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傑斯心理治療:經典個案及專家點評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7月

羅傑斯心理治療:經典個案及專家點評

作者:(美)法伯
出版社:中國輕工業
出版日期:2006年09月01日
ISBN:7501955123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的編寫非常出色,不僅有羅傑斯心理治療過程的完整記錄(許多經典個案為首次公開發表),了解什麼是羅傑斯治療,什麼是以人為中心的治療思想,羅傑斯的哪些做法是成功的,哪些做法是失敗的;還有其他心理治療學派的專家們對這些個案的點評,每一篇點評都獨具特色。 本書將使新一代心理治療師領悟到真正的羅傑斯冶療,以及這些治療方法的重要意義,使羅傑斯的思想在心理治療領域得到繼承和發展。 本書中不僅介紹羅傑斯的心理治療個案,而且邀請其他心理治療專家點評和分析這些個案,使人們能夠更好地了解為什麼羅傑斯的治療工作會那麼有效,那麼成功。每一位專家都有自己的觀點,他們的偏好不同,使用的理論框架也不同,因此,他們對羅傑斯工作的評論將是百花齊放式的。然而,當專家只針對一例個案進行評價和分析時,有時就可能會忽略羅傑斯治療工作的整體性。這里的風險在於,一個部分從整體背景中分離出來之后,可能被賦予與原意不同的含義。同時,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觀點或主觀看法,因此,點評者可能選取個案中符合自己觀點的內容,只談一點,不及其余。因此,我們應抱着博采眾長的態度閱讀這些個案和點評,了解不同專家的意見、判斷、理解和觀點,從他們豐富的思想中得出自己的分析和結論,而不是專注於某位權威的一家之言。

前言說明參考文獻第1章 羅傑斯臨床治療中的基本概念情感回應營造相互適應氛圍明確表達關注理解核查復述表示理解消除疑慮解釋正視問題直接提問根據求助問題提出反問保持沉默和打破沉默自我暴露接受更正參考文獻第一部 分人本主義學派治療師對羅傑斯5例面詢個案的點評簡介 洛蕾塔個案格洛利亞個案吉爾個案瑪麗個案路易絲個案參考文獻第2章 洛蕾塔個案(1958)面談記錄對洛蕾塔個案的點評來訪者中心療法在精神病患者治療中的應用背景洛蕾塔個案的重要意義對羅傑斯治療方式的分析參考文獻。第3章 格洛利亞個案(1964)羅傑斯和格洛利亞的談話概要參考文獻對格洛利亞個案的點評「來訪者中心」治療中的必要條件對面詢過程的分析對羅傑斯治療方法和效果的進一步分析參考文獻第4章 吉爾個案(1983)第5章 瑪麗個案(1986)和路易絲個案(1986)第二部分 不同學派治療師對傑傑斯5例面詢個案的點評簡介第6章 蒂爾登個案(1946)第7章 布朗個案(1962)第8章 西爾維亞個案(1976)第9章 「憤怒與受傷害」個案(1977)第10章 馬克個案(1982)一個南非白人的兩難處境

在現代心理學中,美國心理學家卡爾•羅傑斯(Carl Rogers)的名字是與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和以這一理論為基礎的心理治療方法——「來訪者中心治療」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如果不了解羅傑斯所開創的「來訪者中心治療」的原則、方法和他的心理治療實踐,將無法真正了解人本主義心理學以及羅傑斯提出的人格發展理論,也將無法全面地了解現代心理學和心理治療的發展。通過這本《羅傑斯心理治療——經典個案及專家點評》,我們可以讀到編者們從羅傑斯一生的臨床實踐中精選出的具有代表性的10例個案的詳細文字記錄,了解羅傑斯的理論觀點和臨床實踐,看到羅傑斯本人及多位專家對實際治療過程及其中問題的解釋和評價,以及來自不同學派的心理治療名家對這些個案的討論和批評。 對於從事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的專業人員來說,這是一本不可不讀的經典個案集。對於選修心理學的學生和接受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訓練的學員來說,閱讀這本書就如同去上10堂臨床心理治療的觀摩課。書中所展現的個案和專家點評可以使我們看到心理治療的真實情況和「來訪者中心治療」原則的實際應用過程,感受到羅傑斯對復雜的人類心理活動的本質和規律的探索深度。對心理學感興趣的一般讀者也可以通過閱讀這本書了解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到底是怎麼回事,它們並不神秘,而是非常重要、復雜、細致和艱苦的幫助人的工作。 本書中的10例個案是按其發生的時間順序排列的。羅傑斯在1942年出版的專著《咨詢與心理治療》中,第一次對非指導性心理治療理論進行了系統闡述(Rogers,1942),那時,學術界和社會上不乏對這種理論和治療方法的批判與譏諷之聲。本書中的第一例個案是「洛蕾塔個案」,記錄了羅傑斯於1958年使用這種療法對精神病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當時,羅傑斯療法已在心理治療領域得到廣泛的認可,他的著作甚至被美國臨床心理學的研究生們視為必讀的「聖經」。最后一例個案「馬克個案」記錄的則是羅傑斯於1982年在南非所做的一次觀摩性面詢,離他1987年去世僅相隔5年。那時,羅傑斯八旬高齡,被視為學界泰斗,但他已脫離實際臨床工作多年,把許多精力投入了促進民主、種族平等和世界和平的社會活動中。縱覽全書,讀者將感受到羅傑斯一生中對其科學理論、人生信念和價值觀的忠誠,看到其治療技術在40年間的不斷成熟、發展和變化的過程。 本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系統地介紹羅傑斯所創立的「來訪者中心治療」的理論和其親身實踐。對於不甚了解羅傑斯理論的讀者,見到本書一些章節中交替出現「非指導性治療」、「來訪者中心治療」和「以人為中心治療」等術語,可能會感到困惑。實際上,這三個術語是同義的,均指「羅傑斯治療」。那麼,為什麼會有不同的稱謂昵? 最初,羅傑斯把這種心理治療方法稱為非指導性治療(nondirective therapy),強調治療師不對病人進行任何指導,以區別於其他心理療法(如精神分析療法、行為療法、存在主義療法、格式塔療法和認知療法等)中治療師對病人的指導。但是,如果治療師不進行指導,不直接為病人解釋或回答問題,又怎能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障礙的困境呢?羅傑斯理論中有一個基本觀點,那就是「自我成長」。他相信,人具有一種保護自己心理健康和尋求恢復健康的自然驅力。羅傑斯曾寫道: 我記得那是在我童年的時候,我家地下室有一個冬季儲存土豆的大箱子,放在小窗戶下面幾英尺的地方。那種條件對於土豆上生出的芽是很不利的。但那些蒼白的芽子卻努力地向着窗戶有光的地方竄,一直長到兩三英尺。土豆芽的生長方式是奇怪和徒勞的,而那是其趨光性本能的拼死表現……在面對那些生活已經相當扭曲的來訪者時,在面對那些在州立醫院精神科接受治療的男人和女人時,我常常想起那些土豆芽……那是我們理解這些人的線索,他們在努力,以他們認為自己僅有的辦法去求得生長和改變。在健康者看來,那樣做似乎是奇怪和徒勞的,但對於他們,則是為了使自己成為正常人而付出的拼死努力。這種潛在的結構性傾向是以人為中心治療的一個基理。(Rogers,1980;參見Coon,2004)。 羅傑斯認為,如果一個人在心理方面出現了「破損」,治療師是不可能為其「修復」的,治療師的任務不應該是主觀地指導或干預來訪者,而是要營造一種有利於來訪者自己「生長和改變」的氛圍或環境,使他們得以充分發揮內因的作用,積極尋找機會去解決自己的問題。 在心理治療中,治療對象往往被習慣地稱為患者或病人。1942年,羅傑斯提出了在非指導性治療中使用client這一新概念來代替「患者」(patient)的重要性(Rogers,1942)。他認為,治療師不能把前來尋求心理咨詢或心理治療的人一概視為患者,因為他們中許多人是健康的,不是病人,只不過遇到了一些心理問題。在英文中,client指尋求專業咨詢或商業性服務的委托人、咨詢者、服務對象或顧客。心理咨詢師或心理治療師應把前來尋求幫助的人稱為client,即咨詢者或治療對象,而不是患者。這不只是稱呼的改變,而是一種觀念上的變化。因為對於一個重病纏身、感到自己希望渺茫的病人來說,醫生是專家、是救星,患者該吃什麼藥,是否需要做手術,一切都要聽命於醫生,而這種性質的醫患關系是不可能平等的。在羅傑斯治療中,咨詢師或治療師與咨詢者或治療對象之間的關系必須是平等的,那樣,咨詢師或治療師才可能真正尊重、理解和關注咨詢者或治療對象,在咨詢或治療過程中耐心傾聽他們訴說,時刻跟隨着他們,支持他們自己向前走,陪伴他們最終達到恢復心理健康的目的。……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