公司董事長連向股東陳述經營理念的能力都沒有,或是連一年才交一次的作業都不肯好好寫,這家公司憑什麼得到你的信賴?本書提出不同於傳統的思維,很值得台灣經營者和投資者好好思考。」──李華驎,《公司的品格》作者「投資人應該要更注意執行長如何管理資本、表達溝通。本書探索了股價起伏與執行長誠信高低之間的關係,非常值得投資人一讀。」──《巴倫週刊》(Barron's),財經專業媒體「在你只看數字就投資之前,先來讀一讀《投資前的精準判讀》。黎頓郝斯女士很有說服力地闡明,執行長的用字遣詞同樣重要。」──詹姆斯.海斯科特(James L. Heskett),哈佛商學院貝克基金會教授「黎頓郝斯女士歷經十餘年研究,分析眾多執行長的溝通方式、領導線索,從中發覺到企業文化真的會影響績效。」──路易斯.莫曼(Louise Morman),邁阿密大學洛克希德馬丁領導力機構

作者簡介蘿菈.黎頓郝斯L. J. Rittenhouse黎頓郝斯是華爾街資深女將,現任投資人關係與危機溝通顧問業者黎氏評等公司總裁。她曾經榮登「企業行為最受信任一百大思想領袖」名單,擔任財星五百大企業最高階主管的策略發展與溝通顧問,在高級經理人坦白無隱方面提供建議。黎頓郝斯根據二十多年的投資銀行和策略性諮詢的經驗,發展出深具開創性又獨一無二的財經語言工具,根據坦白程度高低等指標,為執行長的溝通文字排名。這種工具可以用在發表季報盈餘的電話會議、執行長致股東報告書、投資人說明會和企業所有的溝通上。黎氏文化與坦白程度年度調查已經成功顯示,高階經理人高水準的坦白無隱程度,跟公司股票優異的市場表現息息相關。黎氏評等的調查曾經在有線電視新聞網、國家廣播公司商業台和MSNBC報導過,也得到《華爾街日報》、《巴倫金融周刊》、美國全國投資人關係協會、美國獨立投資人協會、董事與董事會協會、日本投資人關係協會推薦。黎頓郝斯獲有哥倫比亞大學管理碩士學位,著有《買你金信任公司的股票》(Do Business with People You Can Tru$t)、《巴菲特致股東報告書至高無上精華》(Buffett’s Bites)。譯者簡介劉道捷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國內財經專業報紙國際新聞中心主任,現專事翻譯。曾獲中國時報、聯合報年度十大好書獎及其他獎項。翻譯作品包括:《跟華爾街之狼學銷售》、《血戰華爾街》、《2017-2019 投資大進擊》、《2014-2019 經濟大懸崖》、《資本家的冒險》、《下一個社會》、《打敗大盤的獲利公式》、《梅迪奇效應》、《投機:貪婪的智慧》、《大逃稅》、《全球經濟的關鍵動向》等。相關著作:《2014-2019經濟大懸崖:如何面對有生之年最嚴重的衰退、最深的低谷》《2017-2019投資大進擊:全球趨勢專家首次揭露一輩子一次的投資良機》《一週賺進300萬!網路行銷大師教你賣什麼都秒殺》《下一波經濟狂潮:從人口、債務、物價指數剖析未來十年全球經濟的贏家與輸家》《全球經濟的關鍵動向》《比生病更可怕的醫療陷阱:別讓不必要的治療同時傷害你的健康和荷包》《當大家都低頭看手機,你要怎麼賣東西?》

序言第一章     執行長的溝通和表現第二章     企業文化、誠信和價值觀第三章     創製永續事業模型第四章     資本管理第五章     坦白無隱與溝通風險第六章     策略第七章     領導能力第八章     願景第九章     利害關係第十章     負責任第十一章 坦白無隱與負責危機第十二章 真實性

價值投資者/財經作家 雷浩斯這本《Investing Between the Lines》,直譯應該是:在字裡行間找投資機會。它內容主旨很簡單,就是希望幫助投資讀者透過閱讀年報,找出值得投資的公司。眾所皆知,史上最偉大的投資人巴菲特,他最喜歡的資訊來源就是上市公司的年報。年報是人人都可以取得的公開資訊,那麼為什麼大多數投資人看了年報、卻沒辦法像巴菲特一樣解讀資訊呢?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很多人不具備巴菲特自述的《高機率洞察力》。什麼是《高機率洞察力》呢?就是透過仔細的觀察,推測未來可能發生的正面與負面事件,進而採取應對策略。它可以應用在直接與人面對面接觸,也可以透過廣泛閱讀之中看出模式。一般投資人不具備巴菲特天生的洞察力,但是可以透過這本書闡明的概念來學會這個技術(你不必發明iphone,你只要會用就好了。)本書作者Rittenhouse思考條理分明,她在書中列出12個重點關鍵字敘述項目,並且透過統計資料列出相關關係,增進你對這個概念的理解。你可能會思考:這本書對台灣投資人有什麼幫助?本書的原則要應用在台灣股市,可能會略有難度。主要是大多數的年報都是按照主管機關規格來寫,鮮少有老闆特地要求的。但是這些原則可以應用在媒體對老闆的關鍵形容詞上,我研究過後,發現一些好老闆幾乎都有以下的形容:低調,惜字如金,重視數字,有學者的感覺,重視誠信和負責任。雖然最後講誠信和負責任有點八股,但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做一些正面敘述的時候,竟然要不好意思開口?又是什麼時候開始,對於負面敘述的酸文、假仁假義的牟利、斷章取義的偏頗和上市公司肥貓的貪婪顯得見怪不怪、理所當然?你能想像一個不重視股東、不負責任的經營者,會打算建立一個永續的公司嗎?如果經營者不打算建立一個永續的公司,那有可能花心力去經營好公司嗎?如果不是好公司,那你為什麼要買入這檔股票呢?這是簡單的邏輯,但是越簡單的事情越多人會忽略。在還沒看這本書之前,我自己也運用了類似的分析技術。看完這本書後進一步的擴充了我腦海中的資料庫與整體概念結構關係。為了徹底了解這本書的作者思考,我還上網找了她的前一本書《Buffett’s Bites》。這兩本書相輔相成,你可以拿一支紅筆將書中的重點畫線,將你認爲特別有感觸的段落列成清單,再應用清單比對你認為想買入的好公司。如果有些公司雖有名氣,卻不符合你的清單要求,那麼該略過。如果有些公司符合你的清單,市場卻還沒反應,這就證明了你發現蒙塵的珍珠,也發現了市場誤判下的機會。

危機可能跟個人或公眾有關,如今公共危機的新聞會透過iPad、Google快訊和有線電視新聞網的篩選,一天二十四小時、一週七天時時傳播。你最近看過多少跟危機有關的消息?歐元危機、中東動盪、反恐戰爭、氣候變遷和持續性的全球金融亂局,應該都算數吧?美國碰到的危機層出不窮,包括政治上的兩極化、貧富差距擴大、學生貸款負擔、健保危機、社會安全危機,巨額國債也是危機。然而,有一種危機不會在你的螢幕上出現,名字叫做「企業坦白無隱危機」,也就是高階經理人的溝通愈來愈不明確、愈來愈迴避事實,可能進一步危害經濟狀況。 如圖十一。一所示,我們黎氏公司的排名顯示,過去十年來含糊其辭的高階經理人急劇增加。黎氏評等公司二○○二年的調查中,含糊其辭的得分加在一起有九千六百分;到二○一○年,得分增加三倍以上,高達三萬二千分。 看看下面這些含糊其辭的趨勢: 一、二○○二年時,我們公司調查的企業中,有四三%列入最不含糊其辭的公司,得分為零分到三十三分;到二○一一年,只有二一%的公司名列最不含糊其辭的企業。 二、同樣的,在我們公司的調查中,最含糊其辭四分之一公司的含糊其辭得分也急劇惡化。二○○二年時,只有八%公司在負分減正分後,在含糊其辭項下得到負分。然而到二○一○年,這種坦誠不足的群組,在受訪公司中占了二三%。 趨勢顯示高階經理人的坦白程度一直在下降,這種事實妨礙了企業領導人尋找和執行有效解決多重危機的方案──為什麼呢?因為前面我們已經看過,過分含糊其辭可能使領袖對摧毀財富的風險視而不見,對新的獲利機會也視而不見。 良性和惡性的含糊其辭 這些年來,黎氏評等公司已經為良性與惡性含糊其辭發展出若干特別的名稱。良性含糊其辭包括:一、編造;二、陳腔濫調;三、術語;四、陳腐文詞。採用這種文字會掩蓋問題、逃避事實。這些詞句就像垃圾食品一樣,可能讓你立刻滿足,卻缺少必要的營養,無助於促進健全企業成長。範例諸如: ●要找機會促進連結的標準化。金融卡在任何地點都可以用,是因為銀行業有遠見,知道如果競爭對手願意合作、支持共通的系統,私營生產力成長可以轉化為價值高得多、創造營收和利潤的機器。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