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路犁田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11月
仁愛路犁田
鴻鴻的第6本詩集,收新作94首,包括革命的筆記、旅行的分析、情愛的感思,以及多幅彩色攝影作品。吳晟以「並肩作戰」的運動者身份,為本書撰寫長序,道出對鴻鴻創作歷程的長期觀察,肯定「鴻鴻的詩藝,根源於台北,卻大踏步走出台北,除了延續國際社會的關注,也向命運息息相關的台灣島嶼廣大土地,踏出他的足跡。」
在這本詩集中,歷歷是近年來社會運動及國際人權事件的軌跡,從反國光石化、反中科搶水、反土地徵收條例、反核......到紀念陳文成、聲援劉曉波、艾未未、伊朗導演潘納希,以及為圖博而作的多首詩篇。取名《仁愛路犁田》,鴻鴻在後記中告白:「就像耕作,講究的不是姿勢優美,而是能否引入豐沛的濁水,滋養新鮮的稻米。筆耕於我如果仍屬必要,那是因為可以真實呈現一時一地的想法,與文字讀者、街頭聽眾、或是親密愛人相溝通。詩是拿來興、觀、群、怨的,不是拿來陳列玩賞的。革命與愛情,率皆追求群體美好生活的步驟。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不必再革命,世界可以不再需要這些詩,或許那才是一個時代最大的成就。」
作者簡介
鴻鴻
本名閻鴻亞,詩人,劇場及電影編導。曾獲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之新詩首獎,及時報文學獎小說評審獎。著有詩集《與我無關的東西》、《在旅行中回憶上一次旅行》、《黑暗中的音樂》、《土製炸彈》,散文集《過氣兒童樂園》、《可行走的房子可吃的船》,小說《灰掐》,及劇本、劇評等數種。
曾任《表演藝術》、《現代詩》、《現在詩》主編,並為唐山出版社主編【當代經典劇作譯叢】系列書籍。電影導演作品有《3橘之戀》、《人間喜劇》、《空中花園》、《穿牆人》和紀錄片《台北波希米亞》、《夏夏的聯絡簿》等。
仁愛路犁田──記老農第12度北上訴願鐵馬把他像箭一樣斜射而出,地面的雨水順勢推了一把,讓他多犁了幾尺田。粗礪的柏油也把他的右臂和右腿犁開。四方車流瞬間靜止,光,把他俯伏像膜拜大地的姿勢顯影在路面的底片。再過5天,他膝蓋的傷口會復原。17天,肋骨就不再作痛。21天,手臂才能重新高舉(不管是為了抗議或服從)。而若要他恢復在雨中奔馳的速度,看來得過三年。幾天之前,那些老農才經過同一塊地方。他們離開無水可耕的田,來到多雨的台北。正值播種時節,田土原該柔軟濕潤,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稻得米。而今卻快渴死了。因為懷沙其罪的濁水,已經被攔去哺育一座座永不饜足的沉沙池。5天17天21天,稻米望著春風,瓜豆詛咒烈日。老農無田可犁,只能離田,來踩台北的馬路。台北的雨能解彰化的渴嗎?台北的路能長濁水的米嗎?政客和包商,能把手抽出別人的口袋嗎?全台灣的小孩,只要吃基因改造玉米和美國牛肉漢堡,就能長大嗎?當車流重新啟動,陌生的路人扶起仆倒的騎士,大地扶起仆倒的老農。水流往該去的地方。田土繼續呼吸。生命繼續亂竄。*犁田,形容機車事故時騎士滑倒之慘狀,通常以台語稱為擂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