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台灣外匯交易中心?推薦回答

作者:廖宜方

當權的皇帝,為何要祭祀歷代帝王? 哪些前朝的帝王,應列入祭祀名單? 帝王如何祭祀?又在哪裡舉行祭典?     傳統中國當權在位的皇帝,尊崇的對象之一是他在歷史上的「前輩們」,即前朝的歷代帝王──始於最久遠的三皇五帝,直到前一個王朝的君主。舉行典禮,向這些帝王獻祭,是重要的國家祭典之一。     這種「帝王祭」,萌芽於五世紀末,七世紀成為官方典禮,並一直延續到1911年,有著近一千五百年的歷史...

作者:李文良陳志豪羅烈師陳麗華劉堉珊張維安洪馨蘭莊英章王甫昌

  「客家」早期的英譯之一是guest people,其主要的形象為人在歷史過程中的流動與遷徙,他們到新墾地時相對於在地先住民的「客」。本書作為一部聚焦於「台灣客家人」的學術專著,探討客家人在台灣歷史中如何在新地移墾定居、安身立命、繁榮發展,「成為臺灣客家人」的過程。             客家人在流動與定居的過程中,面臨到國家政策、土地開發,以及持續與先住民協商的族群關係,還有自我/族...

作者:(魏)王弼(晉)韓康伯

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 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 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周易繫辭》上   《周易》自漢代已被列為《五經》之首,清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曰:「《易》之為書,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體現了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哲學觀與宇宙觀。它的價值歷久彌新,直到現在仍為學術界所重視。兩千多年來,《易》注作品汗牛充棟,其中魏.王弼、晉.韓康...

作者:陳芳妹

  臺南孔廟存有與清帝密切相關且重要而醒目之文物,即高懸於大成殿的十五座御匾,為世界孔廟所獨見。它們不只保留來自大清帝國的八代皇帝的御匾原件,更及於臺灣至今的七位總統,成為孔廟視覺圖像的文物堡壘。   本書以少數僅存的臺南孔廟傳世之紀年文物為中心,重建其時空情境,試圖從最早的「萬世師表」御匾探索,及於到臺官員推動的神聖化政務,從他們記錄番民圍觀迎接御匾的盛況,不只具體闡述皇帝本身如何充當文...

作者:林滿紅

本書突破中國史及世界史的分野,不僅是貨幣史與經濟史的傑出研究, 更是學術史、思想史與政治史領域的宏大之作!     中國對於白銀的需求如何與十九世紀前期拉美人民的獨立運動,以及其他世界經濟變化交互影響,從而使中國從清初的鼎盛走向了近代的衰落?   此為本書的核心論述。鴉片戰爭常被認為是傳統中國由盛轉衰的轉捩點,但本書根據時人觀點及更多分析指出,鴉片戰爭前後中國因拉丁美洲白銀減產而起的危機,比...

作者: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十一幅珍貴古地圖.將近兩百張歷史老照片 第一本搭配行動APP的臺中導覽書 一趟心動不已的文化之旅 與老臺中浪漫邂逅!     愛上一座城市需不需要理由?每個人的理由都不同。我也誠摯希望這本書,能成為你愛上臺中的理由。──《臺灣史上最有梗的臺灣史》作者 黃震南  專文推薦     臺中歷史地圖散步來啦!     ◆臺灣第一位女醫師蔡阿信,為什麼選擇臺中開設醫院和產...

作者:羅威廉

本書將英語學界的清史研究精華置入整體性的框架中, 提供我們不同於教科書習見說法的清史敘述。   本書是近半世紀西方清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將四十多年來英語清史學界研究的發展,整合到一套層次分明的架構之中,呈現包括社會史轉向、內亞轉向和歐亞轉向等三個重要的新取向。作者從這些觀點出發,把清帝國的歷史放入前後更長時段的中國史脈絡,以及更廣闊空間的全球性觀點來討論。   本書以帝國統治問題作為全...

作者:王泰升鄭維中曾文亮吳俊瑩陳宛妤沈靜萍

  位處多方勢力交集的台灣,承受多股法律文明洗禮。原住民族於17世紀先遭逢歐洲的荷蘭法律,漢人移民接著引進東亞漢字文化圈法律傳統,19世紀末新興海權日本,帶入源自近代西方的憲政體制、刑事法律、財產法制,乃至親屬繼承法制。戰後改行民國時代中國的法律,但1949年起作為事實上國家,自主繼受歐美法律學說及制度,並於1990年代民主化後,形成當今法秩序。   本書依上述歷史脈絡收錄10篇論文,以顯...

作者:孫衛國

  一部近三百年的清韓宗藩關係史,   正是朝鮮王朝由「尊明貶清」到「尊明奉清」的演變史。   西元1637年,歷經南漢山城盟約之後,朝鮮成為清朝的藩國,雙方關係被視為「典型的朝貢關係」。但秉承「尊華攘夷」儒家觀念的朝鮮,在明、清朝代更迭中表現得非常強烈,只認同明朝為中華,把清朝視作夷狄,且自稱「小中華」。這種思想的交鋒如何影響朝鮮對清朝的態度?以及,朝鮮又如何在「北學派」興起後,逐步改變...

作者:近藤正己

臺灣如何在日本殖民統治之下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   在戰後又為何走向「光復」,而非「獨立」?本書以史家的眼光提出最精到的說明。     本書的中譯雖屬「遲來」,卻恰好證實近二十年之相關研究,無一超越本書。      本書是第一部對日治臺灣後期的戰時社會與政治,作系統性、全面性的研究之作。作者近藤正己教授不取前人慣常從日本帝國主義軍事失敗的角度,而是從「殖民地本身」的視角探討日本殖...

作者: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12張歷史古地圖,逾200張珍貴老照片 專家專文介紹24個精彩主題 運用最新多年代地圖比對技術 導覽書首度結合行動APP 翻開本書,滑動指尖 帶您穿越臺北城百年來離奇變遷的前世今生   累經時代與政權更迭,臺北這座城的過往歷史即將湮沒在人們的記憶中,然而時光的足跡依然留存在身邊,每天經過的街角,習以為常的風景,都可能暗藏這座城市昔日風貌,父祖輩的日常,出乎意料地依然與我們的現代生活緊密相連...

作者:劉翠溶

  本書是劉翠溶院士多年來研究台灣環境問題的成果。內容豐富多元:從漢人到台灣拓墾及聚落的形成說明台灣的環境變遷;從自來水的建設討論台灣的淨水供應問題;從近百年來台灣產業發展脈絡探討水污染的防治與管理;以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為契機,探討台灣中部山坡地的開發利用及其透露的警訊;比較1935年新竹台中烈震和九二一大地震之災情、救災和災後重建;以中華肝吸蟲在台灣感染情況為例,探索環境與疾病的關係;...

作者: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

  《臺北歷史地圖散步》   12張歷史古地圖,逾200張珍貴老照片   專家專文介紹24個精彩主題   運用最新多年代地圖比對技術   導覽書首度結合行動APP   翻開本書,滑動指尖   帶您穿越臺北城百年來離奇變遷的前世今生   累經時代與政權更迭,臺北這座城的過往歷史即將湮沒在人們的記憶中,然而時光的足跡依然留存在身邊,每天經過的街角,習以為常的風景,都可能暗藏這座城市昔日風貌,父...

作者:梁庚堯

  中國的科舉制度成熟於宋代,而形成一「科舉社會」。   本書剖析宋代科舉制度的運行模式,及其背後推動的力量,   進而闡述此一制度對於社會與文化的影響。   科舉制度在中國實行了一千三百多年,濫觴於隋唐,成熟於宋代。宋廷以考試選拔人才,不限門第,且因出版市場發達,教育機會擴大,知識傳播日益普遍,許多沒有家世背景的子弟為了出人頭地,有志於讀書應考,以求仕進。讀書人不論出身,均有機會經由科舉...

作者:方志強

  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通常是指西元1837年至1901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位的時期,這是英國從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的轉型時期。就在這個年代,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出版了她的《簡愛》(Jane Eyre)(1847),狄更斯完成《雙城記》(A Tale of Two Cities)(1859),柯南.道爾創作出了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彌爾寫下了《...


常見投資理財問答


延伸文章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