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天命─科技、消費與文化的搓揉摩盪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現代人的天命─科技、消費與文化的搓揉摩盪

作者:葉啟政
出版社:群學
出版日期:2005年03月05日
ISBN:9789572899076
語言:繁體中文

  誠如Heidegger 所言,現代科技是人類的天命(d e s t i n y),不論好壞與否,我們都無法擺脫與它的密切關係。而現代社會中,科技至上的意識型態更主導了文化與消費,改變人類的互動模式,形成了新的統制現象。但藉著對應外在環境制約的思想與認知,人類也掌握了科技的可能性,使社會結構朝「個體化」的方向發展,人類得以自我參與、形塑整個世界,如此所展現的才是真正的天命,並非逆來順受的宿命。本書作者即透過對當代社會的觀察,以明顯或隱晦的手法,搓揉「個體化」的核心觀念與現代社會的現象,點出了現代人所應共同思考的問題。

自序第 1章 科技與其人文性的安頓一、前言二、從歷史展現的過程看現代科技的本質三、科技複相體做為一種社會體系化的呈現形式四、現代科技複相體的文化意涵五、科技與人文做為兩種文化形式的交匯機制六、現代科技需要的人文精神內涵與落實的策略──代結語◎註釋第 2章 傳播媒體科技庇蔭下人的天命一、前言二、從人類「缺陷」源起的神話談起三、自由民主之資本主義體制下 ──傳播媒體科技的社會體質與其定位四、從「媒體是人自身的延伸」到「人是媒體自身的延伸」五、走進「真實∕虛擬」界限模糊化的非線性世界六、傳播媒體之體系理路籠罩下人的自主問題──代結語◎註釋第 3章 從生產的政治經濟學到消費的文化經濟學── 從階級做為施為機制的角度來考察一、前言二、何以是經濟的──自然∕勞動∕生產三位一體之世界觀的形成三、生產面相被焦點化隻倫理規範性的論說基礎──資產階級做為社會主體的歷史場景四、當代社會場域中生產與消費的拉扯──中產階級的歷史意義五、導向消費為重心的推手──由中產階級而至新階級六、由政治經濟學而至文化經濟學──展現歷史場景之軸線的可能轉折◎註釋第 4章 對現代化現象的綜合評析一、前言二、台灣主流社會學科界對現代化概念的拿捏三、現代化論述做為一種歷史哲學的社會學意義四、現代化做為現代西方文化產生優勢擴散作用的典範機制五、現代化做為展現理性隻一種歷史形式的基本內涵六、朝向另一階段的現代化──代結語◎註釋第 5章 改革開放 ── 中國現代化的再出發一、前言二、「改革開放」做為現代化之啟動器的世界史意義三、從西方的資產階級發展史談起四、新興之「準資產階級」的社會學意義五、「新階級」做為歷史主體下的中國現代化──代結語◎註釋第 6章 精神健康 ── 腦的問題,還是社會的問題?一、「精神異常」本質上是腦部的問題?二、理性的現代社會與焦慮三、意義空洞化的後現代社會與冷漠四、精神健康的問題已不是問題了嗎?◎註釋第 7章 在消費社會中做一個自在自得的人一、心理健康是一種特定能力、態度與氛圍的表現二、社會結構理路與個體的心理健康──命運與自由的對彰三、 Moslow 之「自我實現人」與「尖端經驗」四、消費社會之結構理路支配下的「自我實現人」五、結語──做為一個自在自得的「自我實現人」◎註釋第 8章 一塊被撕裂的土地 ── 台灣人失落的國族認同一、前言二、從個人的家族故事說起三、一個活在歷史與迷思雙重失落之夾縫裡的被撕裂社會四、官方主導下之「台灣即中國」做為明勢的認同意識── 1949 至 1988 年五、「台灣∕中國」對立之國族認同意識的表面化── 1988 年至今六、開啟新階段的族群關係與國族認同迷思的營造◎註釋參考書目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