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與禾:中華文明4000年融合史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草與禾:中華文明4000年融合史

作者:波音
出版社:香港中和
出版日期:2020年08月04日
ISBN:9789888694440
語言:繁體中文

「草的世界」與「禾的世界」是指哪裡?
誰是推動中原王朝政權更迭「看不見的手」?
一千年前由契丹首創的「一國兩制」是怎樣的?
為甚麼第一次「全球化」會出現在元朝?

  本書以4000多年中華文明的演變為主線,從星星點點的史前文化,一路走過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唐宋元明清,也一路走過匈奴鮮卑、柔然突厥、回鶻契丹、女真蒙古,走到大一統的清朝,及受到全球化強烈衝擊的清末民初時期。

  從華夏與草原兩種文明演進、碰撞、融合的角度回看中國歷史,探討大江南北、長城內外,相隔萬里的古人如何超越自然環境的差異,彌合「草的世界」與「禾的世界」在政治體制、經濟模式及文化傳統的巨大隔閡,經過漫長的融合,最終形成大一統的國家,共同創造出宏大而多元的中華文明。
 

作者簡介

波音

  蒙古族。北京大學畢業,曾任《世界遺產》等雜誌主編。寫作力求從細微處見雄奇,用通俗詼諧的文筆展現鮮活的前沿知識。出版十多部歷史類、經濟類、科普類作品,包括《航海、財富與帝國》《王朝的家底》《透過錢眼看中國歷史》《透過錢眼看大國興衰》《從此愛上經濟學》《閱讀宇宙》等。
 

序  中華文明的視角 / I
 
第一章 雙峰對峙—草的世界與禾的世界
從「滿天星斗」到「月明星稀」 / 002
商周天下:中國與四方 / 021
迷霧中的北境 / 037
白登山前後:兩個世界的戰與和 / 052
從馬邑之謀到燕然勒石 / 073
 
第二章 胡漢難分—以華夏為主體的混合政權模式
誰來興復漢室 / 098
走向洛陽城 / 119
飛旋在亞洲舞台 / 142
大唐變成小唐 / 161
 
第三章 北馳南渡—以草原為主體的混合政權模式
契丹人的「新農村建設」 / 179
女真人南柯一夢 / 205
轉進江南:水運即國運 / 226
 
第四章 萬里一統—元朝統一政權模式
成吉思汗:重塑草原的遊牧人 / 248
大元王朝的三大支柱 / 267
朱棣:披着大明外衣的「蒙古人」 / 294
 
第五章 天下一家—清朝統一政權模式
朝貢、援朝與白銀資本衝擊 / 308
皇太極:「我是誰?」 / 330
草原的最後輓歌 / 343
天下的清朝 / 359
 
後 記 春草秋禾織天下 / 371

第一章 雙峰對峙—草的世界與禾的世界從「滿天星斗」到「月明星稀」在那久遠的上古時代,大陸是廣闊的,人煙是稀少的。最早湧現的那批人類文明,就像是宇宙中的繁星一般,散落在凡間廣袤的大陸上,彼此相距遙遠,交通不便。當時的人類以狩獵和採集為生,每個族群的人不多。即使到了距今1 萬年前左右,也就是農業出現之後,在很漫長的一段時間裡,人類仍然耕種、狩獵和採集並重,因為早期的農作物產量很低,整個族群靠單一的生產方式是無法存活的。隨着人口數量緩慢增加,大陸上終於出現了一些光彩奪目的早期文化。如果我們穿越回四五千年前的中華大地,會遇到許多繁榮而有趣的文明。比如在今東北地區南部的遼河流域,有小河沿文化,它可能是承襲了更古老且神秘的紅山文化。後人在紅山文化遺址發現了祭壇、女神廟和積石塚,還出土了各種精美玉器,其中的玉豬龍被很多人看作中華文明最早的龍的形象。再比如分佈在黃河中下游區域的龍山文化,那裡的古人可以製造出輕薄而堅硬的黑陶。更有位於黃河北部山西臨汾盆地的陶寺文化,那裡擁有規模巨大的城市,人口密集,匯聚了周圍各種文化的精華,人們甚至猜測陶寺遺址可能是傳說中的「堯都」。把目光轉向南方,輝煌的良渚文化一定會令你驚歎。良渚文化分佈在長江下游至錢塘江流域,其中位於太湖流域、總面積約300萬平方米的良渚古城,有着水利系統、宮殿、祭壇以及鮮明的城鄉體系。在良渚古城中,市民住在類似城牆的環形區域之上,貴族則居住在人工堆砌的土台上,而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則居住在古城之外的多個村落中,形成了鮮明的城鄉分割。在良渚古城中發現的玉管、玉珠、玉料以及一些製玉工具證實,良渚古城內的居民已經不是農民,而是手工業者。手工業者製作的玉器、漆器、精緻的陶器、象牙器以及絲綢集中出土於高階層人物的墓葬中。良渚遺址的大型墓葬群及裡面的精美玉器、土築高台和祭壇令人歎為觀止。考古學家把這個時期的中華文明狀況稱為「滿天星斗」。在那個時代,各種絢爛的文化星羅棋佈地分佈在中華大地,它們之間已經不像是1 萬多年前地球冰期剛剛結束時那樣老死不相往來,而是互相之間有了交流。人們會彼此交換陶器、青銅器、玉器等珍貴物品,把自己的文化傳輸到遙遠的地方。似乎假以時日,各個地區文化再繼續各自發展,人口不斷增加,它們也許真的會逐漸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的中華古文明?


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