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的迹線:台灣五○年代小說家的成長書寫(1950-1969)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成長的迹線:台灣五○年代小說家的成長書寫(1950-1969)

作者:戴華萱
出版社:萬卷樓
出版日期:2016年05月01日
ISBN:9789577399854
語言:繁體中文

  本書以五○年代崛起的重要小說家於五、六○年代的代表作品為研究對象,無分省籍性別。選定「成長」為研究主題,其目的與用意就在打破傳統論者自政治意識形態對五○年代小說所貼的文學標籤迷思。自此詮釋觀點立論,本書就將小說置放在五、六○年代臺灣的歷史語境下解讀,通過共時性與對照性的閱讀,希望藉由個人成長/家國想像/文藝政策三者間的對話辯證,彰顯出五○年代作家創作成長小說的特出意義。簡言之,本書是從「成長」的制高點,重新閱讀歷來被定位為「反共」、「懷鄉」的小說,以及五○年代臺籍與女性作家的文本,探析該時代成長論題的共相與殊相,並勾勒出各種成長書寫的樣貌。

作者簡介

戴華萱

  臺灣臺中人,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現任真理大學台灣文學系助理教授。著有《崑山歸有光研究──明代地方型文人的初步考察》、《鄉土的回歸──六、七○年代台灣文學走向》及主編《咱的土地,咱的詩──台語地誌詩集》。

第一章 導論  1
第一節 問題意識的形成  1
第二節 西方成長小說的源起、定義及特色  15
一 名稱的釐定  17
二 成長小說的源起及定義  20
三 成長小說的特色  28
四 女性成長小說  35
五 年齡的釐定  40
第三節 台灣成長小說之相關文獻探討  45
第四節 研究理路及論文架構  57

第二章 「共」我成長
—個人成長論述與家國想像  63
第一節 五、六○年代的台灣文學生態  65
一 五○年代的台灣文學生態  67
二 六○年代的台灣文學生態  84
三 小結  86
第二節 少年中國,成年台灣—反共小說的成長論述  87
一 大敘述中的小敘述:當「反共復國」遇上
「個人成長」  88
二 身體/國體的成長論述  112
三 小結  124
第三節 反共小說的性別/成長政治  124
一 翻轉性別公式—性別與家國論述的頡頏交鋒  126
二 女體與國體  141
三 作者與文本性別之間  154
四 小結  156
本章結語  157

第三章 我是誰?
—台籍作家的成長論述與家國認同  159
第一節 身分認同的成長論述  161
第二節 成長中的身分—台灣意識的身分禁區  185
本章結語  209

第四章 人生成長三部曲
—個人成長論述的社會觀照  211
第一節 啟蒙者—校園教育的成長紀實  213
一 女性教育小說  215
二 教育小說的文化透視  228
三 小結  240
第二節 尋夢者—社會新鮮人的成長論述  241
一 融合?妥協?—社會新鮮人的成長難題  243
二 藝術家成長小說(Künstlerroman)  253
三 從個人成長揭示哲學意涵  261
四 小結  270
第三節 愛情婚姻與自我成長意識的萌發  270
一 婚姻主體的建構進程  274
二 魚與熊掌的戰爭—婚後女性主體性的再建構  287
三 女性情慾自主的成長論題  305
四 閨秀/成長/政治:愛情婚姻與時代歷史的辯證  307
五 小結  313
本章結語  314

第五章 成長論述的危機與困境
—成長?反成長?  315
第一節 愚騃童心—遙想童年的烏托邦  316
一 「反成長」的指涉意義  317
二 童蒙眼中的成人世界  320
三 小結  337
第二節 成長的困境—逃避/終結的成長論述  337
一 逃避成長  339
二 終結成長  348
三 小結  353
本章結語  354

第六章 結論  355
附表  367
一 五○年代遷台小說家於五、六○年代的重要作品  367
二 五○年代反共文學主要雜誌  369
三 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歷屆得獎小說作品  371
四 遷台女作家生平概覽  375
五 五○年代小說家成長書寫分類概覽  379
參考書目  383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