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盈利模式重塑軌跡 | 銀行 盈利模式

銀行業盈利模式重塑軌跡來源:21世紀網-《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龐投. 信貸井噴餘熱消散,而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持續,2010年以來,在整體信貸增速明顯放緩的情況 ...標籤:模式盈利盈利模式行業軌跡銀行銀行業銀行業盈利模式重塑軌跡12-09銀行業盈利模式重塑軌跡(2010-07-0900:35:31)轉載標籤:財經股票分類:公司、行業研究銀行業盈利模式重塑軌跡來源:21世紀網-《21世紀經濟報道》作者:龐投信貸井噴餘熱消散,而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仍在持續,2010年以來,在整體信貸增速明顯放緩的情況下,如何重塑盈利模式成為國內銀行業面臨的首要難題。

  無論是招商銀行的「二次轉型」、民生銀行事業部改革與「流程銀行」實驗,還是「中移動+浦發」式產融聯姻,以及中國平安收購整合深發展,種種跡象顯示,國內銀行業正從業務結構、流程管理及新渠道開拓等各方面為轉型埋下伏筆。

  盈利創新的螺旋  金融危機打亂了全球銀行業此前的發展軌跡。

  2008年9月15日,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因陷入財務困境宣布破產,「享年」185歲。

「雷曼石子」泛起的漣漪,卷出了全球金融危機的第一波巨浪。

  此後不到6個月時間,華爾街五大投行可謂「全軍覆沒」(此前貝爾斯登已被摩根大通以不到2.4億美元收購)——美林證券轟然倒下,被美國銀行以500億美元收購;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被迫改製為銀行控股公司,以「全能銀行」新面孔實施混業經營。

  「大而不倒」的金融機構群體性折戟的敗因,主要在於以高槓桿為基礎的銀行利潤增長模式,以及較寬鬆的金融監管體系。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大中華區合伙人鄧俊豪就曾證實,華爾街投行的槓桿率有些甚至高達35倍,因此很難弄清楚其資產狀況究竟如何。

  以雷曼為例,截至2008年8月,其在全球持有超過90萬衍生產品頭寸。

2007年7月次貸危機以來,槓桿率(總資產/總股東權益)最高達31.7倍,直到破產前一個月才降至21.1倍。

即使按21.1倍計算,美國房價跌幅達20%,也已將相應的資本金吞噬殆盡。

  而對此,包括美聯儲和地方聯儲在內的監管機構,甚至一無所知。

  市場一片質疑聲下,以CDO、CDS為代表的金融衍生品成為眾矢之的,形形色色的創新業務戛然而止,繼而銀行業被迫砍斷槓桿,不得不謀求從以槓桿為基礎的增長模式轉變為以能力為基礎的增長模式。

  這一系列事件亦改變了國內銀行業的發展軌跡。

  一直以來,國內銀行業的主要利潤來自存貸款業務之間的利差。

波士頓諮詢公司2007年發布的《銀行業價值創造報告》顯示,在中國,銀行可以在一筆交易中輕鬆賺到至少300個基點(1個基點等於萬分之一)的利差,而在成熟市場20個基點已經很不錯了。

不過,息差受利率水平、貨幣供應量等宏觀因素影響較大,銀行吃利差難免看天吃飯。

  在市場競爭趨於飽和的情況下,2006年以來國內銀行業掀起了「中間業務」、「第三方業務」大躍進,以期通過金融創新,提升非傳統業務盈利佔比。

資產證券化、銷售理財產品等業務異軍突起,金融創新成為了銀行轉變傳統盈利模式的通途,亦為監管層所力推。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理財產品中心的統計顯示,2008年56家商業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4456款,遠高於2007年發行數。

  然而,金融危機澆熄了創新熱潮。

目前國內信貸資產證券化已中止,理財產品也全線收縮。

截至2009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流動性比例46.4%,比年初下降3.6個百分點,經濟條件的惡化和更多謹慎地著眼於資產負債,使得銀行的盈利模式正面臨諸多挑戰。

  而在去年國內9.5萬億元信貸井噴結束、今年整體信貸增速明顯放緩的情況下,除了貸款提價,銀行業迫在眉睫的問題就是——開拓利潤來源。

  國際諮詢機構埃森哲認為,銀行業的盈利模式需要向新方式轉變——更廣泛的利益相關者的價值最大化。

在對商業銀行股本回報率分析後,埃森哲提出,成功的銀行應確定一個新的盈利模型,以期在2012年期間實現15%以上的股本回報率。

  轉型模型  那麼,銀行業新的盈利模型在哪裡?  發展差異化競爭能力及創新驅動增長,被認為是中國銀行業實現戰略轉型的重要因素。

  埃森哲認為,這分為三個層次。

首先,鞏固當前業務結構(非利息業務、零售業務),如拓展多元化收入來源,實現非利息收入增長,轉型至零售與公司銀行業務並重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