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計價方法 | 永續盤存制移動平均法

流量計價用手机看条目扫一扫,手机看条目出自MBA智库百科(https://wiki.mbalib.com/)目錄1什麼是流量計價[1]2流量計價方法3參考文獻[編輯]什麼是流量計價[1]  流量計價即對發出的存貨進行計價,決定銷貨成本,以便把銷貨成本與經營收入配比計算期間凈收益或分配存貨的取得成本給有關的產品或服務。

[編輯]流量計價方法  1.個別辨認法。

個別辨認法是在每次發出或領用存貨時,查明其入庫時的實際成本作為該項存貨領用或者發出時的實際成本。

採用個別辨認法,一般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存貨項目必須是可以辨別認定的;二是必須要有詳細的記錄據以瞭解每一個別存貨項目的具體情況。

從概念可以看出,個別辨認法的優點是商品流動和成本流動體現了高度的一致性,但如果企業存貨品種、數目繁多、流動頻繁,採用這種方法核算工作就會相當複雜,所以個別計價法適用於價值高、數量少,體積大或專為生產某一特定產品而領用的貨品,特別是不能適用於可互換使用的物品。

  2.平均成本法。

平均成本法是利用各批或各個存貨的獲取或生產的平均單位成本來對存貨進行計價。

很明顯這種成本流動假設和存貨的實物流動是不一致的。

這一方法的有效性取決於如何確定平均單位成本。

根據平均成本確定方法的不同,平均成本法又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簡單平均法。

簡單平均法又稱算術平均法,即用收入各批貨,其中包括期初存貨的單位成本的算術平均數來對存貨計價。

這種方法的優點是核算比較簡單。

但由於這種方法不考慮期初存貨和各批進貨數量的多少,都占用相同的比重,得出的平均單位成本往往由於各批存貨實際占的比重不同,影響實際存貨計階的客觀性。

而且,由於這種方法只有在期末最後一批存貨入帳以前才能確定單位成本,平時無法進行計算,使得期末會計工作緊張、繁忙。

  (2)加權平均法,加權平均法是以本期期初存貨和本期各批入庫的成本總額為依據,以本期期初存貨和本期入庫存貨的總數量為權數,加權計算存貨的單位成本,據以確定本期領用或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計價,計算公式如下:  加權平均單位成本=期初存貨成本+本期各批進貨總成本期初存貨數量+本期各批進貨數量之和  本期發出存貨成本=本期發出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期末存貨成本=期末存貨數量×加權平均單位成本  加權平均法的優點是,從成本角度來講,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丁簡單平均法的不足,計算出來的平均單位成本相對比較客觀。

其缺點是計算出來的成本和貨晶的現行成本相比會存在一定的差距。

當物價上漲時,加權平均成本將會小於現行成本;當物價下降時,加權平均成本將會超過現行成本。

當其與現行成本差距較大時,收入和費用不相匹配。

基於上面的分析,加權平均法適用於無法具體辨認的貨品,如液體燃料等的計價。

  (3)移動平均法。

移動平均法是存貨每次入庫均要根據庫存存貨數量和總成本計算新的單位成本,並以新的單位成本確定領用或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的計價。

這種方法,在實行永續盤存法時最為適用。

移動乾均法的優點成本計算比較合理,特別是在永續盤存法下,移動乾均成本能更接近於存貨的實物流動。

而且採用這種方法平時即可以對發出存貨或領用存貨進行計價,並可登記明細帳,均衡會計核算工作。

但也存在期末存貨成本和現行市價之間有差距的缺陷。

在存貨品種、批次較多的情況下,會計核算工作比較繁重。

  3.先進先出法。

先進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商品先售出,或先收到的原材料先耗用:根據這種假定的存貨流動順序對領用、發出存貨和期末存貨進行計價。

每次發出存貨時,都假定是先發出最先入庫的存貨,這是我國傳統的存貨計價方法。

  先進先出法的優點是  ①它使存貨價值接近於物價趨勢,因為期末存貨是根據最近期的進貨成本計價的;  ②在永續盤存制和定期盤存制下均可使用。

其缺點是:在存貨收發頻繁的情況下計算手續比較繁瑣。

而且在物價上漲時,用先進先出法核算使得發出貨品成本偏低,利潤虛增,企業所得稅稅基增大。

對企業不利。

先進先出法特別適用於對易腐蝕,易變質的物品的計價與核算。

  4.後進先出法。

後進先出法是以後入庫的存貨先發出這一假定為依據,並根據這種假定的流轉順序來確定領用或者發出的存貨和期末存貨的計價。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