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你也會變老:父母最需要你做的39件事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1月
有一天你也會變老:父母最需要你做的39件事
「有一天你也會變老」,這是一句多麼殘酷又寫實的話,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的路程,但同時也是生命美麗的蛻變。當你看到一頭銀髮、滿臉皺紋卻堆著笑容的老人家,他們散發出的慈祥光輝,讓你的心倍感溫暖而跟著微笑。
『世界因老人的存在而美麗』
每個人都會隨著時光的逝去而年華老去,從小疼愛、呵護我們的爸媽,會比我們更早面臨到這一個關卡,當我們越來越強壯、越來越有能力時,爸媽的身形就越來越衰老,原本健康的身體開始接二連三的出現小毛病、老毛病,讓不少年過五十的父母就感到體力衰退,要如何抓住青春的尾巴,保養身體、維持健康?
一直以孩子們的守護者自居的父母,或許難以開口要求孩子的協助及照顧,身為子女的我們夠不夠細心,察覺他們的需要?如果了解他們的需要,你知道該如何做嗎?
本書以父母的立場為出發點,詳細列出39件他們的「需要」或「可能會面臨的問題」。
包含居家生活細節的大小事:
.從退休後的心理調適,教你如何幫助他們從不服老的心態慢慢轉變到認知自己的變化,進而接受、調整生活形態。 .常見於一般家庭的溝通問題,生活觀念、敏感問題、爸媽跟誰住、如何挑老人保母等。 .重視他們的生活需求,食、衣、住、行、育、樂面面俱到,由生活飲食著手做好健康照護、出席特殊場合的裝扮、居家動線的規劃等。 .10項常見的老年疾病預防及處理,身心靈兼顧,讓你做好準備,萬無一失!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當生命將走到盡頭,你要如何陪他畫下完美的句點。
每個人都會老,老化究竟是什麼?該如何適應?!一旦從職場上退休下來,又該如何調適心情、愉悅的迎接老年期生活,關鍵就在於是否能接受變老的這個事實!
不少執著的長輩,放不下遠去的青春,又堅持著不肯改變的生活方式,讓自己身陷於潛在的危險當中,我們該如何包容、協助他們,正是做為子女需要仔細思量的課題!
父母隨著年紀越來越老,慢性疾病及生活自理能力必會受到影響。如何注意父母的健康情形,以及如何預防疾病的產生,讓父母在身體狀況仍良好的時候就加以注意預防。
相信大家都希望自己所摯愛的親人一生都能平安健康,但「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面對父母生活自理能力已不佳的狀況,書中列出父母最須要你關心、注意的事,並提供子女一些建議,希望可以減輕子女在照顧初期的手忙腳亂,以及因為照顧問題而造成的家庭衝突。
本書特色
*集結台大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化生醫科技、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老人福祉協會、台灣失智症協會、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等22位專業人士共同著作。
*完整整理出39件爸媽最需要你協助做的事,在爸媽為你付出了青春年華之後,他們腳步開始變慢、頭髮變白、身體狀況變差時,教你可以為他做什麼,展現你的貼心與孝心!
*全球討論的高齡化議題,最重要的就是老年健康生活,家有一老問題少不了!教你如何做好準備,保障全家人的生活品質!
*每個人都會變老,這是人生必經的過程!幾歲才叫做老?許多人年過五十就開始感到體力衰退,要如何抓住青春的尾巴,保養身體、維持健康?
作者簡介
本書由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集結22位專業人士共同著作。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成立於民國85年,是國內第一個倡導家庭照顧者權益並提供服務的公益團體。結合全國家庭照顧者及關懷家庭照顧者之社會人士及團體,積極爭取家庭照顧者權益。目前在全台各地已輔導成立了10個地區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
現在為了讓更多人能接觸、重視家庭照護議題,特別找來以下各個領域的精英,讓他們來告訴你,當你的父母年華老去、健康不在,你將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該如何處理,做好準備,才能陪爸媽一起輕鬆快樂的走過老年生活!
作者群: 中化生醫科技總經理 李宗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主治醫師、陽明大學臨床教授 李麗莞 中化生醫科技居家照顧事業處行銷經理 沈于新 台大醫院藥師、組長、台大臨床藥學研究所臨床指導藥師 吳如琇 台大醫院北護分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吳敏如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 吳玉琴 新北市立仁愛之家主任 林美珠 台北市大安老人服務中心社工員 林勝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血液腫瘤科主任 林哲斌 中臺科技大學老人照顧系主任 郭慈安 中華民國老人福祉協會秘書長 陳維萍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發展部主任 袁慧文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腎臟科主治醫師 徐永勳 中化生醫科技居家照顧事業處處長 張清豪 中化生醫科技居家照顧事業處教育訓練經理 常靜蓉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 湯麗玉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眼科主任 曾國亮 台北榮民總醫院營養部臨床組組長 楊雀戀 學學文創時尚美學講師 蔡素香 盧靜怡皮膚專科診所院長 盧靜怡 台北榮民總醫院胸腔部主治醫生 盧崇正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工員 謝瑋婷
Chapter 1 陪我樂觀面對退休生活第1件 助我勇氣跨越怕老的心態!第2件 陪我一起面對老年生活吧!第3件 可以陪我去做健康檢查嗎?第4件 我不是不講理,也不是鬧脾氣…
Chapter 2 用心照顧我第5件 請正視我的年齡,我們的身體狀態不一樣!第6件 兒女不只一兩個,你能照顧我嗎?第7件 我生病了,但你正在拼事業…第8件 當我出現憂鬱、失眠、妄想等精神問題…第9件 當我記憶衰退、判斷力變差…第10件 如果我不舒服,請帶我找對醫生!第11件 如果我發生緊急事件需要急救…第12件 我需要被照顧,也希望家庭團結!第13件 挑對老人保母,對我才是真的好!第14件 我該跟誰住?請開家庭會議找共識!
Chapter 3 重視我的生活需求第15件 我需要健康無負擔的飲食第16件 我需要安全用藥沒煩惱第17件 我需要出席特殊場合卻不知如何裝扮第18件 我需要合宜的居家動線第19件 我需要用輔具提升生活品質第20件 我需要參與休閒活動的動力第21件 關於健康照顧的觀念請與我溝通第22件 關於生活的敏感問題請細心對待第23件 當我滿頭白髮請幫我挑選染髮劑第24件 當我不能彎身請幫我修剪指甲第25件 當我裝上假牙請教我如何清潔第26件 當我看不清楚請幫我挑選老花眼鏡
Chapter 4 注意我的身體狀況第27件 幫我做好預防,別讓癌症找上我第28件 幫我留意中老年常見的眼睛問題第29件 幫我謹慎注意,別讓我洗腎第30件 幫我解決聽力衰退的問題第31件 幫我留意三高的徵兆第32件 幫我處理五十肩與骨刺第33件 幫我預防退化性關節炎第34件 幫我預防二次中風第35件 幫我解決惱人的皮膚搔癢問題第36件 幫我處理讓人寸步難行的雞眼
Chapter 5 面對我離去前你該做些什麼第37件 請協助我辦理老人信託與預立遺囑第38件 當我要離開-請做最壞的打算,最好的準備第39件 當我要離開-我們如何面對死亡這件事
推薦序1
健康活到老,健康的老去 ---推薦《有一天你也會變老》
我年輕時,記住了一句西方諺語,至今難忘:「長期來說,人都會死。」
多好啊,一句話,道破生命的有涯,不管你活多久,活得有多得意,終須一死,難怪日本人愛以櫻花的綻放,來隱喻生命最美好的終結。
不過,這樣的理解,多少還是出於一種年輕浪漫的遐想,畢竟能讓短暫生命如櫻花般絕美式的終結,於多數平凡如我者的一般人,仍屬太奢侈的念頭。更多的人,是平凡的過一生,包括平凡的過日子,當然也一定是平凡的生老病死,樣樣不缺。
於是乎,「長期來說,人都會死」這個事實,想要瀟灑的、大聲的講,還得過一關前提,那就是:你先得「健康活到老」,然後才「健康的老去」。這「健康」的含意,既有生理上的健康,更有心理面的健康。因為在人都會死之前,你若老得很辛苦,老得很寂寞,老得拖拖拉拉,老得不乾不脆,那很抱歉,老死之前,那段老的日子,你必然過得極不快樂,甚或,會有生不如死的決然。不然,台灣老人自殺的比率,不會那麼樣的高!
我自己到了中年,雖然由於晚婚、晚有孩子,以至於在「家有少妻,高齡奶爸」的雙重壓力下,不得不以「裝年輕」、「假少年」的幼稚心態,來武裝自己已然中年的生理事實。但我心底很清楚,「老」這件事,於我,於我的少妻,於我的女兒,都是一樁無須逃避、亦無從逃避的日常功課。我可以每天跑步,注意飲食,定期健檢,以妻子孩子的未來幸福,當自我要求的動力,但我依然很清楚,對「老」這件事,我要比我同輩的早婚朋友們遠遠更關切不可!
另外一個理由是,我很幸運,父母都健在,但我這長子的半百化,意味了他們也早跨入七十幾、八十幾的門檻。這些年,我眼見他們逐漸老去,老爸不再能爬上爬下修燈泡、漆屋頂;老媽不再能做年菜、蒸年糕;老爸精神不佳,老媽膝蓋老化;連我們幾兄妹成家後與爸媽的家庭聚會,都因為他們胃口的改變,身體的健康狀態,而一反昔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酸甜苦辣樣樣皆來的習慣了。
我更清楚預見的是,我家四兄妹,小時候每逢開學交學費,爸媽臉色都很陰沉,那是又要舉家節衣縮食一陣子的訊息。可長大後,兄妹彼此出錢出力的照顧爸媽,卻又讓我們感覺「好佳在,是幾兄妹,不然一個小孩的話,怎麼撐啊?」光是陪父母輪流到醫院,就可以拖垮那唯一的小孩啊!
我必須承認,這幾年,我花比較多的時間,去關注老年福利、老年權益;也密切思索高齡社會的台灣,應如何在社福、在長照制度上,做好投資。不然,少子化加高齡化,未來台灣整體的命運,實在難以想像。
老,的確是令人鬱結的命運,不過,誰能閃躲呢?
「有一天你也會老去」,這是人生最公平的歸途,無論我們既往過得如何,老去這段歲月,過得好或不好,很大一部分,取決於我們在未老之前,早作綢繆;多思索「你也會老去」這議題,等於是提醒我們,對周遭的銀髮族,要早些投以關注,這不但於他們是幸福感的保證,更是對我們自己的未來之老,做好一次次的演練。人生可以有櫻花般璀璨的鼓舞,可是關於如何老去這檔事,還是像四季遞嬗那般色彩分明、節奏天然吧。
蔡詩萍
推薦序2
照顧年邁父母不用怕,「懂老」就能有面對的勇氣與方法
不管你現在幾歲?10或50歲,你都朝向「成為老人」的目標逐漸邁進。
人不能在自己成為老人時,才要開始認真瞭解老人。當你開始不知如何與自己的長輩溝通,或者家中長輩開始需要長期照顧時,你才「驚覺」你不懂老人,那時你已經陷入了人生的困頓。突然而來的龐大精神壓力及照顧負擔,往往會壓的我們喘不過氣來。面對含辛茹苦、帶我們長大的父母逐漸老去,愈來愈需要我們的親身照顧時,我們卻早已陷在忙到不可開交的生活打拚之中,此時要抽出身來,全力照顧臥床或失能的長輩,常會讓自己的狀態陷入天人交戰的心理壓力!
提筆寫序的時刻,我高齡95歲的阿嬤正因氣溫驟降,感冒引發肺炎住院中。回想3年前,阿嬤不慎跌倒受傷,被醫生宣判她終生無法再站起,家人決定先讓阿嬤好好休養,等待傷勢好轉後,積極鼓勵她參加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健康促進與各式活動,沒想到幾個月後,阿嬤竟可以站了,甚至還可以用拐杖走路,行動恢復自主功能,讓阿嬤的心情大為好轉。但隨著年齡增長,必需面對身體功能的退化,一個氣溫驟降、一個跌倒不慎,這些都會讓高齡長輩的身心出現重大變化…。
在閱讀這一本書的每一章節時,真實的案例、生活化的專業闡述,無疑是提供了子女一個深入淺出、專業又實用的照顧手冊。尤其在網路世界的確有無數老人照顧或醫療相關的資訊可以取得,但卻都是各自獨立的單一面相,缺乏整合性的串連。在「有一天你也會變老」一書中,從老人的身體與心理變化的需求,到面對疾病時的就醫、飲食、照顧甚至到面臨離去時等等,皆循序漸進且有系統的整理,提供全方面的正確資訊,讓閱讀者一步步的「懂老」、「知老」與「顧老」。
年歲增長是不可逆的進行式,但老人與你我的心態與互動方式是可逆的,只要能同理高齡並找對方法面對他們,與長輩開心的相處,那我們就不用再害怕有一天當父母或自己變老的時候!
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 林依瑩 執行長
推薦序3
「孝道」,中國文化與西方神學中相同的真理
我是2007年參加「不老騎士環台」的張弘道。透過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的介紹,讓我有機會一睹大樹林出版社新出版的「有一天你也會變老---父母最需要你做的39件事」這本書。
家母88高齡時,隻身從員林到台中來和我們同住。沒有事先商量或預告,讓我們有些措手不及。而後了解她的晚年將由我們照顧,我們就全力以赴,直到她96歲過世,因此得以有親自奉養長者終老的機會和經驗。
母親身體一向健朗,因信仰基督而常保開闊的心境。然而在對照這本代表被照顧的年長者心聲的書籍後,我們還是甚覺虧欠。比方,她在後院晾衣服,不慎跌倒摔斷了腿,手術後我們逼著她復健、走路,她會生氣的說:「你都不知道那有多痛,就只一味的要我走。」終以輪椅代步;比方,會依我們的標準,催促她多吃青菜,不可挑食,卻忽略了她牙齒無力,菜梗太硬,或想著要吃甜食;又比方,她要參加母校北斗國小百週年慶最老校友的頒獎聚會,拿不定主意要如何打扮,我們卻沒有做到體貼、耐心,讓她從容的一再更換不同的旗袍,而是快快地替她做決定,早早從台中上路。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夫妻雙職的很多。都沒有時間照顧兒女了,何況加上年老的父母。然而,自古「孝道」就是中國文化所強調的美德,聖經更在十誡中,把「當孝敬父母」與「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連在一起。沒錯,有一天我們也會變老,細心地了解、注意、供應父母身、心、靈的需要,把握他們在世最需要你的時光,盡心服侍,使父母的夕陽歲月,在你陪伴下彼此無憾、無悔,不但積聚獎賞在天上,也給兒女留下美好的榜樣。
「有一天你也會變老---父母最需要你做的39件事」這本好書,也幫助我們這批平均81歲、騎機車環台的不老騎士,看清未來,面對老去。當那一天到來,親人隨侍在側,看著我們駛船慢慢遠離,目極之處,眾天使和已故親友,也在燦爛的天家,正歡喜迎接我們的歸來。
不老騎士參與人 思恩堂牧師 張弘道
作者序1
關心喚來幸福,守護永遠不嫌遲
不知何時開始,我發現自己在修理家裡的馬桶和換燈泡,開始變成上車搶位置給爸媽坐的人。 出外用餐,我的爸媽把點菜的權利交給我。家裡開始出現一袋袋的零食和藥袋。有一天,爸爸忽然認真的問我說「你覺得樹葬怎麼樣?」…
有時候我覺得自己變行了,被爸媽信賴!有時候我會疑惑為什麼爸媽不自己做決定?或是覺得他們現在想這些”未來”的事情做什麼?偶爾我會發現我心中的巨人也需要我的溫柔關心,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很不懂事、又不貼心,都沒注意到爸媽的真實想法。有時候我很難過,希望爸媽永遠不會老,每一天都像以前一樣健康!一樣有活力!即使是嘮叨…
後來我才知道,爸媽是因為彎不下腰所以無法再做家裡的水電專家;後來我才知道,不點菜是因為老花眼和胃口變差…。出現重量級的藥袋是因為身體不聽使喚,有時候吃ㄧ堆藥都不見得有用,甚至仍然痛到睡不著覺。常常重複叮嚀同樣的話是因為他們在意我,但卻忘記是否有說過…。我開始覺得,做子女的,真的很幸福,能擁有爸媽的呵護,同樣,我也想要讓我的爸媽和我一樣幸福,因為我準備好要守護他們了!
爸媽以無微不至的照顧換取子女的茁壯!但是,他們的身體卻也面臨老化的催促,當我們面臨照顧歷程交換的階段,該如何調適?如何接棒?如何去觀察到父母的需求?這恐怕是大家最容易忽略的問題!
這本書是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服務十餘年,觀察過許多家庭需求後,邀集專家們執筆所匯集的孝親書,身為子女,我們可以做的39件事,可以當作面對父母老化的入門書,書中由樂觀面對退休生活、用心照顧、重視生活中食衣住行的小細節、常見的父母身體問題,以及面對死亡議題等,深入淺出帶子女去理解父母的期待與想法!
畢竟有些事情不單是我們自己,連同父母可能從來都沒有想過!但是我們都知道,不去想不代表事情不會發生,若沒有事前的準備,往往突然面對會讓我們難以招架。因此,誠摯邀請為人子女者,一起來用心思維、觀察、行動,讓我們的父母也開始享受被關懷、被守護、被理解的幸福吧!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 簡璽如 秘書長
作者序2
讓我們一起,預約活力老化!
看到這一部實用的工具書從醞釀、排版,到發行,我為廣大的銀髮長者以及所有的家庭感到十分高興。長者辛苦了大半輩子,如何能透過整個社會的互助得到更好的生活品質?我想集合社會的關心、適切的資源協助、以及實際照顧者的努力是十分重要的。
因為「有一天您我都會變老」這個念頭,中化製藥公司在九十五年成立子公司-中化生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時,也開始投入了「居家照顧」的產業。高齡社會來臨,面對老化,長者如何做好自我身心的調適?家庭又該如何滿足多數長者希望在家裡終老的心願?這都是我們每個人早晚會面臨的問題。
生命的循環是公平的,但在這個歷程中,我們都不該單打獨鬥。在中化居家照顧營運的這段時間中,我們看到為家庭、事業而多頭燒的子女,往往因深具責任感,期待扮演好每個角色因而心力交瘁。但其實,要懂得蒐集訊息、尋求協助,照顧之路才能走的平穩長久。有一天您我都會年老,我們也都不希望造成親人的負擔,這本工具書,不僅是寫給現在身為子女的您、不僅是幫助現在的長者,更能幫助未來的我們。
感謝這一次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的邀請,讓『中化居家照顧』的服務團隊也有一個很棒的機會,透過這當中十幾篇的文章,與大家分享我們在居家照顧服務上的觀察與經驗。期待我們的照顧專業,能夠帶給您與家庭實際的幫助。希望本書能夠拋磚引玉,鼓舞更多人一同關注銀髮長者的心聲,集結眾人之力,也許給自己一個更美好的老後生活,預約活力老化。
中化生醫科技 總經理 李宗勇
第1件 助我勇敢跨越怕老的心態!陳老先生今年剛滿65歲,從營造業的負責人退休下來,女兒擔心爸爸退休後的生活無聊,於是拿了社區內長青學苑的課表,希望爸爸能參加課程,持續人際關係的互動。沒想到,爸爸一看到「長青學苑」這四個字,馬上丟回課表並怒氣衝天的說:「妳爸還沒老到需要去參加這個……」。幫助父母適應老化過程在我們的人生經驗裡,父母是否曾經說過類似的話來拒絕我們的好意?我們究竟要如何在家人親密的互動過程中,關心父母年老的身心變化,並能適時地給予支持與鼓勵,並幫助他們認識、接納及適應老化,以提高生活品質並減輕我們後續溝通或是照護的壓力呢?老化是什麼?該如何適應?一旦人從職場上退休下來,又該如何調適心情、愉悅的迎接老年期生活,其關鍵就在於是否能接受變老的這件事情!接受變老的事實一說到變老,我們的腦海中馬上會浮現「虛弱、依賴、沒有用了、囉唆、頑固、悽涼……」等畫面,心中雖有萬般同情,卻也萬般希望自己不要走入「老年」這個階段。如何能破除這些負面的老年刻板印象,重新賦予老化正面的意義,是一門需要不斷強化心理與學習的人生課題。黃老先生年屆65歲,因單身而選擇入住老人公寓過著群居生活,雖體認自己已屆老人的年齡,但自認尚身強力壯,所以決定抱持著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過每一天。不是幫忙年長的住友購物,就是陪伴他們就醫等,每天過得充實而快樂,旁人看他也覺得他年輕洋溢……。張老太太今年78歲,因膝蓋關節退化行走不便,每每需要先生或媳婦的攙扶與協助,方能從事各項日常活動。張老太太知道自己的疾病和老化的事實,常常在與家人用餐之際,表達自己現實的困難和對家人的感謝,甚至還會幽默的述說因不良於行所鬧出的笑話等,讓家人及自己的心情輕鬆不少……。適應老化過程老化既然是人生必經的歷程,如何跳脫年齡的迷思、擺脫皺紋的負累,讓自己保有尊嚴、自在且有活力的享受人生?老化的適應過程,有幾個原則及方法:1. 維持良好的心智與身體功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和獨立自主的生活,是老人保有尊嚴的基本要件,所以降低疾病和失能的發生相當重要。例如,選擇適當的飲食和養成定期運動的習慣!2. 維持與他人的社會關係:人老了之後,礙於體力衰退,往往會減少外出與他人互動的機會,而選擇在家看電視或是聽收音機。在老化的適應過程中,與他人的社會關係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是獲得心理支持、社會認同,甚至愛與歸屬感的媒介。每天清早,我們看到許多在公園裡運動的老人家,他們除了健身外,還享受與朋友互動的樂趣,更有透過長青學苑志同道合的朋友,滿足自己社會關係的持續與再學習。3. 持續生產力的活動:除了上述與他人持續社會關係的互動外,成功面對老化的另一個原則是要能自我認同。在中壯年時期,我們具有生產力,可以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一旦退休,老年人如何繼續對家庭、社會有所貢獻,並得到對自我的認同,深切影響其適應老化的成功與否。此時,我們可鼓勵父母從事無酬的社會活動,例如:可至醫院或在社區從事志願服務;或是貢獻專長至國小當志工,將所學薪傳下去。若父母需要被照顧,自我認同會更低,更是需要鼓勵其發揮剩餘功能、展現所學。筆者在日本期間,看到家屬鼓勵半邊癱瘓的母親,一起從事手工藝幫助社區祭典的佈置工作,讓其展現興趣與專長,頓時我看到這位母親散發了自信與生命活力。4. 保持生活的自我彈性:在適應老化的過程中,每每看到父母無法順應變遷,以致脾氣暴躁或充滿無助感。所以,在父母老化的過程中,我們要告訴他們角色變化的影響,及生理可能產生的變化等,除協助他們接受老化的事實。最重要的是要能保有生活的自我彈性,例如:身體狀況不允許時就不要勉強外出接送孫兒;接受與朋友相聚時有人已蒙主恩召的事實等。重塑老年的角色在積極協助父母適應老化的過程中,我們更可以進一步賦予老年人角色的意義,近來我們看到一群「不老騎士」撼動人心的畫面,感動多少社會大眾,老年人大可如此的追求夢想、完成夢想;還有許多針對銀髮族所開發的商品,鼓勵老人家可以疼愛自己,塑造自己的銀色風華年代;更有許多時候,我們看到老人家用選票展現政治參與的智慧與實力等,在在都是告訴我們老年人的角色是可以重塑,端看父母和為人子女的我們如何雕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