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與創業精神 | 被動收入的投資秘訣 - 2024年6月

創新與創業精神

作者:彼得.杜拉克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05年10月19日
ISBN:9789867335586
語言:繁體中文

  「創業家都從事創新。創新是展現創業精神的特殊工具。」  在這本杜拉克先知灼見的管理經典中,有管理學人對經濟大未來最深刻有效的洞見觀瞻,也有大師對創業者最誠摯受用的良心建言。  這也是大師杜拉克惟一專就創新議題縱論的專書。他由美國經濟體系創造的工作機會談起「創業精神」崛起及創新未必與科技及技術有絕對關係等啟蒙概念。  時至今日,創新與創業精神早已咸認是今日組織、經濟及社會賴以存續的重要活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書之前,除了經濟學家熊彼得以外,一般都未將「創新」或「創業型公司」列為影響經濟的重大因素之一;杜拉克此書,替過去純以景氣循環或資源流動為主的經濟學世界,加入了管理學的元素,同時他列出了影響創新的七要素及創業的四項主要策略,可說是談論創新的先聲之作,也是價值不墜的企管經典。  在本書之前,創新與創業只是有關運氣的市場話題;在本書之後,創新與創業早已跳出來主宰經濟世界一百年!作者簡介彼得.杜拉克(Peter F. Drucker)  一九○九年出生於維也納,之後在奧地利及英國完成教育。一九二九年起,杜拉克擔任報社的海外通訊記者,也為倫敦一家國際銀行做經濟評論工作。一九三七年移居美國後,他擔任一個英國銀行及保險集團企業的經濟分析員,不久就成為美國幾家大企業和跨國公司最知名的管理顧問,並且在紐約大學商學研究所執教,他在紐約大學教書二十餘年,也曾教授過政治哲學的課程。  杜拉克是當代管理大師,並且替管理學思想樹立無數的里程碑。「你想做的是什麼事?」今天已成管理顧問上耳熟能詳的杜拉克式問句;他膾炙人口的管理學著作很多,包括了:《有效的管理者》(The Effective Executive)、《不連續時代》(The Age of Discontinuity)、《管理學:任務、責任與實務》(Management: Task ,Responsibilities and Practices)、《創新與創業精神》、《新現實》(The New Realities)……等等。   也由於他在管理學上的偉大成就,杜拉克被尊稱為「管理學之父」,或者被推舉為「當代最不朽的管理思想大師」。譯者簡介蕭富峰  台灣大學商學系、政大企管博士。曾任聲寶公司專案經理、統一企業產品經理,現為輔大廣告系副教授。譯著有《行銷大戰》、《逆思考行銷》、《行銷大師法則》等。李田樹  美國東伊利諾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譯作有《杜拉克:經理人的專業與挑戰》(Peter Drucker on the Profession of Management)等二十本,曾獲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金書獎。

作者序導讀推薦1 發揮創業精神/吳思華導讀推薦2 平凡的創新與精緻的創業/洪明洲 前言 創業型經濟體系Part 1 創新實務>Chapter1 系統化創業精神Chapter2 有目的的創新與創新機會的七個來源Chapter3 來源一:意料之外的事件Chapter4 來源二:不一致的狀況Chapter5 來源三:程序需要Chapter6 來源四:產業與市場結構Chapter7 來源五:人口統計資料Chapter8 來源六:認知的改變Chapter9 來源七:新知識Chapter10 聰明的創意Chapter11 創新原則Part 2 創業精神的實踐>Chapter12 創業型管理Chapter13 創業型企業Chapter14 服務機構的創業精神Chapter15 新事業Part 3 創業型策略>Chapter16 孤注一擲Chapter17 打擊對方弱點Chapter18 生存利基Chapter19 改變價值及特性結綸 創業型社會

  重讀本書,經常忘記這本書出版於一九八五年──根據距今二十年前的環境寫成的,但是,當時彼得杜拉克的創新論點,二十年後依然歷歷如新,二十年來少有創新或創業理論能與這本書的「創新」比擬。◆如果過去二十年,你從未讀過這本書,現在是讀這本書的時候;◆如果你曾經讀過這本書,有什麼理由現在非要再讀一遍呢?我嘗試為你找出務必要讀這本書的理由。  過去讀這本書,除了迫於彼得.杜拉克盛名外,絕不會對本書論點「心領神會」。簡單講,以我們過去理解的創新或創業概念,這是一本「難以下嚥」的書。書中所談的創新或創業,都不是世俗的「創新」或「創業」:◆本書的創新,很少涉及技術創新,所談的都是觀念創新或社會創新。◆本書的創業,很少是「新事業」的創業,大部分是「老事業」的創業。◆本書的創業家,不是自己當老闆的創業家,而是敢嘗試新機會的經營者。◆本書的創業精神,與冒險犯難的人格特質無關,是一種可以學習的管理技能。  這就是大師的風格──他不會去談一般人在談的話題,也不會去闡述一般人的論點;即使談同樣的話題,他絕對有不同的論述。  早先,我一直排斥讀這本書──「創新與創業」這一年輕領域,怎麼會是一九八五年以前「陳舊年代」所能推斷出來的新趨勢?這個領域應以技術掛帥,以冒險為先,以投機為本,豈是彼得.杜拉克這位老傢伙的研究專長?  大師果然不同凡響,當他發飆起來,切入這個創新地帶,那種無人能敵的深邃洞察力,立即震撼武林。他論述創新與創業,宏、微觀的角度不時互轉、長遠期的鏡頭隨意切換:一下子談經濟理論,一下子切入社會學;一下子談汽車業的創新,馬上又轉到醫學手術,順手再提銀行業創新,必要時調侃一下政客。他不怕預測未來,更不怕綜論過去,格局展得很廣,觀點犀利得很,論理近乎海闊天空,讓讀者不自覺掉入一種全新思想境界,彼得杜拉克式論述風格在本書發揮得淋漓盡致。  長久閱讀杜拉克的文章,我已經抓出他獨特論述的模式:闡述某項論點之前,先提出資料背景,這些資料都是一般人想像不到的依據,他以這些資料作為論述基礎,很快做出結論。然後根據這些結論,左打、右批,不斷引證實例,也不斷用實例駁斥現實論點。由於這些引證與辯駁都十分精采(還有些複雜),讀者不自覺迷失其中,而忘了他已經做好的結論,也忘了回味這些深厚論證背後的意涵。洪明洲


相關書籍