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者的消失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9月

他者的消失

作者:韓炳哲
出版社:香港中和
出版日期:2021年07月06日
ISBN:9789888694877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是德國學者韓炳哲的一部哲學小品文集,作者廣納海德格爾、列維納斯、康德的哲學思想,深刻剖析現代社會的數字化超交際所引發的「同質化」問題,解讀自戀、自殘、自我異化、過勞、抑鬱、恐懼、恐怖主義這些表象下的同質化本質,批判新自由主義對生產和績效的極端追求,鼓勵人們走出自我空間,傾聽和容納「他者」的聲音。

作者簡介

韓炳哲(Byung-Chul Han)

  德國新生代思想家。1959年生於韓國首爾,80年代在韓國學習冶金學,之後遠渡重洋到德國學習哲學、德國文學和天主教神學。他先後在弗萊堡和慕尼黑學習,並於1994年以研究海德格爾的論文獲得弗萊堡大學的博士學位。2000年任教於瑞士巴塞爾大學,2010年任教於卡爾斯魯厄建築與藝術大學,2012年起任教於德國柏林藝術大學。他的主要研究領域是18-20世紀的倫理學、社會哲學、現象學、文化哲學、美學、宗教、媒體理論等。著有《愛慾之死》《倦怠社會》《暴力拓撲學》等。被西班牙《國家報》(El País)譽為「德國哲學界的一顆新星」。

譯者簡介

吳瓊

  翻譯碩士,畢業於德國波恩大學,現執教於上海外國語大學賢達經濟人文學院德語系。已出版譯著《德國室內設計》,編著《我的第一本德語書》《千姿百態看德國:社會篇》等。
 

同質化的恐怖        001
全球化與恐怖主義的暴力    017
真實性的恐怖        031
恐 懼    043
門 檻    055
異 化    059
對抗體    067
目 光    075
聲 音    085
他者之語言    099
他者之思考    111
傾 聽    119
註 釋    132

他者(der Andere)的時代已然逝去。那神秘的、誘惑的、愛慾的(Eros)、渴望的、地獄般的、痛苦的他者就此消失。如今,他者的否定性讓位於同者(der Gleiche)的肯定性。同質化的擴散形成病理變化,對社會體(Sozialkörper)造成侵害。使其害病的不是退隱和禁令,而是過度交際與過度消費,不是壓迫和否定,而是遷就與贊同。如今的病態時代標誌不是壓制,而是抑鬱(Depression)。具有毀滅性的壓力並非來自他人,而是來自內心。作為一種內部壓力,抑鬱引發自殘行為動向。抑鬱的功能主體(Leistungssubjekt)彷彿被自己打死或扼殺。具有毀滅性的不僅僅是他者的暴力。他者的消失觸發了另外一個全然不同的毀滅過程,即自我毀滅(Selbstzerstörung)。暴力辯證法無處不在:拒絕他者否定性的體系,會引發自我毀滅動向。同質化的暴力因其肯定性而不可見。同質化的擴散日漸嚴重。自某一特定的點開始,生產不再是創造性的,而是破壞性的;信息不再是有啟發性的,而是扭曲變形的;交流不再是溝通,而僅僅是言語的堆積而已。如今,感知(die Wahrnehmung)本身呈現出一種「狂看」(Binge Watching)的形式,即「毫無節制的呆視」(Komaglotzen)。它指的是無時間限制地消費視頻和電影。人們持續不斷地為消費者提供完全符合他們欣賞品位的、討他們喜歡的電影和連續劇。消費者像牲畜一樣,被飼以看似花樣翻新實則完全相同的東西。如今社會的感知模式完全可以用這種「毫無節制的呆視」來概括。同質化的擴散不是癌症性質的,而是昏睡性質的。它並未遭遇免疫系統的抵抗。人們就這樣呆視着,直至失去意識。他者的否定性對患病是負有責任的,雖然他者可介入同一者(das Selbe),促使抗體的形成。與此相反,梗死則源於過多同質化的東西,源於系統的臃腫不堪。這種梗死不具備傳染性,而是癡肥所致。針對肥胖無從形成抗體。沒有任何免疫系統能阻止同質化的擴散。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