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惱,從你而起,由你結束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煩惱,從你而起,由你結束

作者:何權峰
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13年09月11日
ISBN:9789861859149
語言:繁體中文

  生活中總有許多鳥事,無法解決,卻又纏著不放。你多希望這些問題能自動消失,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你知道嗎?
  這些鳥事之所以糾纏著你,是因為你緊抓著它們,不肯放下!
  我們都希望能掌控生活中的大小事,以為操之在己就能降低風險。殊不知,想要掌控的越多,煩惱就越多。因為你也不想被別人掌控,甚至無法掌控自己,又如何能掌控別人?久而久之,對生活的無奈與無力,讓你的煩惱呈倍數成長。
  不要再去試圖掌控周遭的一切!你能掌控的只有自己。放下過去的煩惱,不要提早憂鬱未來,活在現在、把握現在、享受現在,就能讓煩惱自動放下你!
  ★你眼中的世界  尼采說:「沒有真正的事實,只有詮釋。」失業了,你會覺得自己毫無價值,或是慶幸終於可以藉機發展新技能?你怎麼詮釋,將決定你有什樣的感受。
  ★你的所作所為  美國前總統雷根說:「假如你不在乎誰得到功勞和名位,那麼你可以做的事情有無限多。」給得起,能夠給,代表你有能力,擁有的也會越多。
  ★你追求的人生  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卡說:「在我們等著要去生活的時候,生命已經過去了。」想做什麼,現在就去做,因為生命是不等人的。
作者簡介
何權峰
  ◎ 最貼近人性的心靈作家
  醫師兼作家,同時也在大學授課,專長是腦神經科學。一九九五年他開始寫作,早期為《聯合報》《常春月刊》《拾穗雜誌》等撰寫醫學專欄。隨後,因接觸「心理神經免疫學」(Psychoneuroimmunology),觸發了他對「心靈層面」的探究。於是何醫師改變了方向,他開始寫一些心靈成長和勵志類作品。目前他所出版的心靈勵志書,已累積至四十多本。
  在台港澳、星馬、中國大陸等地區擁有眾多讀者。他的筆觸細膩,平易中顯哲理,妙趣中見智慧。對問題有很深的洞悉,不單只是「診斷問題」,同時還提供視野將心靈提升至更高的層次,「如此,讀者所獲得的,就不單只是書本上的知識,而是全新的人生。」何醫師如是說。
  【近期作品】  《格局,決定你的結局》、《快樂只有自己能給》、《愛,錯在哪裡》、《拉自己一把,這是你的人生》、《眼界,決定你的世界》、《當然可以不生氣》等。

PART 1你的內心感受──變化的不是你的心情,而是你的心念。
1. 讀心術2. 這善變的人是誰?3. 看見你的心魔4. 是你的念頭讓你發火5. 其實,是你在自尋煩惱
PART 2你眼中的世界──黑暗的不是世界,而是你總低頭看著陰影。
6. 你把心放在哪裡?7. 讓痛苦自動放下我們8. 怪不得你一直活在黑暗9. 你怎麼詮釋,決定你有什樣的感受10. 真正的改變必須向內找
PART 3你厭惡的對象──討厭的不是那個人,而是你不喜歡的自己。
11. 說人是非者,便是是非之人12. 你討厭的人,是你不喜歡的自己13. 你的垃圾倒了嗎?14. 一場永無止境的內戰15. 生命中最重要的關係
PART 4你想改變的人──糟糕的不是他的樣子,而是你想把他變成你要的樣子。
16. 不理解是可以理解的17. 「不同」不等於「不合」18. 最可怕的想法19. 他老是這樣,因為你老是那樣20. 真正該負責的人
PART 5你的所作所為──麻煩的不是你揚起灰塵,而是風向可能隨時逆轉。
21. 他為什麼這樣對待我?22. 逆風揚塵,最後會灑向自己23. 不只是這樣24. 因為你不是真心的25. 茲、心、非、心
PART 6你的悲歡情仇──忘不了的不是那些人和事,而是你忘了活在當下。
26. 放下別人,放過自己27. 人會變,月會圓28. 此時此刻,你沒有問題29. 時光不能倒流,但是頭腦可以30. 一心一境
PART 7你追求的人生──遺憾的不是沒爬上山頭,而是你沒有停下來好好欣賞這座山。
31. 沒有遺憾的人生32. 快樂,不必等以後33. 問自己:內心到底缺少什麼?34. 放慢腳步,用心感受35. 你不必到遠方尋找

作者序
煩惱,從你而起,由你結束
  每個人或多或少難免都會有煩惱:長的不夠漂亮、錢不夠花、髮型不對、感情不順、課業跟不上、業績達不到、家庭不和諧、身材走樣、健康走下波……,哪個是你的煩惱?
  煩惱之所以讓人苦惱,並不在煩惱本身,而是人們看不清,到底這些煩惱是怎麼來的?是「誰」在煩惱?要如何「脫離」?
  這幾年,白髮就像擋不住的野草,在額頭上蔓延開來。雖然許多同事說他們早就有白髮的煩惱,有人甚至頭都禿了。但是頂著一頭白髮看起來總少了點朝氣,尤其跟大學生在一起,顯得更蒼老些。想起蘇軾《念奴嬌.赤璧懷古》的感嘆:「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面對自己的老化,不免唏噓。
  有天,學弟突然像發現新大陸,「學長你的頭髮白得很有特色,在陽光下,一閃一亮,在原本文人氣質的陪襯下,更多了幾分學者的成熟穩重!」仔細端詳一下,還真像是這麼回事,「好吧!就算是自我安慰吧!至少這頭白髮,在學生面前多少也可得到幾分敬重。」這麼一想,說也奇怪,就不煩惱了。
  是啊,你有什麼煩惱,完全取決於你。如果你很介意,那麼只要不合你意,就成了煩惱。坦然接受呢?也就沒什麼好煩惱。
  你為長相、身材煩惱。可曾想過,這煩擾你的是長相、身材,還是你自己?
  你覺得某人很煩。你想過嗎?是那個人在煩你,還是你拿他的言行煩擾自己?
  你因某事苦惱。想想看,是那件事,還是你的想法在給自己苦惱?
  你總是說,想起那件事就很煩。換言之,只要你不想,也就不煩,對嗎?
  有個人雖然正值壯年,頭髮卻已白了一大半。
  他的朋友好奇地問:「你的頭髮怎麼都白了?」
  「因為我常煩惱一件事。」
  「什麼事?」
  「煩惱頭髮白!」
  再多煩惱也不會讓白髮變少,所以不要問如何脫離煩惱,那是愚蠢的。你選擇了煩惱,然後你問要如何脫離煩惱,這不是庸人自擾嗎?
  心病難醫,憂鬱症很難治好,因為,是自己「走」進憂鬱的,只能靠自己再「走」出來。
  哲人說,一個聰明的人懂得如何擺脫問題,而一個有智慧的人懂得不去捲入問題,你要做一個有智慧的人,何不從根本的地方下手?
  煩惱,從你而起,由你結束。

你怎麼詮釋,決定你有什樣的感受有兩個朋友一起去看球賽,進場時兩人都非常開心,但到了球賽結束,其中一個笑逐顏開,另一個卻是情緒低落。為什麼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情緒反應?你猜到了嗎?沒錯,因為他們支持不同的球隊。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上演著類似的劇情|相同的事件對於不同的人引發截然不同的反應。有兩個小孩沒選上學校的球隊。其中一個很難過,因為他非常期待被選上校隊;另一個則很開心,因為沒進入球隊他每個禮拜六就可以約會去了。所以說沒選上球隊到底是件好事還是壞事?兩者都不是。這全取決於個人對事件的看法,而非事件本身。很多人早上醒來的時候,如果發覺外面正在下雨,便立刻會想:「唉,今天是壞天氣!」但是對於期待下雨的農夫或是賣傘的,會說:「太好了,能下雨真好!」這世界是中立的,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沒有一樣是絕對正面或負面、好的或壞的,你之所以認為事情是好的,那是你的解釋;同樣的,當你說某件事是不好的,那也是你的詮釋。拿情人分手來說。讓我們假定,有一天你的情人對你說:「我想跟你分手。」如果你不想分手,對你來說,當然是件壞事,痛苦難熬;反之,如果你對他已經厭倦,那分手就是一件好事,你會覺得如釋重負。英國小說家赫胥黎曾過:「經驗不是指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而是指你如何去看待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發生的事可以是贏得比賽、獲得獎勵,也可以是考試退步、被人拒絕。這些事件帶給你什麼的經驗,主要取決於你對這些事件的詮釋,以及你把焦點放在哪裡:你要慶幸自己的勝利和成就,還是感嘆自己表現不夠完美?要責怪懊惱,還是把焦點放在從這經驗中學到了什麼?我們時常聽聞有關人們的苦難。某個人失戀、失業、車禍失去雙腿,從此一厥不振,開始酗酒、自暴自棄……。對於這些人的遭遇,我們很容易體會出他們的反應和心情。但我也碰到很多苦惱的人,他們當中不乏事業、家庭、社會地位都很不錯,身體也很健康的人,為什麼他們的環境那麼好還會悶悶不樂?可見造成我們所體驗的感覺的,並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們對這件事的想法。如果自己的想法錯誤,即使你再幸運、再幸福,你還是會覺得自己很悲哀。如果我們心態轉變,即使遇到很悲哀的事,也能把它變成幸運和令人歡喜的事。許多人想必都聽過有人自從離了婚,得了癌症之後,反而活得更燦爛、更美好,就是明證。你必須了解,在創造人生經驗和你的感覺上,你的解釋極為重要。事實從來不會產生任何心理的痛苦,是解釋在帶給你痛苦。當你在詮釋事情的好壞時,是你自己心中的詮釋。對你而言是不好的事,對另一個人來說則未必。燈號變了,後面有人對你按喇巴,你可能很氣;但你可以感謝對方按喇叭,讓你知道燈號變了。套句尼采的話:「沒有真正的事實,只有詮釋。」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