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2010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

作者:巴曙松 陳華良等
出版社:中信
出版日期:2010年07月01日
ISBN:9787508621654
語言:繁體中文
售價:303元

本報告在廷續以往年度報告的基礎上,除了全面回顧和梳理基金、銀行理財、信托、商品期貨等市場的情況外,著力加強了資產管理各行業之間的橫向比較和研究,論證了資產管理行業未來的巨大發展前景,對基金產業的回顧提出了再平衡的設想,另外也對黃金市場、美國資產管理行業、歐洲資產管理行業、全球私人很行發展等領域進行了最新跟蹤。 2010年的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力求通過詳盡的數據、客觀的分析以及全面的素材,為讀者展現2009年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的全貌及其背後的演變邏輯。 巴曙松研究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博士生導師。 兼任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秘書長、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企業年金資格評審專家、中國證監會基金評議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銀監會考試委員會專家,招商銀行和招商局博士後指導專家等。先後擔任中國銀行杭州市分行副行長、中銀香港助理總經理、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等職務,並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主要著作︰《巴塞爾新資本協議研究》、《金融危機中的巴塞爾新資本協議》、《中國金融市場發展路徑研究》、《美國貨幣史》(譯著)等。

序︰見證快速成長的資產管理行業 第一篇 2009年資產管理行業概覽 第一章 繁榮新起點︰從基金產業周期到資產管理產業周期的對比與展望 第二章 中國理財市場是否完備 第二篇 2009年國內基金管理市場回顧 第三章 再平衡︰後金融危機時代基金市場發展趨勢 第四章 基金營銷︰產品創新與渠道優勢——誰主沉浮? 第五章 基金監管︰為基金業的長期成長保駕護航 第六章 基金治理︰如何在發展中保持內外平衡 第七章 合資基金︰優勢顯現尚街時日 第八章 中國QDII與QFII基金發展狀況評估與展望 第三篇 2009年全球資產管理行業回顧 第九章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全球共同基金業 第十章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全球私人銀行業 第十一章 後金融危機時代的全球保險業 第四篇 2009年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專題 第十二章 信托業︰從做大規模到提升定價能力 第十三章 大宗商品︰資產管理行業的另類新軍 第十四章 後金融危機時期黃金資產配置的內在邏輯 第十五章 海外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視野 第十六章 資產管理公司如何迎接次貸危機挑戰 附錄 2009年資產管理行業數據 附錄一 公募基金相關數據 附錄二 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相關數據 附錄三 陽光私募相關數據 後記 蓬勃發展的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持續觀察者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很高興我們又可以把這份一年一度見證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的報告呈送到讀者面前。 堅持每年推出聚焦于中國基金與資產管理行業研究報告已經有5年多了,如果把這5年的報告擺放在一起,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演進的軌跡,同時也可以看到我們的報告前進的軌跡。 20lO年的報告,在研究視野和研究框架拓展到整個資產管理領域方面,有了新的努力和進展。我們在撰寫2007年基金行業研究報告時,就明確了要始終將我們對基金行業的研究更多地放在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的背景下去看待,更多地依據從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從小到大、從無序到有序、從競爭到規範的脈絡進行研究。 時至今日再回頭看,正是近幾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加速發展壯大,使我們的研究範圍真正得以拓展,研究深度得以加強,研究視野也更為開闊。 2009年證券市場經歷了危機之後的調整與平衡,作為投資者,不僅看到了傳統產業在政府投資刺激政策下經歷的強勁復蘇,也感受到了新興產業在經濟調整結構背景下的前景。2009年的市場發展不僅對每一個參與者提出了挑戰,同時也深刻影響了資產管理行業格局的變化。從資產管理規模上看,2009年新發券商理財產品40只,募集資金約560億元人民幣;發行各類銀行理財產品5 640只/期,募集基金約4 000億元人民幣;發行私募信托基金240只,募集資金超過50億元人民幣。如果算上發行基金產品113只,募集資金約3200億元人民幣,粗略估計2009年全年國內資產管理行業募集規模接近10 000億元人民幣,而這一數值在2008年僅為6 000億~7 000億元人民幣,資產管理規模的迅速擴張可見一斑。而從機構和從業人員的變動來看,私募基金、券商理財、高端私人銀行等資產管理機構的成長,已經開始與基金管理機構分庭抗禮,共同參與不同層次風格和需求客戶的服務;公募基金的投資、研究甚至銷售人員在2009年以前所未有的規模轉向私募基金、券商、保險等機構,使得整個市場風格更加多元化。我們注意到,公募基金管理的市值規模已經從2007年最高的27%下降到目前的13%左右,各類快速成長的資產管理機構實際上為市場注人了新的活力,這一點在這兩年的市場發展中表現尤為突出。 因此,我們在撰寫2010年的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研究報告時,特別重視從整個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角度去研究市場問題。通過對資產管理產業未來實現高速成長所需要的需求增長、技術改進、政策影響和社會習慣四種力量的考察,我們判斷,也許公募基金會繼續遇到份額不太可能大幅增長的“滯漲”挑戰,廣泛意義上的中國資產管理行業正在逐步進人“最佳成長期”。通過沿用投資時鐘理論橫向比較各個資產管理領域的投資收益狀況,我們發現,絕對收益驅動力更多來自這些產品的契約設計和市場環境。外部相對業績排名的壓力限制了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經理追求絕對收益的空間;而累進式業績報酬制度產生的風險收益不對稱,又使得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組合經理傾向于承擔過度風險。 通過對2009年以來基金市場的全面考察,我們發現2009年整個基金市場的主要特征是再平衡的過程,體現在基金管理規模趨向穩定,市場影響力有所降低;正投資收益並沒有為基金行業帶來淨申購;基金行業競爭激烈,規模差異程度仍在提高;基金公司適度管理規模開始顯現等。在基金營銷方面,我們判斷基金公司通過產品創新來提高基金資產規模未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營銷優勢仍然體現在渠道建設和營銷能力上。在基金監管環境上,盡管中國市場在晨星基金投資環境評價體系中獲得B+的良好水平,但我們認為這僅來自于較低的稅率和費用,其他方面與基金市場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 在對海外資產管理行業的梳理中,我們看到的是全球共同基金運行的“結構性分化”特點依舊為常態,長期基金(包括股票型、債券型和混合型基金)與貨幣型基金的運行呈反向變化;指數型基金日益受到市場青睞,共同基金費率一直呈下降趨勢,而互聯網在基金交易服務中的作用日益明顯。特別是在金融危機之後的全球私人銀行業發展中,全球高淨值客戶(HNWI)的人數和資產規模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降。全球高淨值客戶的變化不但加速了私人銀行業在行業整合方面的進程,更對傳統的私人銀行業經營模式提出了挑戰。在經歷了2008~2009年的行業衰退之後,私人銀行的行業集中度明顯上升。絕大多數的私人銀行選擇在2008年增加雇員數量,用以擴展銷售渠道和增強創新能力。大型私人銀行在應對危機挑戰時具有一定的綜合優勢,尤其是業務條線的豐富程度和資產配置的分散程度對私人銀行在危機中的表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國內外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使我們深刻感受到在擁有巨大發展空間的同時,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在近幾年的研究中,我們始終堅持秉承獨立、客觀、專業的態度,爭取和嘗試客觀地跟蹤描述基金與資產管理行業的快速發展。在幾年的積累中,我們也逐步完善了研究框架,改進了研究方法,形成一種相對穩定、成熟的研究模式,為以後持續、堅持地跟蹤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的成長打下了基礎。 ……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