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分析法導論(第二版)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8月

內容分析法導論(第二版)

作者:(美)羅伯特·菲利普·韋伯
出版社:漢語大詞典
出版日期:2019年01月01日
ISBN:9787543229570
語言:繁體中文

內容分析是運用系列程序從文本中做出有效推斷的研究方法。這些推斷是關於信息的發送方、信息本身,或是信息接收方的。推斷的過程隨著調查者理論和內容的變化而變化。內容分析的目的有很多。本書集中闡述這三個目的:反映群體、機構和社會的文化模式;揭露個人、群體、機構和社會關注的焦點;描述傳播內容的趨勢。本書從社會科學的視角介紹內容分析方法。書中的內容對於希望分析文本的學生和研究者會有所助益。






羅伯特·菲力浦·韋伯(Robert Philip Weber),社會學博士,目前是一家波士頓諮詢公司東北諮詢資源公司的負責人。他是美國社會學學會文化社會學分會的創始成員,也是分會會刊《文化》的前任編輯。他曾在德國、瑞典、荷蘭和英國擔任富布萊特訪問學者、客座教授和講師。他所發表的十多篇論文涉及內容分析法和長時段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變遷。他也是內門衛斯(J. Z. Namenwirth)《文化動力學》(1987)一書合著者,還與祖爾(C. Zuell)和莫勒(P. Ph. Mohler)合著了《社會科學的電腦輔助文本分析:通用查詢系統III》(1989)。他與斯通(P. J. Stone)合作,為《社會學百科全書》(1989)撰寫了“內容分析法”一文。


第二版致謝
第一版致謝

第1章 緒論
第1節 內容分析研究舉例
第2節 內容分析法的議題
第3節 結語
第4節 延伸閱讀建議

第2章 內容分類與解釋
第1節 信度
第2節 效度
第3節 創建與檢驗編碼方案
第4節 字典和電腦化的文本分類
第5節 信度與分類方案
第6節 單一分類與多重分類
第7節 假定類目與推斷類目
第8節 不同的分類方案與實質性結果
第9節 加總單位問題
第10節 結語
第11節 延伸閱讀建議

第3章 內容分析技術
第1節 檔選擇和抽樣
第2節 文本編碼
第3節 關鍵字上下文清單和語詞索引
第4節 詞頻列表
第5節 編碼文本的檢索
第6節 類目計數
第7節 測量模型
第8節 內容解釋1:資訊生產者的特性
第9節 內容解釋2:社會經濟系統的變遷
第10節 結語
第11節 延伸閱讀建議

第4章 內容分析的相關問題
第1節 測量
第2節 顯現
第3節 再現
第4節 解釋
第5節 結語
第6節 延伸閱讀建議

注釋
參考文獻
譯名對照表
譯後記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