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 健保大限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二○三○ 健保大限

作者:張鴻仁
出版社:印刻
出版日期:2020年06月01日
ISBN:9789863873433
語言:繁體中文

  疫情過後,下一個超前部署
  面對全民健保,阿中部長唯一能做的選擇

  歷練藥政、防疫、健保、生技,無疫不與的張鴻仁  
  寫給兩千三百萬人的關鍵報告
  全面分析「世界第一」的台灣健保,榮光背後的坎坷與挑戰
  如果我們不認真的支持全民健保,等到2030年就來不及了!

  面對席捲全球的武漢肺炎,台灣抗疫團隊先發投手陳時中投滿六局,已經取得勝投候選人的資格。不過,誠如美國棒球名人尤吉.貝拉(Yogi Berra)所說:「在比賽結束之前,都不算結束!」

  而二十五歲的全民健保,在世界的歷史上,還非常年輕。我們苦熬了這麼久,拿到許多「世界第一」,接下來會怎麼樣?有賴我們一同尋找答案。

  .健保的價值:免於貧病交破的恐懼。
  .用藥與看病迷思:都是別人在浪費?
  .世界各國健保制度大比拼,只有非常貴、很貴、貴到普通貴,俗擱大碗的台灣健保,正面臨鍋子破洞的危機。
  .全民健保是社會集體意志的呈現,責任也需由全民承擔。誰都不希望健保倒,但是集體的「善意」卻有可能讓我們走向地獄之門。
  .醫療浪費不是問題,下一代的醫護人力才是問題。
  .公共衛生界的玩笑話:「只要健保調保費,行政院要準備三個衛生署長才夠用!」

本書特色

  2030年是健保大限嗎?前中央健保局總經理張鴻仁歷二十年觀察研究的改革建議:
  (1)比較世界各國健保制度利弊,世界第一的台灣健保,如何保持領先優勢?
  (2)測試台灣的團結智商,全民互助是我們一致認同的價值嗎?
  (3)從觀念到制度,從基層醫療到費率制訂,帶你認真面對抗疫戰場之外,下一個護國防線。

權威推薦

  葉金川(慈濟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  
  郭旭崧(國立陽明大學校長) 

作者簡介

張鴻仁

  現職:
  上騰生技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雅祥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上準微流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理事長
  國立陽明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兼任教授

  學歷:
  美國哈佛大學衛生行政碩士(1987年)
  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碩士(1984年)
  國立陽明醫學院醫學士(1982年)

  教學經歷:  
  美國南加州大學傑出訪問學者(2005年4月)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訪問學者(2005年2月~2005年6月)

  行政經歷:
  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2004年6月~2004年11月)
  中央健康保險局總經理(2001年~2004年)
  行政院衛生署副署長兼疾病管制局局長(1999年~2000年)
  行政院衛生署防疫處處長(1995年~1998年)
  行政院衛生署技監兼資訊中心主任(1994年~1995年)
  行政院衛生署藥政處副處長(1989年~1994年)

  專長:  
  生技產業、健康保險、傳染病防治及醫療資訊系統

  著作:
  《生技大大可為:一位健保醫藥專家的生技創投驚異奇航》
  《關鍵戰疫:台灣傳染病的故事》
  



第一章  老李
第二章  迷思
第三章  有樣學樣
第四章  錯誤的決策
第五章  互助
第六章  俗
第七章  方便
第八章  怪咖
第九章  起跑點
第十章  預防勝於治療
第十一章  全民健保會不會倒
第十二章  護國神山
第十三章  我們與惡的距離
第十四章  明天過後
末章      二○三○健保大限
後記


 



  二OO一年二月我自賴美淑教授手上接下中央健康保險局總經理的重任,衛生署長李明亮交給我三大任務:一、解決健保財務鉅額虧損,二、完成總額預算制,三、建置健保IC卡,除了這三項任務之外,我因畢業於國立陽明醫學院,對於完成偏鄉醫療全覆蓋,有一種特別的使命感,所以自己又加了一個三年跑遍山地離島的心願。二OO二年九月健保雙漲是全民健保第一次調高健保費率及部份負擔,五萬勞工上街頭,立法院杯葛、媒體反對聲浪鋪天蓋地;二OO三年SARS的疫情突然襲來,四月二十四日和平醫院封院之後,我奉衛生署長之命,動員健保局三千員工全力支援抗疫工作;二OO四年元月一日,經過三年的努力,健保IC卡順利在全國醫療院所上線,同年四月,健保局完成了「山地離島醫療給付提升計畫」,四十八個山地離島,自此均有二十四小時的醫療照護,解決了全民健保開辦初期「偏鄉地區有保險無醫療」的困境。十月,我因醫界抗爭離開服務十六年的公職,投入生技產業至今,同時,於母校國立陽明大學,將過去健保的經驗以「衛生政策實例」於公共衛生研究所開課。

  二OO五年,我自哈佛大學訪問回國,接下上智生技創投總經理一職,從衛生主管機關突然轉行到生技產業,所接觸的企業界人士大增,也因此常常有機會聽到一些過去不常聽到有關全民健保的批評,並觀察到有趣的變化。十五年前,剛進生技產業,許多企業界的人士對全民健保充滿負面的印象,有些人甚至會有意無意表示「你們」怎麼會搞出這麼浪費的制度;有些朋友苦口婆心說如果我有機會再回公職,要好好改革。

  二OO八年一場全球金融危機襲來之後,我漸漸感到氣氛變了,我的社交圈中批評健保的聲音愈來愈少,擔憂「全民健保會不會倒」的聲音愈來愈多,連我課堂上的年輕學生都開始問這個大哉問。

  二O二O年,一場比十七年前SARS影響層面更大,號稱「百年大疫」的武漢肺炎在過年前悄悄的浮現,不到三個月就襲捲全球。期間,中央健保署李伯璋署長說出「全民健保將連續五年虧損」的警訊,許多朋友,尤其是退休族開始緊張。十五年來,我不知道回答了多少次「健保絕對不會倒」,但似乎不論我怎麼講,很難說服這些提出問題的朋友。今年春節,我在整理一些老照片時,突然頓悟,這個問題必須寫一本書才回答的了。藉著「社交隔離」的這段期間居然就完稿了。

  謹以為序
        
二○二○年五月

第一章  老李 腦筋急轉彎--台灣當兵最久的人是誰? 答案是「阿榮」,從四十年前收音機裡廣告十八銅人行氣散一直當兵到今天。 那麼台灣活的最久的病患是誰?答案是「老李」。 台灣活的最久的病患--老李 故事是這麼傳的,某大醫院候診室,一群人在聊天﹕「老李今天怎麼沒來?」有人回答:「他生病了!」這個冷笑話流傳了四十年。 最早老李是個榮民,當年榮民到榮總看病免費,所以台北榮總每天的門診擠滿來看病拿藥的榮民北北。到今天,台北榮總旁邊的巷子還是熱鬧滾滾的"老兵街"。這個老李到了一九九五年,全民健保開辦之後,就喪失榮民身分,而變成你我家隔壁的「阿北」。發明這個冷笑話的人,是在諷刺「免費醫療,沒病也去逛醫院」。 過去二十年來,不管我在官方(二○○四年前)或民間場合,只要聊到全民健保,多數人的反應是全民健保不錯啦,只不過太浪費。有鑑於此,任何探討全民健保的書籍一定要深入分析醫療浪費這個議題。 我們簡單用「浪費醫療資源」來Google一下,可以看到幾個新聞: 1.一年浪費一百九十三公噸的藥物2.輕症急診年破百萬人次3.發病後才返台,浪費「我們」的醫療資源4.一年看病五百八十二次5.二十五%的民眾沒有把藥吃完6.CT、MRI去年白花了十七億健保 別人看病很浪費 有趣的是在二○一三年,中央健保署發布了一個新聞: 八成民眾認為自己或家人沒有醫療資源浪費,近七成認為別人有浪費 有近八○%受訪民眾表示自己或家人看病吃藥幾乎沒有浪費,僅二○%民眾認為自己或家人有浪費情形,但若反過來問民眾有沒有覺得別人看病吃藥有浪費醫療資源的情形?結果發現有六十七.五%認為別人有浪費醫療資源的情形。 主要的浪費原因的前五名如下: 1.在同一段時間內,於不同醫療院所看病重複領相同的藥(十九.九%)2.民眾的醫療知識(資訊)不足,導致喜歡看病拿藥囤積藥品(十九.六%)3.民眾已繳了健保費,要去看醫生才會覺得划算(十八.八%)4.為確認病情或檢查結果,再到其他醫療院所就醫(十七.三%)5.藥沒吃完或病好了,就不吃藥或忘記吃藥(十二.二%)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