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讀哲學】愛,不愛,好好愛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1月
【輕讀哲學】愛,不愛,好好愛
【輕讀推薦】(依姓氏筆畫順序)
吳若權 作家/廣播主持/企管顧問
周慕姿 諮商心理師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鄧惠文 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作家/廣播主持人
什麼是「愛一個人」?我們長愈大,愈不明白。
愛,可能要用一輩子去了解,也可以花十分鐘「輕讀哲學」,
為自己照亮思路,看見愛的模樣……
巴黎索邦大學(l’université Paris-Sorbonne)文學院教授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執筆,搭配諷刺漫畫家納塔拿埃爾.米可(Nathanaël Mikles)風格懾人的插畫,以正統哲學結構,層層解鎖「愛」的真諦。
哲學是每一個人、不分年齡,都能夠進行的思考練習。現代人習慣單方面接收雜亂訊息,只要進行簡單的哲學思考,就能讓大腦重新開機,思緒變清晰,並感受到存在的意義。什麼是「愛」?哲學家這樣說──
當我們談到「愛」,首先要區分「愛人」和「愛其他事物」。所謂真正「愛上一個人」,是毫無道理可言的。我們要理解並學習「愛上以後」,隨之而來的種種認知上的轉變。學習付出,享受與另一個人的親密連結,同時也要認清自己的底線,不要迷失在愛裡。當我們愛了,就要懂得處理自己的情緒和行動。
接下來,無可避免地,我們也必須學會「不愛了以後」該怎麼辦──如何結束,如何離開。人類是群體動物,我們透過互相學習來成長,無論一段關係最後結果如何,「成長」才是重要課題。透過「愛什麼」以及「不愛什麼」以及「如何去做」,我們會界定出自我價值,發現自己是怎樣的人。而認識自己,則是「愛」以及「理解他人」的前提。
【關於輕讀哲學】
「輕讀哲學」(Philosopher)系列是來自法國的全齡哲學繪本,由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é)文學院教授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執筆,並搭配由當代傑出的藝術家繪製插圖,用深入淺出的文字和圖像,帶領大眾,以正統哲學方法,討論各種關於「價值」的議題。
作者簡介米歇爾.布許Michel Puech巴黎索邦大學(Sorbonne Université)文學院教授,正統的哲學教育體系出身,博士論文主題是研究《康德與因果關係》,對於建構一個完整的哲學理論系統有著濃厚興趣。關心的主從甚廣,從AI人工智能,企業社會責任、永續發展到軍武……。他希望成人能夠進入哲學思考的社會,在科技、企業、個人和哲學之間找到能肩負起地球和未來永續發展的方法。相關著作:《【輕讀哲學】活著,在相遇中》譯者簡介趙德明(Frederic Chao)法國巴黎第一大學政治科學碩士,淡江大學歐洲研究所社會科學碩士,法國外交部優秀青年譯者培訓結業。趙德明曾擔任聯合國國際海事組織(IMO)培訓機構口譯,羅浮宮阿布達比分館(Louvre Abu Dhabi)專案編輯,臺法思考教育論壇口譯,並成立「Atelier Fred - 佛列德驛站」,致力於東西方文化與思想的交流。近年來投入兒童和青少年教育領域,希望能讓邏輯思考成為臺灣教育的基石。繪者簡介納塔拿埃爾.米可(Nathanaël Mikles)視覺藝術家、插畫家。畢業於巴黎高等裝飾藝術學院(l’école des Arts décoratifs de Paris),插畫作品散見於新聞媒體和出版品。其創作風格廣受歡迎,融合古典繪畫、科普、奇幻等視覺語彙,擅長用圖像表達對環境、自然科學與人類文明之中的系統性。作品網站:www.natinspace.com
譯者的話:去愛,成了我們的時代課題
愛情是一種無與倫比的美好體驗,會讓人覺得活著充滿意義,感到生命不可思議的精彩,每分每秒世界都會冒出新的彩虹噴泉。
但是,愛情所帶來的痛苦也不小。無法控制的情緒波動,不對等的約束和自我犧牲,單戀或失戀所帶來的折磨,都會讓人的理智選擇和它保持距離。
「不要浪費時間在愛情上,把時間留給自己,多愛自己一點。」
人們並不希望為愛情投入太多,但又希望能掌握自己的愛情。最終,往往選擇忽略察覺愛的能力或是只願愛自己。
於是,愛無能。不是經典電影中的那種「不可能的愛」(l’amour impossible)而是「無能去愛」(incapable d’aimer)。關上了察覺愛情的能力,切斷了與外界情感上的聯繫,同時其實也忽略了好好照顧自己、愛自己的需求。
為什麼《羅密歐與茱麗葉》這種愛情故事總能跨越時間受到歡迎?因為在兩個人之間,同時存在著最強烈的慾望和最困難的障礙,而儘管面對挑戰,仍然想要結合的意念,是人類活著的一項重要理由。
大部分的動物也都無時無刻努力過活,追求性和繁衍,但是動物們卻不會出現《羅密歐與茱麗葉》這樣的愛情故事。人類證明自己能夠感受強大的情感,同時願意回應並且承擔責任,奮力將其化為可能,讓自己的生命成為他人的重大意義。
同時,也找出自己生命的意義。
對於每一個所愛的對象,一生只會有機會愛那麼一次。而那一次要怎麼把握,是我們的選擇和活著的理由。
書裡沒有標準答案。
怎麼樣去察覺愛,去愛,便成了我們的時代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